合肥:养犬新规实施近2个月 如何落地见效

2020年07月23日07:28  来源:安徽日报
 

  《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6月1日实施至今近2个月。新规落实情况如何,不文明养犬现象是否有所改观,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意识提升 规范养犬成共识

  7月17日傍晚,在合肥市五里墩街道中央美域小区广场上,孩子们欢乐嬉戏,老人们在一旁聊天,又一个愉快的周末到来了。此时是居民遛犬“晚高峰”,记者看到,每位遛犬居民都给自家狗拴上了狗绳,不少人随身携带卫生纸或塑料袋,以备及时清理犬粪。 “这段时间大部分遛犬居民都拴绳遛犬,公共区域狗粪也少了很多。 ”小区物业管理负责人夏敏说。

  据初步统计,中央美域小区平均每栋有近10户居民养犬,占全体居民的7%。以前,遛犬不拴绳、不戴嘴套,在地下车库、楼顶等公共区域任意遛犬,携犬乘电梯,狗狗在楼道内排便等行为,不时引发邻里纠纷。 “养犬是个人爱好,但不能影响他人。 ”居民宫小民说,面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受影响的居民要么当场与养犬户争执,要么向物业投诉,但经常不了了之、不欢而散。

  自《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施行以来,随着宣传力度加大和处罚手段出台,中央美域小区不文明养犬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物业公司已初步完成对养犬居民及其所养犬只的登记建档,还在小区设置狗粪处理盒并每天清理。 “依法依规行事,养犬居民和其他居民各得其乐,大家都省心,是件好事。 ”中央美域小区养犬居民路浩楠非常认可促进文明养犬的举措。

  一条娇小可爱的瓷娃娃,依偎在合肥市亳州路街道南河湾社区亳州路305号小区居民汤义英大妈怀里,脖子上醒目地套着一根绳子。从3年前开始养犬时,汤大妈每次遛犬都给小狗拴绳。 “它虽然很小,但也要拴绳,避免吓到、伤到别人或被大狗纠缠。 ”汤大妈认为,遛犬拴绳既确保爱犬安全,也不给他人添乱。遇到个别不拴绳遛犬的邻居,汤义英也会提醒他们。

  “小区95%以上养犬居民已为宠物犬办理了免疫证和注射证,且均在有效期内。 ”合肥市常青街道江汽一村小区物业负责人刘进表示,《条例》施行后,养犬居民文明意识普遍提高,遛犬拴绳、及时清理粪便成为很多养犬人的自觉行为。

  形式多样 宣传巡查显成效

  《合肥市养犬条例》实施后,合肥全市各社区随即启动宣传等工作。“6月初就结合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工作开展了文明养犬宣讲。 ”五里墩街道社会事务部工作人员金书山告诉记者,该街道通过发放倡议书、签名承诺文明养犬及赠送狗绳等方式,强化宣传效果。近期,五里墩街道龙居社区还结合中高考热点,举办《条例》应知应会知识问答,进一步提高法规知晓度。

  “6月8日专门开了相关会议,要求各社区至少成立一支文明养犬劝导小分队,确保《条例》宣传不留盲区。 ”亳州路街道平安建设部负责人王静介绍。截至目前,该街道悬挂横幅50条、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3次、推送信息至52个社区微信群,为居民办理647本养犬证。

  “《条例》的实施,让我们纠正不文明养犬的底气更足。 ”亳州路305号小区业委会主任魏宏章欣喜地说。以前,调解涉养犬纠纷时,常常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说上半天,但效果不佳;如果争执双方互不相让,要花上好几天时间做工作。现在则不同,该小区文明养犬劝导小分队有11名队员,每天上午、傍晚固定在小区巡查2次。养犬居民普遍比较配合小分队工作,问题被指出后都很快改正。 “小分队成员由热心居民、老党员、志愿者等组成,很多人就住在小区里,开展工作基础好、办法多,居民接受度、认可度也高。 ”南河湾社区党委委员祝天婷说。

  江汽一村小区于去年9月设立“犬心犬意”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免费发放狗绳和嘴套、邀请宠物医生为居民爱犬体检等方式,营造文明养犬良好氛围。项目负责人翟磊认为,在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帮助养犬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前一阵,小区某户养了8条犬,气味和犬吠让一位孕妇邻居苦不堪言。志愿服务队为养犬人协调了小区附近一处房屋供其养犬。当租住房被拆迁后,他们又联系郊县一家爱心宠物社供养犬人托管爱犬。养犬居民大为感动,承诺今后会积极践行文明养犬。

  加大力度 多方联动解难题

  据警方介绍,《合肥市养犬条例》实施以来,合肥市共受理犬只登记申请2万余份,发放犬牌1.3万余个。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问题:有些养了多条犬的居民在登记时打起“擦边球”,把多余犬只算在亲友名下,并携带亲友有效证件及材料办理登记。 “今后会加强核实,防止一户多犬登记情况发生。 ”龙居社区工作站副站长徐燕说。

  “少数养犬居民在遛犬时仍存在不拴绳、不及时清理犬粪等问题,也有居民在人少的地方给爱犬‘松绑’,或纵容犬只在那里排便。 ”刘进说,尽管《条例》明确社区、物业及业委会应劝阻违法养犬等行为,然而他们没有执法权,遇到违规遛犬、犬只伤人等情况以劝导和批评教育为主,效果难以保证。即使报警,也存在取证难、找不到狗主人等问题。 “在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公安等部门应进一步与街道、社区等联动,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通过监控录像等取证,妥善解决纠纷。 ”有社区干部建议。

  流浪犬扰民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小区,爱心居民常常投喂小区内或附近的流浪犬,造成流浪犬在小区肆意穿行、聚集等,不利于居民出行和小区环境卫生。街道、社区并没有专业人员和设备妥善处理流浪犬。为此,合肥市庐阳区相关部门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机构参与流浪犬的管理。目前,该区流浪犬捕捉、收容工作已启动。 “专业人员使用专业工具处理流浪犬,将进一步解决好社区犬患。 ”王静说。

  另据了解,合肥市犬只收容场所已在长丰县选址,规划用地约66.8亩,分为核心区、功能区、隔离治疗区等区域。该犬只收容场所现已进入立项阶段,预计明年下半年可投入使用。在犬只收容场所建成前,各县(市、区)、开发区还需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做好流浪犬捕捉、收容、饲养、免疫等工作。

  细化措施 堵住漏洞

  近年来,因违法违规养犬和不文明养犬行为产生的各类安全、卫生、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涉犬纠纷日益增多,犬患成为群众的烦心事之一。于6月1日起施行的《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为犬只免疫、登记、饲养、收容、诊疗、经营及相关管理活动依法有序开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条例》施行近2个月来效果明显:遛犬拴绳、随时注意清理犬粪、主动办理养犬登记的居民越来越多,在乘坐高峰期不携犬进电梯、送走多养的犬只等正成为很多养犬人的自觉。

  《条例》实施带来可喜变化,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居民明知新规要求一户只能养一条犬,却在登记上牌时把多余犬只挂在亲朋好友名下;有的居民对新规熟视无睹,照旧“散遛”爱犬,遇上犬只吓人、伤人则脚底抹油抱犬就跑,或不承认是自家犬所为,给相关部门调处增加难度;小区频繁出没的流浪犬如何处置,也让社区、物业等犯愁。此外,《条例》规定,狗绳长度不得超过1.5米,实际管理中如何判定狗绳是否超标也是个问题。

  管好养犬行为,应细化措施,堵住漏洞。主管部门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手段,加强对犬只登记申请材料审查力度,避免被钻空子。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与街道、社区等联动,在继续做好文明养犬宣传基础上,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处置犬只伤人等事件,依法依规处罚不文明养犬人。此外,还可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专业力量,妥善处理流浪犬问题。细化解决方案、消除执行盲点,《条例》的实施必将精准高效,我们生活的环境一定会更加美好。(记者 殷骁)

  ·延伸阅读·

  多地创新养犬管理举措

  为有效治理犬患,国内多地创新养犬管理举措,为营造文明养犬氛围、治理违规养犬提供制度保障。

  今年初,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借助智慧公安系统进行养犬管理。如在犬牌上加装芯片,不仅能寻找走失的狗,还可借助“智慧公安”统计不文明养犬行为,根据养犬人文明养犬积分设立“黑名单”“白名单”,建立诚信体系。当不文明养犬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对公共安全和他人生活产生影响,相关部门可能采取养犬限制、上门教育等方式处理。

  《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今年6月1日其实施。针对携犬出户,该《条例》规定要以限定长度的犬链有效管控犬只,为大型犬佩戴嘴套。 《条例》还规定了禁止携犬进入的场所,强调犬只伤人后养犬人及时将受害人送诊等义务。

  今年3月,浙江安吉县利用犬类收容所现有条件,建成浙江省首个文明养犬警示教育基地。同时,安吉县推出“以学代罚”模式,不文明养犬的犬主立即改正违规行为并主动接受警示教育、签署相关承诺书的,可对其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殷骁整理)

(责编:吴西露、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