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宣城涇縣:研學游快速出圈

2023年04月24日11:4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當“讀萬卷書”遇上“行萬裡路”,從而碰撞出一種新的旅行方式、學習方式——研學。有人說,研學游一頭連著課堂,另一頭連著廣闊的自然與社會,游客從中見天地之大,一路收獲、一路成長。宣城市涇縣正不斷推動研學旅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領著研學游發展新風尚。今年3月以來,涇縣接待研學游團隊近7萬人次,主要來自合肥、蕪湖、蚌埠、宿州等地,以初高中學生為主。

打造研學游風向標 既要有意義也要有意思

研學旅行並非純粹關注放鬆身心,而是講究在萬裡路中讀好萬卷書,把課堂搬進壯美山河、搬進藝術聖地、搬進文化瑰寶。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宣紙非遺體現著中國智慧,承載著中國價值,凝聚著中國精神。紙的誕生是天與人的合作,是自然與匠心勞動的完美結果。

“撈紙也稱抄紙,是宣紙成紙的第一道工序。撈紙工使用帘床、紙帘等工具,將紙漿從紙槽中撈出,確定宣紙的厚度和尺寸,使宣紙初步成型。”首批大國工匠、全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周東紅在給孩子們介紹宣紙制作工序。兩萬多名中小學生陸續來到4A景區中國宣紙文化園感受非遺宣紙文化。大國工匠講堂,帶孩子們感悟匠心,筑夢踐行。

解碼文化基因 講究參與度和體驗感思

隨著研學游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學生團已經不滿足於單純的景區參觀游覽。如何讓研學游內容更豐富生動?涇縣打出“文旅+教育”牌,讓研學游“寓教於樂”“文旅結合”,更有“干貨”。

“雲嶺烽火,戰士丹心”,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王稼祥故居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游客們可以深度了解涇縣的抗戰歷史,憶崢嶸歲月,重溫紅色鑄鐵軍精神。

承載著傳授知識的研學旅行注定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要精心籌劃的行走的課堂。近日,來自合肥的五千多名中小學生,來到位於雲嶺鎮的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開展“軍訓+”紅色研學活動。學站軍姿、升國旗唱國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觀看紅色情景劇等多樣的形式,喚起了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文旅+”研學 呈現N+可能

在名勝古跡感悟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田園農庄體驗耕種之辛勞……研學游這一新興業態已在旅游市場掀起熱潮,成為文旅消費重要的增長點。同時,研學游活動也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家長重視。打響研學游品牌,涇縣在改變營銷方式的基礎上,做好配套設施建設,深入挖掘人文題材,讓游客在研學過程中,得到文化的滋養和滿足。

3月底,蕪湖大學生團隊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黃田,組織開展了測繪任務,這裡還設有專門的研學基地,考驗動手能力的豆腐研磨、青團制作等項目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體驗。皖南川藏線串聯汀溪鄉、蔡村鎮多個景區,推出春茶採摘、竹林挖筍、品茗烹茶等活動。涇川鎮宮庭木梳文化藝術館是展現木梳制作古老技藝的殿堂,游客們可以在這裡縱覽上下數千年木梳的演變軌跡,感悟木梳的歷史文化和手工魅力。琴溪鎮雲岫陶源、老馬陶巴、宣窯陶坊等非遺主題綜合體,以涇縣傳統陶藝制作器皿,集技藝傳承、展示、體驗於一體,是“玩泥巴”的好去處。雲嶺鎮紅旅小鎮景區提供新四軍“變”裝服務,孩子們來這裡體驗當一名青年小士兵的緊張刺激和責任擔當。

游有所樂,游有所思,游有所學。涇縣將不斷開展研學品牌活動,推出研學精品路線,通過人文、歷史、藝術、農業等多業態的深度融合,打造有內涵、有特色、有深度的研學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在推進全縣文旅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讓研學游成為青少年成長的“第二課堂”。(李希蒙 陳丹丹)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