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疫情防控的志愿力量

汪瑞华

2020年06月12日10:2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战方舱、援协和,回想在湖北武汉的47天,于海涛感慨,“难忘直面疫情的紧张和经历,但更珍惜当下得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2月9日,他跟安徽省第三批医疗队前去武汉;3月27日,他随援鄂医疗队返回合肥。“困难很多,但还是乐观去面对,积极去处理,因为职责所在。”

于海涛说的职责,不单单因为自己是一名医者,还是一名志愿者。

疫情期间,和于海涛一样,安徽省肥西县志愿者作为防控的主力军,站到了一线。他们当中,许多原本都是普通群众,却化身为巡逻员、宣传员;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成为纾解情绪的“知心姐姐”;他们冲在前、干在先,让疫情防控充满了底气……

从县城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在全国百强县肥西,一个个“红马甲”“红袖章”,在危险关头站出来、在关键时刻顶上去,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防控一线不可或缺的力量。

坚守在疫情一线的于海涛。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服务 没有终点

时隔两个多月,再次谈起那段在武汉的日子,于海涛的话语里,更多的是淡然和从容。

身为肥西县人民医院重症科室医生,同时又是肥西县人民医院志愿服务队成员,1985年出生的于海涛,似乎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担当。

上大学念书那会,但凡有时间,于海涛就会参加志愿活动,包括2006年在山东烟台召开的第二十一届省运会。“当时对志愿者的理解,就是赛事服务,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很显然那还远远不够。”这样的改变,源于他毕业后,未曾停下的志愿脚步。

除了县医院本身,肥西新港工业园、肥西老年大学……总少不了于海涛的身影,唯一不同的是,在医院披的是白大褂,在社区穿的是“红马甲”,健康体检、急救常识普及、慢性病管理须知、器官捐献推广……尽管服务内容很多,但在于海涛眼里,“干的都是本职工作,体现的是互帮互助,越来越多志愿者汇聚在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也能形成一股好的风气。”

把志愿服务融入工作和生活的,不止是于海涛。临近下班时间,在肥西县四十埠社区的十字路口,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马士艳,已经在街头连续执勤近3个小时。

随着疫情形势的持续向好,当初在社区充当志愿者的马士艳,主动转换战场,又成了一名文明交通劝导员。每天下午送完孩子到校,她就来到路口站岗,自4月3日至今,一天都没落下。

“志愿服务现在已经形成常态化,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给我们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着温暖。”肥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志愿者们身体力行,让爱心在行动中播撒,让正能量在传播中延续,继而吸引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肥西县在册志愿者达12.67万人,占本地常住人口比例15.84%,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比例达51.25%。

“派河春晖”宣讲团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快板,宣传防疫知识。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形式 多姿多彩

“不串门,窝在家,出门相聚风险大,千万不要满街串。去酒店,下酒馆,你一杯,我一盏,一人召集五人染,场上开心场下烦……”

疫情期间,这样的防控宣传广播在肥西县的大街小巷响了起来,干净利落的声音搭配清脆悦耳的快板,朗朗上口的旋律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成为特殊时期科普疫情防控知识的新载体。

创作快板的不是相声演员,也不是艺术家,而是肥西县“派河春晖”宣讲团成员。

自2014年元月成立以来,该宣讲团就一直活跃在宣传教育第一线。一直以来,他们通过舞蹈、歌曲、小品等多种形式开展文艺宣传活动,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最终选择用快板的方式,号召群众居家抗疫,群防群治,积极配合防控工作。

肥西上派镇新华社区副主任叶玲是宣讲团的成员,也是快板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她看来,快板是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不仅节奏明快,而且便于记忆。

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也是分门别类。防控知识快板打起来、脱贫攻坚歌曲唱出来、文明创建舞蹈演起来……正能量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不仅如此,“派河春晖”志愿者们在疫情期间,还人人争当宣讲员,在微信朋友圈上分享疫情防控小视频,使防疫知识深入人心。

“疫情之初,社区播放的广播大多是致居民的一封信及各种疫情防控公告,理论性较强。”叶玲说,“简洁顺口的快板不仅易听还易懂,居民天天宅在家里,用这种方式向大家讲解防疫知识,既可以缓解群众压抑的心情,又能增强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不少宣讲团成员还站到了防疫一线,有为居民带货的、有到卡点值守的,还有充当巡逻员的……“我要报名”的声音打动人心,“让我来做”的承诺坚毅笃定,500多名宣讲骨干各司其职,纷纷忙碌在肥西县的不同角落,以点点微光汇集成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万丈光芒。

肥西县阳光爱心社志愿者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免费理发。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力量 聚沙成塔

74岁的肥西县顺和社区居民黄道英,现在只要一见到夏晓娟,心里就踏实,用黄道英自己的话说,“比亲人还亲哩,疫情那会没少给她添麻烦。”

夏晓娟是肥西县桃花镇卫健办的办事员,同时也是肥西县弘爱志愿者协会的会长。2000年的一次无偿献血,让她的生活从此和志愿服务紧密联系。

“志愿力量,聚沙成塔 。”志愿服务一干就是20年的夏晓娟深谙这个道理。

“大家伙有心做一点事,但是零散的志愿服务力量太小,组织能力也非常有限,往往志愿者们也没有归属感。”夏晓娟坦言,正是基于这般考虑,于是她就萌生了成立志愿者协会的想法,把闲散的社会志愿力量纳入进来,把分散的爱心汇聚起来,变成一支志愿服务“正规军”。

2017年,在夏晓娟的牵头下,肥西县弘爱志愿者协会创办成立。如今,在她的影响下,该协会拥有志愿者222名,涉及老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多个职业。

“在别人看来,我们就是一群闲不住的人,社区百姓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夏晓娟说,“也不图啥,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打心底开心。”

从志愿者到“志愿者的志愿者”,变的是身份,不改的是志愿帮扶的初心。

在疫情期间,当大多数群众都居家防疫的时候,夏晓娟带着志愿者队伍奔波在防疫一线,无偿献血、义务理发、家电维修、心理辅导……哪哪都有他们的身影。“每一次志愿服务,对自己也是一次提升。”夏晓娟说。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走进肥西阳光爱心社的办公室,墙上粘贴的大红色标语,格外显眼。在肥西县上派镇古埂社区,4A级的社会组织阳光爱心社,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肥西阳光爱心社助老帮扶活动。李华摄

作为肥西县成立最早的志愿队伍,8年来,该协会开展敬老爱老、助残帮困、捐资助学、文明创建以及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400多场,服务对象5000多人次,累计服务时间20000多工时。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使出“十八般武艺”,不退缩、勇担当。在社区,志愿者承担体温测量、人员排查、楼道消毒等工作;在卡口,志愿者参与车辆疏导、信息登记、秩序维护等任务。不仅如此,英语教师曾申明还在网络上,开展防疫辟谣、科普宣传、课程辅导等服务。

“就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身为肥西阳光爱心社负责人,费广明只要有时间就加入到志愿活动中。“希望通过关爱他人,感染更多人充实到志愿队伍。”

如今,在肥西县,各类志愿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围绕扶危济困、孝亲敬老、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开展。队员上规模、服务常态化、品牌已打响的志愿者团队,在肥西比比皆是,给人以温暖的志愿服务也已沉淀为现在的润物无声。

(责编:吴西露、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