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或再继续北延

2020年04月17日07:54  来源:合肥在线
 
原标题:1号线北延打通三分之一隧道

2017年底,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正式开建。这个项目进展到哪一步了?复工后,能按原计划完成么?4月15日,记者探访1号线三期施工现场获悉,目前,全线隧道已打通三分之一。接下来,还将迎来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终极挑战——下穿合肥火车站和12条股道。

站点

天水路站力争今年完成结构封顶

“1号线三期项目一共设置了三个站点,分别是瑶海公园站、物流大道站、天水路站。”合肥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工程四处副处长李勇介绍,瑶海公园站、物流大道站自从去年实现封顶以来,目前附属结构的施工都在加快推进。

其中,瑶海公园站和物流大道站均设计了4个出入口和2个风亭。目前,瑶海公园站已经完成了1个出入口和1个风亭,计划在今年内还将完成2个出入口的施工。而物流大道站已经完成了1个出入口和1个风亭,计划在今年还将完成2个出入口和1个风亭的施工。

李勇透露,受电力改迁影响,天水路站施工项目较慢。该站点主体结构有25段,设计有3个出入口,目前已经完成了其中的7段。“我们正在加快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力争在今年完成这主体结构封顶,同时做完1个出入口和1个风亭。”

隧道

全线隧道已经打通总量的三分之一

1号线三期工程总承包中国中铁隧道集团项目经理程瑞明介绍,1号线三期项目共有合肥火车站~瑶海公园站、瑶海公园站~物流大道站、物流大道站~天水路站这个区间的隧道需要打通。

在物流大道站内,记者看到现场一派忙碌,左右双线隧道盾构都在持续推进。程瑞明说,2月下旬复工后,当时只启动了天水路站的施工,3月15日,隧道开挖施工重启。目前,三期工程全线有400多名作业工人,主要来自河南、陕西和安徽本地。最近天气晴好,现场施工人员也在加班加点作业,力争把之前因新冠肺炎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目前,1号线三期项目的隧道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程量。”另外,天水路站到天水路停车场还有一部分需要开挖,但因为涉及两条铁路线,也暂未开工。

程瑞明告诉记者,物流大道站~天水路站区间目前进展最快,预计在今年6月打通左线隧道。今年7月,我们将打通这个区间的右线隧道。另外,物流大道站~瑶海公园站区间的左右双线隧道计划在今年7月打通。

挑战

下穿合肥火车站方案还在研究

在隧道开挖方面,目前1号线三期还有一段隧道施工没有启动,这就是合肥火车站~瑶海公园站区间。“这一段地下隧道需要施工的长度大约是700米,但就是这不足1公里的长度,却是个极大的挑战。”李勇表示,这个区间的施工堪称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史上最难的。

已建成1号线一、二期、2号线、3号线在隧道开挖中下穿了南淝河、五里墩立交和多个高架桥,而正在施工的4、5号线项目有的还需要侧穿文保建筑。而合肥火车站~瑶海公园站区间要连接目前已经运营的1号线一、二期线路合肥火车站,火车站站前广场下面就是地铁站厅和站台;继续向北依次需要下穿目前正在运营的国铁合肥站站房、站房北面的12条股道,另外还有香江国际家园小区的多栋多层居民楼。

下穿合肥火车站站房的施工何时开始?会不会对合肥火车站的运行造成影响?这是不少市民关注的问题。对此,李勇表示,“这个区间的下穿国铁合肥站具体方案还在研究,我们正在与合肥市政府及上海铁路局协商,待方案确定后即可实施。我们将尽量减少对合肥火车站正常运行的影响。”

停放

停车场内铺轨预计上半年可全部完成

程瑞明介绍,为了满足远期列车停放的需要,1号线三期项目还专门建设了一座天水路停车场。停车场位于新站高新区境内,天水路站以北、新蚌埠路以西、淮南线铁路以南,包含出入场线1.4公里。

据了解,当前,包括列车运用库、洗车库在内的14个单体已经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正在加快推进停车场内的各个单体建筑的室内装修,实施停车场内的道路、水电管网的施工。

“运用库内用于停放地铁列车的轨道已经铺设完成。”程瑞明告诉记者,本周将上道砟,为道岔区的铺轨施工做好准备,预计今年上半年停车场内的铺轨可以全部完成。

期待

天水路站预留继续北延施工条件

目前,已经运营的1号线一、二期项目从滨湖新区的九联圩站到合肥火车站。而为何1号线三期工程要延至后期建设呢?这在当时,也是综合考虑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虑新蚌埠路沿线两侧工业用地居多,同时轨道建设需穿越合肥站12条轨道及站北大量近期建设的房屋,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

1号线三期工程与1号线一、二期起点合肥火车站预留接口相连,全长4.54公里。针对大家关注的何时开通的问题,李勇表示,合同工期是到明年年底,但现在看来还不好说。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三期建成之后,可能并非是1号线北端的终点。李勇透露,天水路站在施工中将预留继续北延的施工条件,未来有望实施1号线四期项目,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

■相关新闻

4号线供电工程施工全面展开

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心脏和动脉,为电客车提供动力来源,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4月15日上午,轨道交通4号线供电工程接触网第一杆在科学城车辆段成功组立,这标志着4号线供电工程施工全面展开。

4号线西起鸡鸣山路站,终点东方大道站,线路全长41.37公里,共设31座车站,均为地下站,线路西端设科学城车辆段,北端设龙子湖路停车场。其中,科学城车辆段至花山路站(含)区间为供电系统施工I标,由中铁电气化局负责承建,于2019年12月18日进场施工。

轨道交通集团相关人士表示,该区段采用集中式供电系统,含变电所系统、环网电缆、杂散电流防护、架空接触网、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区间动力照明和疏散平台等专业,施工难度大。

下一步,轨道交通集团将加快施工进度,力争6月底完成科学城车辆段试车线接触网安装。今年底前,完成4号线供电系统施工I标变电所设备安装,达到接触网送电条件,确保4号线首段列车上线调试。

5号线第二列车运抵车辆段

4月14日,轨道交通5号线列车(柳芽青)制造迎来新进展。第二列车顺利抵达位于滨湖新区的珠江路车辆段完成交付工作,“柳芽青”大家庭又添新成员。目前,5号线车辆工程已完成5列车总装、2列车出厂验收、2列车交付到段工作。

此前,5号线首列车已于1月10日交付至珠江路车辆段。3月31日至4月2日,轨道交通集团组织专业工程师和5号线列车监造单位组织开展5号线第二列车出厂验收工作。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验收程序,5号线第二列车顺利通过验收,具备出厂条件。

5号线列车外部采用黄绿线条,全线计划投入46列。与已经投入运营的1、2、3号线列车相比,5号线列车内首次增加了USB接口,方便乘客给电子设备充电。另外,每节车厢内的老弱病残专座数量也从2个增加到了6个。

(责编:关飞、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