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泾县三百林长助力绿色发展

2020年01月17日11:23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森林资源管护能力、森林覆盖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林业总产值稳步上升,森林火灾发生率明显下降——这是安徽省泾县自2017年8月推行“林长制”改革以来,交出的“绿色成绩单”。

近3年来,泾县县、乡、村342名林长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不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筑牢生态屏障

谈及“林长制”推行以来的变化,泾县汀溪乡桃岭村村级林长、村委会主任胡金桥如数家珍:“现在非法采挖映山红、林区私自野炊用火等违法现象基本禁绝,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每月增加收入数百元,这些都是林长制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桃岭村地处“皖南川藏线”景区核心地段,连绵逶迤的崇山峻岭、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使其成为华东大批自驾游爱好者追捧的“网红打卡地”。游客蜂拥而至的同时,乱采滥挖、乱捕滥猎、防火期内非法野炊用火等行为时有发生。山上战线太长,而且村里人少事儿多,原先实在是管不过来。推行“林长制”后,村里结合国家政策,从本村贫困户中选聘了10名生态护林员,由村级林长直接管理,主要职责是就近巡山护林。平时小事报村里处置,涉及违法的,根据“一林一警”工作机制,报森林公安林区警长第一时间查处。“‘皖南川藏线’的生态安全有保障,环境越来越好,‘回头客’越来越多,村民钱包越来越鼓,全村老百姓都为‘林长制’点赞。”胡金桥说。

破解多年难题

白华国有林场原负责人吕明说:“‘林长制’的关键在‘林长治’,让林长真正发挥作用。‘林长制’打破了以往体制上的束缚,让我们做成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深刻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决心。”

白华国有林场有一条沿林缘修建的砂土路,是林场生产、防火和附近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每年汛期都被山洪冲毁,给林场的生产和周边村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由于路基占的是国有林场的地,过去一直无法纳入地方“村村通”项目范畴,而林场自身财力不够,这条砂土路便长期陷入“坏了修、修了坏”的循环。得益于“林长制”,这一问题引起了县级林长的重点关注。在县级林长的协调下,2019年上半年,县交运部门和当地镇政府将白华林场13公里林区道路硬化项目纳入全县畅通工程建设。如今,这条投资1100余万元的林区道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了困扰白华林场和当地群众多年的难题。

推动绿色富民 

保护资源、加大投入,县乡林长十分支持;发展产业、兴林富民,三级林长更是不遗余力。泾县蔡村镇是远近闻名的竹乡,近年来由于毛竹市场行情不断下滑、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砍伐毛竹基本不赚钱甚至贴本,不少“靠山吃山”的村民只好外出务工,很多竹林因无人经营而逐步衰败。

在组织专人调研、摸清问题症结的基础上,蔡村镇的镇、村两级林长决定走林业产业合作化发展路子,得到了县林长办的肯定。在三级林长的积极推动下,蔡村镇整合了人力、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成立毛竹专业合作社集约化发展。

数据最有说服力:蔡村河西毛竹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每亩毛竹净增产值300元、采伐成本下降200元,亩产收入直接增加了500元左右。合作社还与专业木竹加工厂合作,在当地办厂,解决了农户毛竹销售难的问题。如今,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0余户、入股山场2000余亩,带动辐射收益农户500余户。

谈起合作社的发展规划,理事长朱代祥信心满怀:“县、镇、村三级林长对合作社的发展都很关心,积极引导缺资金无力经营、少劳力无人经营、转就业无心经营的林地,采用合作社托管方式入股。县林业部门也在政策、技术、项目等方面给我们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越干越有奔头。”

合作社的近期规划是依托专业技术力量,指导社员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中期规划是申报创建省级毛竹示范园,利用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远期规划是结合林区防火、生产林道建设,发展机动车竹海越野、森林滑翔等森林体育项目。“通过科学规划、综合开发,深度挖掘竹海资源潜力,充分发挥毛竹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孵化器”作用,将蔡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兴林富民的金山银山。”朱代祥说。(龙琳) 

(责编:欧恺、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