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扶贫新业态趟出脱贫新路子

2020年07月29日15:5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今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紧紧围绕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区位、文化、生态等优势,积极推动旅游、自然生态和农业的深度融合,规范和发展了以大路口乡龙湖村、大庄镇曙光村、长沟镇马王村为代表的一批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用新业态为扶贫趟出新路子,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电商扶贫显身手

“大家以前认为直播很简单,不就是一部手机在手,走遍地头无忧嘛,这样的理解也对,也不对……”近日,为培养乡土电商人才,为脱贫攻坚插上翅膀,7月初,在泗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一场电商直播人才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在培训会上特别邀请了直播培训导师为农户、企业主上直播培训课。参加培训的近百人对未来从事电商带货充满了信心。

据悉,该县全力推进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程,充分发挥电商服务网点扶贫带动作用,优化农村网点的便民服务,通过农产品上行、信息集报等功能,将农村商品通过互联网卖出去,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借助农村电商服务点站(点)全覆盖的东风,土特产搭上电商平台,成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目前屏山镇、长沟镇汴河村等7个村、草庙镇通海村等8个电商服务网点分别获得安徽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镇、示范村、示范网点荣誉称号。大路口乡山芋、粉丝,泗县特色产品金丝绞瓜、传统企业泗州烧鸡等正走俏网上销售新渠道。

生态扶贫展画卷

泗县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探索出薄壳山核桃种植、乡村绿化、生态护林、造林奖补等扶贫新模式新路子,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扶贫共赢。积极建设薄壳山核桃、酥梨、黄桃等规模化林业产业扶贫基地,完善“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扶贫基地吸纳大龄贫困人口就业,从事蔬果育苗、苗木管理、果实采摘等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在获得收入的同时,又能照顾家庭,受到贫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为鼓励贫困群众参与乡村绿化,增强自身发展动力,对贫困群众新栽植的树木,达到一定规模、绿化效果较好的,给予加倍奖补。贫困群众参与乡村绿化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家庭收入得到增加,乡村环境得到美化,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形成乡村绿化与造林奖补有机结合的共赢局面。

旅游扶贫鼓腰包

从泗县驱车,只需20多分钟就能到达位于泗县大路口乡龙湖村的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这里,游船在碧波上荡漾,游人在湖面上徜徉,飞鸟时而天空中飞过,时而钻入水上的芦苇丛中,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在眼前徐徐铺开。据悉,石龙湖湿地湖区面积接近2万亩,这里碧水常清,芦苇丛生,鱼类有31种,两栖动物1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莲、野萎等三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小天鹅、鸢、白尾鹞、红隼、灰鹤、白枕鹤、长耳鸮、短耳鸮9种,安徽省重点保护动物30种。自2009年12月24日,泗县石龙湖湿地正式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到2016年8月16日,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泗县石龙湖湿地正式从以前无人问津的“小湖泊”,到现在游客纷至沓来的风景区。这其中的变化,得益于当地村委会对农户增收渠道的及时调整。近年来为了顺应禁止捕鱼工作的需要,周边靠打渔为生的村民只能收起渔具,村委会及时调整思路,将原有的渔船充分利用起来,让当地农户继续“靠水吃水”,村里就动员渔民在湿地开展为游客撑船的活计。络绎不绝的游客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村落的就业率,大量闲置在家的村民纷纷“走下了河,撑上了船”。

据悉,泗县按照“因地制宜、宜旅则游”的原则,不断创新扶贫方式,拓展扶贫路径,通过景区带户、农家乐带户、完善乡村旅游规划、开通旅游扶贫直通车、举办文化旅游节庆等方式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近年来,共通过乡村旅游综合带动脱贫3000多人。旅游扶贫,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单珊)

(责编:刘颖、常国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