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小事”,他干了35年!
一張小方桌,一個工具箱……11月10日上午8時30分,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正創上品家苑小區,79歲的姚文正與一群學生為附近的居民免費維修電器。此后的3個小時裡,一件件幾近“退休”的舊電器,又經他們之手重新“上崗”。
姚文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退休副教授,而這些學生來自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自打1989年義務給群眾維修家電起,姚文正已堅持了35年。其間,有上千名學生加入他的隊伍。
而在老人的眼裡,這一切都是“小事”。
1989年3月5日的一場學雷鋒活動上,姚文正和幾位教師帶著學員在安徽大劇院設點為群眾義務修理家電。從此,一個把學生們組織起來學習家電維修的想法心中萌生。
姚文正正在維修電器。合肥市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此后,姚文正自掏腰包購買工具和電子元件,開辟了“電學第二課堂”,每周兩晚為學生義務傳授家電維修技術。學校20名學生成立無線電愛好者小組,並開展為民服務義務修家電活動。
“我們制定了三條守則:修理不收費,不抽群眾一根煙,不喝一杯茶﹔維修的過程中損壞的元件自己賠﹔壞了的器件歸還群眾,不帶回。”姚文正說,白天學生們上課,他就一個人在維修站裡忙。
他還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寫在維修站的牌子上,老百姓一個電話打過來,他就上門服務。
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上,他正和家人吃著年夜飯,突然接到群眾電話,說電視機壞了。接完電話,姚文正放下碗筷就走,“人家電視壞了,晚上看不了春晚,肯定著急,我得早點幫人修好。”
35年裡,“學雷鋒家電維修站”走出了3000多名學生。
2005年,姚文正退休。但他更忙了:白天免費維修電器,晚上義務給學生們教授《電子技術工藝》《家電維修》等課程,每年上課約有500課時,一直持續到現在。
次年,他的“電學第二課堂”更名為“能力夜校”,“學雷鋒家電維修站”成為“ 能力夜校”的基地。
姚文正帶領學員為居民維修電器。合肥市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技術的發展,“能力夜校”也因勢而變,相應側重了電路分析、單片機應用等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培訓學員在機器人、電子設計、智能車大賽等各種活動中去發揮技能,提高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能力夜校’教學從一開始就以‘做’為主,執行‘以人為本,能力為重,知行合一,實踐成才’的教學理念。30多年的實踐証明,這一理念是有效的。”姚文正這樣總結道。
據悉,姚文正曾獲得合肥市“最美志願者”和“合肥好人”等榮譽。“有人曾經問我,作為大學副教授,修理電器是不是大材小用。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人活著,就該為社會多干點工作,為他人多做點善事,平常人做平凡事,價值猶存。”姚文正如是說。
在他的認知裡,生命被區分為“有效”和“無效”兩種。“我現在能夠繼續為人民群眾辦事,就是有效生命。”退休在他看來,不是一個宣告終點的詞,不“退”也不“休”的他,沒有“按停”義務服務的鐘。
“我最在乎的是自己還能‘有用’幾年,還能做多少事情,把自己的‘有效生命’延長多久。”說著這話時,姚文正將萬用表的兩個表筆放在一段線路的兩端,指針則迅速擺動,這也意味著又一件家電在其手中“活”了過來。(陶偉 、王海燕、劉亞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