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严明友:九旬翁义务教学30载

2020年01月08日17:0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严明友,男,1929年12月生,定远县朱湾镇人,现任定远县朱湾镇朱湾小学编外音乐老师。自1990年退休后,严明友老人继续为原学校和周边孩子免费提供义务教学,至今已风雨无阻地坚持三十载。2015那年荣获“安徽好人”荣誉称号,2018年度荣获年度安徽省学雷锋“十佳志愿者”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心系故乡

1942年,13岁的严明友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分在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文工队。1943年,他因年龄太小被部队精减。1949年7月,中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滁县军分区,第二次参军。1952年秋天,严明友从部队转业到盱眙县文教科当会计。他不贪图舒适安逸的机关工作,却萌发了要当教师的念头,强烈要求到艰苦的学校去教书。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从此,严明友老师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园丁梦”。

1955年秋天,严明友因母亲有病要求调回定远工作。1956年春天在藕塘小学教书,后来又调到年家岗小学教书。先后在定远县年家岗小学、朱湾小学、朱湾中学任教,主要承担政治和音乐教学。

1990年,严明友老师光荣退休了。当时,有人为他鸣不平,认为严老师两次参军,都在新中国成立前,按规定应该享受离休待遇。但是,严老师却说:“想想那些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烈士们,他们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的幸福生活,比起他们来,我幸运多了。党培养我这么多年,我不应该向组织上伸手要待遇、要福利了。”

1994年,原上海市副市长宋季文的儿子宋国荣在上海创建化工厂,赞助朱湾小学50万元,支援朱湾小学盖教学楼。为了表示感谢,严老师到上海为化工厂当了一年多的义务“门卫”。严老师虽然身在上海,却心在故乡小学。不久他又回到了故乡,在讲台上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义务教学。他除了在朱湾小学代课外,还先后应邀到马岗小学、汪刘小学、宋岗小学、复兴小学代政治、历史、音乐课,不要学校任何报酬。他每天身背挎包,步行去上课,最近的有5华里,远的11里路。路远的,中午在教室休息一下,吃自带的干粮,从不麻烦学校。自2000年以来,严老师主要在复兴小学教音乐课,早出晚归,来回20多华里。现在,严老师年纪大了,每星期坚持去一天,上四节课。

义务教学,风雨无阻

严明友喜爱音乐,吹弹唱都精通。他会演奏多种乐器,尤其喜爱脚踏式风琴、电子琴等。他利用乐器伴奏,教学生大唱革命歌曲。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更好地教学生学习音乐,严老师买了一架钢琴,并于2006年至2008年,利用暑假自费到北京昌平区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乐器培训班,先后花去10000多元钱培训费。培训班钢琴教师对已78岁高龄的严老师自费学钢琴不理解,认为“是不是学习钢琴弹奏艺术后,回家教学赚大钱?”当她得知严老师学钢琴是为了更好地义务教农村孩子们时,深受感动,她说:“您这么大年纪还来与少年儿童一起学钢琴,真了不起!”

2010年,严明友老师听说大金山脚下的方家花园小学缺少乐器,就亲自去考察,还花330元钱买了一台电子琴送去。此外,严老师还给西卅店中学和其他贫困学校赠送了6台电子琴,满足孩子们的音乐梦。每年“六一”儿童节,严老师都会买来很多糖果,与学生们一道欢度节日。严老师就是这样把全部精力和爱心都无偿地奉献给孩子们了,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严明友老师80岁那年,他不打算教音乐了。有一天,两名六年级的女学生跑来哭着说:“严老师,我们快小学毕业了,多么希望您再多教我们几堂音乐课啊!”严老师深受感动,他想:“孩子们喜爱音乐,我不能冷了孩子们的心呀!”就这样,一直坚持到现在。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嘹亮的《新四军军歌》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都是严明友老师最喜欢教学生唱的歌。他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革命的未来。要从小立大志,长大了才能精忠报国。我要利用三尺讲台这块阵地,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高年级的学生,有时还教唱前苏联的经典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通过教唱革命经典歌曲,陶冶学生们的道德情操。每逢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如“3·5学雷锋日”,严明友老师还会教孩子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具有意义的歌曲,向学生们讲述雷锋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一样的人。严老师还经常带领学生们进行野外春游、秋游和小拉练。学生们打着红旗,唱着歌曲,一路行军一路歌,在农村广袤的大地上绘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燃烧自己,大爱无疆

严明友老人的住处在离朱湾小学不到一里路的一个巷子里,一间不到20平米的瓦房就是严老的家。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地方,最醒目的就是那架大钢琴。除了在学校教授学生音乐,回到住处,他也会时不时的弹弹曲子。除了钢琴,屋子里最多的就是各种类型的书籍和报纸。严老说读书能不断学习新思想,使人不断进步,保持头脑清醒。在进门的右手边,一张桌子上放着一个煤气灶头,上面架着一口锅,这就是严老的厨房,十分简陋。有时,一碗面条,一盘青菜,就解决了腹欲。学校为老人办了学校食堂的饭卡,可老人坚决不要,不愿占公家的一分一毫。

严明友一个人,在这平凡的几十年沧桑岁月中,始终用那个时代普遍而纯真的标准修正着自己平凡的人生;他的不平凡,在于这种经年累月的人生积淀中,熠熠闪烁着“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上善情怀。风烛残年的他最担心的是此生对社会的贡献还太少,最大的心愿是在有生之年,为党的教育事业再尽一点绵力,为社会再发一点余热。

如今,严明友老师90岁的高龄了,身高1米53,体重80多斤。但在他瘦小的身躯里,却蕴藏着巨大的正能量,行走在校园间的步伐依然有军人的影子。一身蓝色的中山装虽然已经洗的褪色发白,但是整洁干净。严老上课时对学生们的课堂纪律要求很严格,但是同学们都喜欢上他的音乐课。严老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他的歌声、琴声回荡在校园里,是一种无价的财富,一种伟大的精神财富,传递着爱的力量。他无怨无悔地坚持义务教学,把爱心献给农村的孩子们,正努力实现自己美好的“园丁梦”。

学校校长说,严老很低调,很少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觉得自己一个教书匠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他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教学上。对严老来说,音乐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责编:刘颖、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