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合肥工投工業科技:“壹柒”向未來!

呂歡歡
2024年11月18日08:2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成高質量發展之效。

在科技孵化育成生態中,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是核心環節,即為滿足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和科技企業成長需求,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企業為宗旨,提供物理空間、共享設施和專業化服務的科技創業服務機構。

在安徽省合肥市產業發展平台建設方面,有這樣一片“創新雨林”,它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成長空間,亦是守護、滋養各類科技企業從種子、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過程的“搖籃”。

它就是合肥工投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業科技”)。

近年來,工業科技堅持以黨建為統領,立足“產業園區系統運營商、中小企業培育孵化載體、雙創服務綜合平台、產業投資轉化基地”四個轉型發展定位,秉承“產城融合”的理念,按照“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產業鏈條的總體思路,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護航中小微企業向陽而生。

工投·高新智谷項目圖。 工業科技供圖

工投·高新智谷項目圖。工業科技供圖

筑夢強企 孵化累計“畢業”企業近千家

科技創新是經濟攀高逐新的源頭活水,作為科技創新的載體,科創平台建設至關重要,它集成“政、產、學、研、金、介”各類資源,為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布下“先手棋”、建好“蓄能池”、插上“助跑器”。

走進工業科技旗下的產業園區項目,合肥智慧產業園園區內123家企業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6家,2022年度園區畝均產值約1226.15萬元,畝均稅收60.16萬元﹔工投·立恆工業廣場一期140家園區企業中,4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家規上企業,14家專精特新企業,2023年畝均產值2060.77萬元,畝均稅收60.61萬元﹔工投·立恆工業廣場二期145家園區企業中,4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規上企業,8家專精特新企業,2023年畝均產值906.88萬元,畝均稅收50.59萬元。

工業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工業科技在安徽省內運營26個產業園區,已成為安徽省領軍的科技產業園開發建設和企業孵化服務綜合創新平台,部分園區畝均產值、畝均稅收達長三角先發地區水平,這讓工業科技在中小企業孵化服務樣板園區、科技創新示范園區、宜居宜業標杆園區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有了高水平的“搖籃”,更多科技企業有了走向市場的可能。目前,工業科技合肥地區園區累計招商入駐企業1008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57家,規上企業96家,上市公司24家,專精特新企業2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

值得一提的是,元琛環保、沛睿微電子、鳳麟核等產業轉化項目簽約落地,數據空間研究院、中子科學(合肥)研究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科技園等大院大所實現科孵轉化,持續強化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加速構建創新服務綜合體、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雙創平台,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數據空間研究院。工業科技供圖

數據空間研究院。工業科技供圖

厚植沃土 17年打出體系建設組合拳

這個驚艷的成績背后,是工業科技進行長期不懈的耕耘﹔時間回到2007年11月,工業科技這粒種子悄然破土而出。

彼時,合肥市將發展目光開始聚焦科技創新,但市級、省級、國家級梯次布局的戰新產業集聚效應越發顯現。之后,隨著產業布局的日臻完善,合肥市從“芯屏汽合”“急終生智”到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三大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逐漸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步入快車道。

近年來,作為合肥市屬重點監管國企,工業科技圍繞市重點產業,以四個轉型發展定位為發展契機,在產業培育、投資集聚、稅收貢獻方面積極探索。

位於肥西縣合肥創新科技園的合肥艾創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創微”)就是這批企業中的代表。

“公司經營過程中,縣裡和園區都給了非常多支持,通過上門服務等多種方式,創業團隊可以專注於核心業務。”公司負責人潘俊以技術起家,隨著公司業務快速發展,艾創微也從當年“租一層樓”的小企業成長為“買一棟樓”的黑馬。

艾創微負責人表示,選擇扎根肥西、扎根工業科技園區,還是看中在這裡創業的環境、氛圍,隻要安心做好分內之事,剩下都可以交給園區。

無疑,這背后離不開營商環境的保障和支撐,而對園區來說,要加快建設“城市新中心”,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如何不斷完善營商環境,繼續吸引和聚集創新要素,讓各類創新主體進得來、留得下、活得好。

為了更好地響應企業需求,2022年9月,工業科技還和科大訊飛共同開發了“工小智”APP進行服務。“APP設有政策服務、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等版塊,企業有需求可以直接線上提交。”園區運營服務公司負責人介紹,如今在APP上對涉企政策進行集納,還會根據政策申報的時間節點進行推送,企業家可以隨時在手機上了解相關信息。

園區軟硬優勢雙重疊加,優質企業自然紛至沓來,成果繽紛多彩。

眼下,工業科技立足產業區域發展,高新智谷、金融城B地塊、北城智谷、創新科技園等多個空間載體建設快速推進,園區科創平台矩陣穩步發展,為優質項目落地“筑好巢”“牽好線”,助力合肥打造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新高地。

玉汝於成 把握企業高質量發展“關鍵之舉”

此去經年、砥礪前行,工業科技用17年的歷程証明,企業披荊斬棘、無往不勝的法寶,正是始終面向黨旗的方向,堅持黨的領導。

自成立以來,工業科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繼承和發揚國企紅色基因,不斷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黨建之路,促進了企業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其中,公司第四黨支部於2024年獲評市國資委五星支部。

2024年,是工業科技黨建“提質增效年”。乘著深化國企改革的東風,工業科技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也包括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通過擺脫傳統“房東”定位,轉型為服務運營商的角色,與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成長,強化建設與服務的雙重並重,招商與扶持並行推進。

與此同時,工業科技遵循“產業導向、政企聯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模式,由“物業提供者”向“價值共創者”角色轉變,由基礎服務升級成基礎、市場、文化、政務等多元化服務,深化資源高效整合,實現從物理載體向綜合服務平台轉變,並深化產業運營,拓寬服務范疇,提升服務品質。

長臨河科創小鎮項目圖。工業科技供圖

長臨河科創小鎮項目圖。工業科技供圖

據工業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工業科技將圍繞“存量要收益、管理要效能、增量要發展”工作目標,以數據空間研究院、中子科學(合肥)研究院、中國藥科大學高等級研究院等重大項目為契機,優化園區產業布局,加快完成由傳統地產開發模式,向產業園區系統運營商轉型升級,加速構建創新服務綜合體、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雙創平台,為科技成果有效轉移轉化提供有力保障,持續釋放吸引重點產業鏈鏈上企業的強磁場。

站在新的起點,“壹柒”向未來,工業科技將繼續以國企深化改革提升行動為契機,以四個轉型定位為抓手,加強全生命周期孵化鏈條建設,一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一體化的科技孵化鏈條將在合肥市科創當家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合肥這座“科技之城”正拔節生長。

(責編:關飛、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