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促善治 發展添活力(基層治理新實踐)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4日 第 10 版)
編者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鄉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務,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促進城鄉基層治理和平安法治鄉村建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增強法治觀念”。
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能夠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日前,本報記者分赴多地,從一名“法律明白人”、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居民視角出發,報道基層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加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的生動實踐。
“法律明白人”的切身體驗——
“用法律說話,有理有據,大家才會心服口服”
一大早,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龍潭街道北關社區居民歐大爺來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把社區綜治專干鄧波達拉到一旁。“小鄧,有個事,想請你幫忙。”
歐大爺家住北關社區龍泉小區。幾天前,過道拐角處突然多出兩扇廢棄木門。木門斜靠著牆面,把原本隻有1.5米寬的過道擋住了一半。“我每天都要接送兩個孫子上下學,進進出出很不方便,勞煩你去做做工作。”歐大爺說。
聽罷,鄧波達一口答應下來。
鄧波達在北關社區工作了11年,經常處理鄰裡糾紛。2019年被社區選為“法律明白人”后,鄧波達參加了縣司法局和社區舉辦的培訓,重點學習了與群眾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自己也購買了一些法律書籍。每次需要調解鄰裡矛盾糾紛,他都會從法律中找依據。
為了便於居民理解,他特意找了幾個由樓道堆物引發糾紛的相關案例。攜帶打印好的相關法條和案件資料,鄧波達來到木門主人王大哥家。
“樓道既是人行通道,也是消防通道,必須保持暢通。多部法律都有明確規定,要保持消防通道暢通,任何人不得佔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鄧波達對照相關法律條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木門堆放在樓道,影響了其他鄰居出行,還容易引發火災,總歸是不安全。如果沒有別的用處,您盡早處理掉吧。”
“這些家長裡短的瑣事,看似很小,調解起來卻不容易。用法律說話,有理有據,大家才會心服口服。”鄧波達說。去年8月,50多歲的曾大姐搬來北關社區居住。家門前有一塊“巴掌地”,向來勤快的她便圈養了30多隻雞鴨。居住於此的群眾意見很大,找到鄧波達求助。
鄧波達翻閱了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其中明確規定,飼養家畜家禽影響市容和環境衛生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單位,責令其限期處理或者予以沒收,並可處以罰款。
然而鄧波達初次登門時,曾大姐卻不以為然:“小鄧,我勤快點,多搞幾次衛生,不礙事。”“曾大姐,飼養雞鴨嚴重影響了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是不符合規定的。”鄧波達此后每次上門,都會耐心地向她講解法律知識以及相關規定,“如果家家戶戶都在街邊養雞鴨,縣城會變成什麼樣子?”一來二去,曾大姐慢慢接受並予以整改。
北關社區共有3萬多居民,像鄧波達這樣在司法局注冊的“法律明白人”共有412人。按照鄧波達的理解,“法律明白人”要起到示范作用,引導大家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我們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讓社區干部依法辦事,讓居民遇到問題有合理的反映渠道。”北關社區黨總支書記劉平華介紹,去年,社區“法律明白人”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20余件。今年1月,北關社區獲評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近年來,桂陽縣積極推進“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重點在村(社區)干部、人民調解員、網格員、居民小組長、退伍軍人和“五老”人員中遴選“法律明白人”,並進行培訓,逐步建立起覆蓋全縣373個村(社區)的“法律明白人”普法服務隊伍。目前,桂陽全縣“法律明白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近1.2萬件,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約8000次,引導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000余件。
村干部的工作感受——
“推進法治觀念深入人心,處理問題時才更容易得到群眾認可”
“村民干啥事都能想到法律、信任法律,各項工作推進就會很順利。”前不久,在處理完村裡的一起宅基地糾紛后,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老集鎮前於庄村第一書記、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干部王斌頗有感慨。
在這起糾紛中,兩家人宅基地一前一后,中間有條小路。去年10月,后面一家蓋新房,運送建材的大車進不來,想把小路拓寬硬化。但前面一家不同意,認為道路拓寬會佔了自家的宅基地,兩家人相持不下。村干部得知情況后,立即組織雙方依法調解。
“調解的關鍵在於弄清楚兩家宅基地的邊界在哪裡。”回憶起當時調解的經過,王斌告訴記者,“為了找到確切証據,我們走訪了村干部、此前的生產隊長和一些老村民。”
走訪中,有一位老人清楚記得,前面那家人曾種了一棵樹作為宅基地邊界。如今,雖然樹沒有了,但樹根應該還在。去年11月底,雙方在村干部陪同下挖出樹根,找到關鍵証據,矛盾化解有了抓手。此后,在村干部、“五老”的調解下,雙方很快達成和解——道路可以拓寬做簡易硬化,但新房蓋好后,要把道路恢復原樣。
王斌說:“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正是因為長期以來,村干部們不斷推進法治觀念深入人心,處理問題時才更容易得到群眾認可,促進鄰裡和諧相處。”
前於庄村的變化始於2017年。那年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定點幫扶前於庄村,駐村干部持續發揮法治教育資源優勢,扎實推進普法、依法治村工作。2021年以來,駐村工作隊協助村兩委健全村民理事會章程、厘清村民委員會工作職責、完善村民小組制度等村務工作機制,不斷規范村務處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前於庄村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組織,不斷深化“陽光村務”,提高村民參與程度。
與此同時,安徽警官職業學院每年都會挑選一批具有律師執業資格証書的優秀教師,到前於庄村開展法律援助、法治宣講等活動,提高村民法治意識。據介紹,前於庄村2021年4月獲評“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023年1月又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前於庄村每年有三四十起矛盾糾紛,但在法治框架下大都能妥善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王斌說。
居民的主動參與——
“工作陽光透明,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社區更像一個大家庭了”
爐子上,水壺呼呼冒著熱氣。
56歲的陳達勇抓起兩撮茶葉放進保溫杯,倒入熱水,蓋上杯蓋,帶上筆記本,趕往居委會。每次開會,他總會提前到場。
這是第一季度的“警民議事會”,主題是打擊毒品犯罪,由片區民警向居民代表講解宣傳。現場40多人全神貫注,互動環節氛圍活躍。看到這一幕,陳達勇很欣慰,因為“警民議事會”機制的產生有他一份功勞。
位於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雲城街道的白金社區,有4232戶9688人。2015年,陳達勇住進來時還是另一番景象。
“我家住4樓,靠近臥室陽台的地方有個十幾平方米的平台,之前總有衣服、玩具等掉落到平台上。”陳達勇說,高空拋物時有發生,可整棟樓有32層,逐戶查找非常困難。
入戶發放宣傳冊、樓棟口張貼宣傳標語……一系列舉措下來,高空拋物現象有所減少,但陳達勇仍不放心。聯想到社區多次發生電瓶車電池被盜事件,他繼續向社區居委會提建議,讓住戶主動參與進來,把“社區事”變成“家家事”。居委會討論后很快制定方案,定期組織業主代表、黨員、社區工作人員學習法律法規。“有時請法官來上課,有時通過多媒體集中學習。”有著30多年黨齡的陳達勇每次都主動報名,不少居民也覺得這種學習既新鮮又實用。
做好基層法治工作,從“要我參與”變為“我要參與”是關鍵。在陳達勇的提議下,社區居委會成立了“警民議事會”“居民議事會”。前者由居委會、片區民警及居民代表召集,開展普法宣傳,征集問題建議﹔后者針對社區治理征集意見,由居委會負責組織實施和落實。
為推動社區工作規范化,白金社區還制定居民公約,推動人人參與、彼此監督。從座椅靠背到路燈燈杆,再到周邊道路,總能看到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陳達勇告訴記者,“現在社區居民的法治觀念越來越強了。”
如今,社區居委會還按照居民要求,將所有款項及收支明細逐一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工作陽光透明,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社區更像一個大家庭了。”陳達勇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