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 發展新動能”系列報道之二
安徽蕪湖:低空“起飛” 乘“風”而上

打個“飛的”逛鳩茲灣、看場無人機編組表演、體驗一把無人機快遞配送……
在安徽蕪湖,低空經濟不斷上“新”,場景越來越豐富,服務越來越親民,低空經濟正在持續“擴容”。
一個多月前,76歲的灣沚區花橋鎮永興村村民王次水,在家門口的東方飛谷飛行營地,搭乘村集體出資購買的“永興號”飛機,將家鄉風景盡收眼底。酷炫的體驗讓他直呼:“太激動了,從沒有過這樣的視角!”
這是蕪湖低空經濟火熱發展的一個縮影。
俯瞰蕪湖航空產業園。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作為全國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蕪湖在政策端和產業端同頻共振,發展低空經濟的賽道越走越寬,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
發展低空經濟,就是把“路”鋪到低空去。
在這條新“路”上,蕪湖先行先試,早在2013年就開始前瞻布局,經過10來年的發展,蕪湖低空經濟飛進大眾視野,為交通物流、應急救援、文旅融合等應用場景不斷賦能。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隨著低空經濟的興起,“向天空要生產力”的路徑更加明晰。
“蕪湖造”通航飛機。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是首家落戶蕪湖航空產業園的整機制造企業,自2013年成立,一直深耕航空器研發制造領域,已成為國內低空經濟航空器制造領域的頭部企業,也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13年底簽署許可協議、2015年飛機下線、2016年飛機首飛、2017年首架飛機交付……”細數起發展時間軸,公司總經理田滿林頗為感慨,低空制造是一輩子的事業,必須堅持長期主義。
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交付100余架有人機、300余架無人機,並建成總裝脈動生產線,具備大尺寸航空結構件制造能力。
安徽勁旋風螺旋槳。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除了整機企業,如今的蕪湖航空產業園,已集聚航空新材料、無人機、發動機、螺旋槳、通用航電、航空部附件等產業鏈企業近200家,涌現出了勁旋風螺旋槳、華明航電、航瑞動力、鑽石航發、雄名科工等一批業內“單打冠軍”。
蕪湖市灣沚區航空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斌告訴記者,核心區內航空器整機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100%,基本實現“不出園區生產一架國產通航飛機”“不出園區即可造一架無人機”的目標。
2017年遷址蕪湖的安徽勁旋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螺旋槳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螺旋槳行業的龍頭企業。
“在螺旋槳尺寸上,我們的最大旋轉直徑可做到10米,產品型號多達6000多個。”指著企業展廳裡琳琅滿目的螺旋槳,公司副總經理潘新旗介紹道,“產品佔據國內中小型螺旋槳市場90%以上份額,應用領域覆蓋中大型無人機、物流運輸機以及直升機。”
政策支持是蕪湖低空經濟發展的強大后盾。
2014年,蕪湖市首次出台《關於加快航空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2017年,蕪湖市將航空產業納入扶持產業發展“1+5+6”政策體系﹔2019年,《蕪湖市航空產業集聚發展政策規定》出台﹔2023年,《蕪湖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出爐……
小朋友在東方飛谷飛行營地體驗模擬飛行。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到發力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再到設立基金吸引重點企業,蕪湖拋出真金白銀的政策“組合拳”,為低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低空“起飛”,乘“風”而上,越飛越高。
如今在蕪湖,通用航空“中國心”“中國腦”“中國槳”均能實現“中國造”“中國修”,2024年全市低空經濟產業營收達463.8億元,同比增長15.95%。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