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四大名茶非遺傳承人齊聚茶博會 共話傳承與創新

2023年05月06日15:3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合肥5月6日電(記者趙越、王曉飛)2022年11月,“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入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包括安徽四大名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六安瓜片制作技藝,彰顯了安徽茶香飄世界的品質內涵和文化自信。

徽茶譽滿天下,離不開一代代茶人的接續奮斗,離不開一個個傳承人的不忘初心。作為2023年第十六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茶博會”)的重磅活動之一,“一帶一路”茶文化非遺傳承交流會在合肥舉辦,安徽四大名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齊聚一堂,分享傳統制茶技藝,共話傳承與創新。

“一帶一路”茶文化非遺傳承交流會。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一帶一路”茶文化非遺傳承交流會。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加強技藝創新 推動活態傳承

黃山毛峰屬綠茶烘青類,原產地為黃山市徽州區富溪鄉等地。“黃山毛峰傳統制作技藝分為三道炒茶、三道揉茶、三道烘茶。”黃山毛峰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謝四十介紹,三道炒茶分別是高溫快炒、中溫慢炒、低溫炒香。三道揉茶分別是先輕揉、后重揉、再輕揉。三道烘茶分別是高溫快烘、中溫復烘、低溫提香。

在謝四十看來,非遺的生命力在於技藝創新。“我們首創了‘機械法’‘清潔連續化’‘智能產業化’等技藝,這不僅保留了其傳統口感和味道,還實現了黃山毛峰的標准化、產業化生產。”

“太平猴魁的採制過程為採摘-攤放-揀尖-殺青-整形-烘干。其中,手工捏尖是太平猴魁的重要工藝。”黃山猴坑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方繼凡在分享中說,太平猴魁的採摘以“一芽三四葉”為標准,堅持“四揀八不採”,挑選一芽二葉初展的茶葉制作出嫩度高、品質好的茶,以制成“兩葉抱一芽”的干茶外形。

祁門紅茶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紅茶,也是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早在清代光緒年間即創制成功。

新時代下,中國茶如何活態傳承?祁門紅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昶分享說,通過創建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興建祁紅科博園、祁紅博物館舉辦保護傳承培訓班,培養大批年輕有為祁紅茶人,讓傳統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安徽四大名茶非遺傳承人共話傳承與創新。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安徽四大名茶非遺傳承人共話傳承與創新。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深挖文化內涵 創新表達方式

抬籠快、翻茶勻、腳步穩、放籠輕……交流會現場,六安瓜片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解正定演示了拉老火工藝。據了解,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環節,是六安瓜片定型、顯霜、發香的關鍵程序。

“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強六安瓜片茶區域公用品牌宣傳推廣。 ‘六安瓜片’號高鐵行游全國。連續舉辦十八屆六安瓜片茶文化節,組織六安瓜片炒制大賽、斗茶大賽、名茶評比等活動,極大提升了六安瓜片的影響力。”解正定說。

“中國十大名茶,安徽獨佔四席。四大名茶是安徽茶的典型代表,四大名茶和各具特色的地方名優茶滿足了市場和消費者多元化的品飲需求。”安徽省茶業協會會長王傳友建議,安徽不僅要做好傳統制茶技藝的傳承,還要深挖背后的文化內涵,推動茶品牌建設和茶產業發展。同時,通過茶博會展會等方式,推動安徽茶走向全國和世界,讓更多人了解安徽茶,喝上安徽茶,愛上安徽茶。

據悉,此次交流會以“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為主題,除了安徽四大名茶非遺傳承代表人的分享,斯裡蘭卡全國合作社聯合社專家庫穆杜·拉納萬沙·佩雷拉·馬拉瓦·桑蒂裡奇就斯裡蘭卡茶產業發展作主旨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所研究員、中國國學研究與交流中心茶文化專委會主任沈冬梅博士作《茶的文化認同與遺產保護》主旨演講,旨在進一步宣傳“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