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中关镇:红土地上绘新图

2020年06月11日11:3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关镇乘风新时代,紧密围绕县委“456”总体部署和“131”工作部署,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尽锐出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追赶超越的劲头转型发展,全镇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19年全镇实现国民经济总值2.867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3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过1.1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28%。这个曾有着近200年历史的鞭炮之乡,成功向康体小镇、特产小镇华丽转型,实现了拆乡建镇,迎来发展新契机——

红色扬风度,擦亮新底色

初夏时节,白云如絮,天空湛蓝。中关镇境内群峰叠翠、山水相连。满山茶园嫩芽吐翠,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幅宜人美景徐徐展开。

中关镇位于岳西县西南,距离县城9公里。全镇总面积77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21670人。这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之镇,这里曾先后诞生10位县委书记,有近300名烈士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请水寨暴动旧址、鄂豫皖军政大学皖西分校旧址、抗日工作团旧址、文蔚小学等红色文化遗址丰富。

红色,是中关浓郁的底色;红色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在中关镇任职8年党委书记的洪星介绍,近年,中关镇接续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奋力走好新时代新的长征路。全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建成了红色沙村河展馆,拟建设请寨村红色村史馆,不断擦亮中关红色品牌。提炼出中关勇于奉献、敢为人先、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红色文化精神,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文化内涵。

中关还是人文资源丰富的文化之镇。1939年创办的“安徽私立南岳中学”是全县第一所完中。1947年刘邓大军解放岳西时,在原校基础上创办的二野军政大学皖西分校,为解放和建设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湖村乡小也因抗日三十一工作团团长王榕在此领导抗日救亡活动而享誉县内外。

党建站高度,经济添活力

中关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建工作与日常工作相辅相成、良性互促新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注入了强大活力。

该镇建立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从严从实做好表率引领。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干部考勤考核、学习等制度,规范管理机关日常工作。不断创新“党建+”的新模式、新制度,使党建成为推进全镇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镇上下一盘棋主动应战,构筑联防联控体系。304名党员冲锋前线、坚守一线,建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9个,531名党员捐款6.75万元,摸索建成由397名联防长、3名单元长组成的联防联控体系,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该镇抓班子队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大胆支持使用善于抓项目,熟悉经济工作的实干型干部,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71.4%。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培养35岁以下年轻党员5人。7村扶贫专干进入村“两委”班子,提拨任用4位驻村第一书记为镇二级机构负责人。选拔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秋千村主任储礼锋发展生态养殖,请寨村“两委”发展瓜蒌产业,村干部“变身”致富带头人。

该镇全面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新建沙村、京竹、秋千、斗水村部,其他村村部全面改造提升。提升基层抓脱贫攻坚能力,在对村级考核中把脱贫攻坚作为一票否决项,并将分值提升到1000分,实施“千分制”季度考核机制,切实将村党支部抓脱贫攻坚的要求落在实处。深化法治建设,2019年中关荣获安庆市“平安乡镇”称号。

民生重温度,百姓喜开颜

中关镇在体制机制、脱贫路径等方面积极探索,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扶贫,突出解决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这个难点重点,持之以恒补齐短板。

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两不愁三保障”一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和核心指标。中关镇组织全体镇、村干部职工及帮扶责任人,对全镇所有贫困户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回头看”,逐村逐户、逐项逐条开展“解剖”式调查走访。投入3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巩固工程,“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得到全部解决。

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对21户拟脱贫户实现走访全覆盖,实时了解困难群众家庭情况,帮助及时解决各类实际困难40多条,严格落实落细脱贫不脱帮扶要求。目前,该镇贫困发生率降为0.28%。

中关镇党委书记程从阳介绍,中关镇下一步将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继续以推进中央脱贫攻坚巡视整改“回头看”为抓手,不断补齐脱贫攻坚领域短板和不足,全面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全力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普查,真抓实干推进全面脱贫奔小康。

产业找热度,小康有奔头

中关镇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精准引导贫困户外出务工,全镇1489户3127个贫困人口通过务工提高收入。扶贫项目复工按下“快进键”,16家小微企业复工复产,26个扶贫项目加速推进。设立生态护林员、道路管护员、卫生保洁员等各类岗位,解决116人就近就业。中关村扶贫车间大头服饰吸纳47个贫困人口就业,各村利用村集体光伏电站收益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33个。

产业找准路,小康有奔头。该镇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项目,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在北山村建设香榧基地350亩、沙村村樱桃园120亩、中关村生态果园260亩、请寨村发展瓜蒌和冬桃550亩、斗水村稻虾共养150亩、秋千村实施香榧育苗150多亩,中关镇特色产业全面开花。全镇现有茶园1.1万亩,村村有茶叶基地,请寨、斗水获评安庆市茶叶“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打造北山葡萄园、请寨冬桃品牌,逐步规范生态养殖业,推动产业发展上档次提质量。

民生所在,政之所行。中关镇扩大“三变”改革范围,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培强扶优”工程,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利用低效土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全面推进试点取得扎实成效。

发展跑速度,面貌日月新

“中关越来越漂亮,设施越来越齐全,我们吃得好、住得好、生活有滋有味,我们赶上了新时代。”请寨村贫困户王月琴笑着说。她的话,是中关民生温度不断攀升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中关镇持之以恒推进“双基”建设,实现组组通水泥路,通组道路全部硬化。建成集中供水点1个,污水处理厂两座,各村中心村实现集中供水。开通106、107两条到城关的公交线路,极大便利群众出行。083县道改造升级,途径菖蒲、田头、五河三乡镇,打通西南片交通枢纽。实施像天仙河综合治理、沙村村水土保持等一批投资上千万的水利项目和一批“八小水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建成请寨村、中关村省级美丽乡村,正在推进斗水、秋千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积极谋划实施北山村、沙村村、京竹村美丽乡村点建设。出台《中关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镇、村两级重点工作,强化镇、村环境卫生检查督办和考核,全年完成改厕800户,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旅游产业初见雏形。西水山庄总投资1.6亿,规划面积600亩,建成的水库、水面休闲栈道及景观亭、农家乐已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促成马园寨旅游休闲项目,飞旗人家休闲及中药材养生项目,沙村河生态游项目等一批项目落地中关。通用机场首选地址坐落秋千村西水岭,沙村村新建的高速路出口将为中关带来新机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中关镇党委、政府正乘着新时代东风,带领全镇人民在新的征途上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王节晴 方丽玲)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