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蓝莓生“四金” 增收助脱贫

2020年05月21日16:03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怀宁县不断发展壮大蓝莓特色产业,让往日的山场资源转换为现在的产业资源,实现一地生“四金”的良好经济效益,让小小蓝莓果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和“定心丸”。

蓝莓产业实现一地生“四金”

正值蓝莓盛果期,在怀宁县凉亭乡长岭岗千亩蓝莓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安装、修补防护网。凉亭乡长岭岗蓝莓基地管理员孙松应说:“大风一下刮坏了,今天在修补网,这个天网搞了围网柱子上去,把它修补修补缝合好,省的鸟进来吃。”

及时修补防护网,是当前村民董金华最重要的工作。自从山场种上了蓝莓,董金华每年可从中获取地租与务工收入。“租金一亩一年是80块钱,务工工资一天是60块钱。”董金华说。

长岭岗千亩蓝莓基地总面积达1200亩,连片分布在凉亭乡双岭、青山、代店三村,共涉及23个村民组451户,是怀宁县最大的连片蓝莓基地,吸纳了周边贫困户及村民前来务工。

今年80多岁的已脱贫户刘长荣,通过“四代一自”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入股这个蓝莓基地,每年可获奖补1500元、分红600元。除此之外,刘长荣夫妇还偶偶到蓝莓基地做散工获得务工收入。刘长荣说:“我身体还可以,来这里做一点事,一年也能搞到1000多块钱。”

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务工收入、旅游收入,一片蓝莓基地产出“四金”,小小蓝莓果成为脱贫致富果。近年来,凉亭乡将发展蓝莓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全乡经济结构调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乡11个村中就有10个村建有蓝莓基地,蓝莓种植总面积近3000亩,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就业,实现“增绿”创收,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持续释放。

凉亭乡党委委员何汀说:“通过发展千亩蓝莓基地,形成了一地生‘四金’的良好效益,村民流转土地得到了租金,贫困户入股得到了分红,农户务工得到了收入,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增加了收入,通过这些方面让生态环境形成了经济效益,让我们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蓝莓果成脱贫致富“定心丸”

为了扩大规模效益,由怀宁县19个贫困村组建成立的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公司作为投资方,与种植方——怀宁县独秀山蓝莓公司合作经营怀宁县蓝莓产业扶贫基地。这个基地位于该县三桥镇金闸村,种植面积达1650亩,总投资256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60万元。借助蓝莓产业扶贫基地,仅金闸村就带动了26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不仅让贫困群众顺利脱了贫,持续稳定地增加收入,更让他们吃下脱贫致富“定心丸”。

吃下“定心丸”,增强“内生力”。家住黄墩镇黄墩社区的刘久胜是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从部队退伍后便在外面打零工,后因自身患精神残疾,且病情时常反复,在外务工不适应。看到村里的蓝莓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他便来到美林蓝莓园处务工,主要做除草、平整土地、修剪枝条、采摘等工作,一年差不多有4000元的务工收入。在他的鼓动下,其患有眼疾的母亲也在蓝莓园内找到工作,一天也有70元的工资收入。

为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黄墩镇紧紧围绕“抓产业促发展以发展促脱贫”的工作思路,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蓝莓基地务工队伍”,与辖区内蓝莓基地签订务工合作协议,通过组织贫困劳动力到蓝莓基地固定性或临时性务工、贫困户土地入股蓝莓基地分红的方式增加收入。小小蓝莓果,不仅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因地制宜,将沉睡的荒山变成宝贵的蓝莓产业资源,截至目前,怀宁蓝莓种植面积达5万亩,培育了175家蓝莓产业化企业、3家深加工企业;通过壮大蓝莓产业,解决了剩余劳动力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00人以上。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就业务工、旅游休闲等举措,怀宁蓝莓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张文涛 包俊根)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