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音 | 推動綠色食品生產標准化帶動鄉村振興 網友建議獲回應

人民網合肥9月28日電(胡雨鬆)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食品產業是連接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關鍵載體。近日,有安徽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建議通過實現綠色食品生產產業化、標准化,帶動鄉村振興、農民致富。
網友留言。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截圖
該網友表示,可以在消費端設定標准,倒逼食品供給側改革,減少農藥化肥用量,以三產帶動二產促進一產,實現食物有機化的同時,優化土壤、水、空氣等環境要素,實現產業鏈上良性循環,“農作物根莖葉皮都可以作為飼料或填埋綠肥,動物的糞便因為沒有那麼多的抗生素廋肉精等也可以做有機肥,垃圾源頭無害化處理”。另一方面,農業實現訂單化,農村產業可以實現規模化、標准化生產,讓農民不吃虧。
收到留言后,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很快進行回應,對近期安徽省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建設情況進行介紹。回復顯示,近年來,農業農村廳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建設,有效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取得了明顯成效。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回復。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截圖
具體舉措如下:
一、加強政策引領。出台了《關於推動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安徽省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指引》等政策文件,編制了全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和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全產業鏈發展行動方案,高位推進“一縣一業”“一鎮一特”等綠色食品全產業鏈發展,充分發揮綠色食品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省綠色食品十大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5951.3億元、同比增長11.1%,新增項目1146個、投資總額達2419.9億元。
二、強化供給保障。圍繞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部署要求,加快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証登記,做好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等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創建管理,引導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市、重點縣,做大做強生產供給保障體系。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省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總數達6346個,其中綠色食品4592個、居全國第2位,有機農產品1635個、居全國第3位﹔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48個、面積749.82萬畝,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29個、面積20.85萬畝,基地數量居全國前列。
三、構建標准體系。聚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按照“有標貫標、缺標補標、低標提標”的原則,圍繞產地清潔化、投入品減量化、資源節約化、產品優質化等關鍵環節,開展全產業鏈標准體系梳理、比對分析和跟蹤評價,建成指標科學、協調配套的全產業鏈標准體系。截至2023年上半年,遴選117項申報2023年安徽省農業地方標准,長豐草莓等9家基地入選首批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准化示范基地創建名單,有力推動全產業鏈標准化水平提升。
四、夯實監督管理。通過實施“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強化監管工作約束機制。開展農產品風險預警與例行監測,及時排查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整治不規范用標現象,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市場秩序。截至2023年上半年,安徽省共出動監管執法人員39433人次,檢查生產經營者26179家,開展監督抽查5498批次,風險監測合格率、豇豆定量抽檢合格率和鄉鎮快檢合格率分別為99.7%、100%和99.84%,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五、延伸產業鏈條。圍繞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支持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開發鄉村特色產品。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文旅緊密結合,擴大預制菜產業規模,創新全產業鏈“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模式。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省預制菜企業達500家、產業規模超720億元﹔49家生產經營主體、89個產品納入預制農品登錄宣展,宣展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全省鄉村休閑旅游業營業收入543.4億元,同比增長43.2%。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