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相約安徽·向春而行 | 銅陵大通鎮:往事越千年  古鎮譜新篇

2023年03月23日18:2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大通鎮。景區供圖

大通鎮。景區供圖

人民網銅陵3月23日電(王曉飛)煙花三月,伴著春日的綿綿細雨,走進位於銅陵市郊區的千年古鎮——大通鎮。余韻悠長的瀾溪老街,鱗次櫛比的特色商鋪,青磚黛瓦馬頭牆的建筑風格……處處散發著典雅古朴的氣息,讓人不由得放慢腳步,用心感受它歷經千年風霜洗禮而積澱下來的那份厚重與滄桑。

大通,古名“瀾溪”,唐代在此設大通水驛,北宋時期正式建鎮。古鎮依山臨江,交通便捷,曾與安慶、蕪湖、蚌埠並稱安徽“四大商埠”。清末民初時,這裡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客流如織,有“小上海”的美譽。歷史上,李白、楊萬裡、王陽明、劉大櫆等名人都曾經在這裡流連駐足。南宋詩人楊萬裡的詩作《舟過大通鎮》:“淮上雲垂岸,江中浪拍天。順風那敢望,下水更勞牽。蘆荻偏留纜,漁罾最礙船。何曾怨川后,魚蟹不論錢。”更是讓這座小鎮聲名鵲起。

瀾溪老街。景區供圖

瀾溪老街。景區供圖

大通鎮的核心街區是瀾溪老街,這裡現今還保留著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商業、傳統手工作坊和居住等。青磚黛瓦筑成的徽派房屋,堅守上百年的理發店等老字號店鋪,大通茶干、小磨麻油等頗具特色的當地特產,引人駐足。

與瀾溪老街隔江相望的是和悅老街,沿街建筑整體看來較為破敗,斷壁頹垣隨處可見,但馬頭牆、吊腳樓以及青石板鋪就的巷道卻仍基本保留原貌,牆體上一些老商號的標志也依稀可見,可以想見當時的繁華。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景區供圖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景區供圖

而附近的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是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鰭豚、江豚等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目前有11頭長江江豚生活於此。長江江豚有著厚實的身軀、圓潤的腦袋,嘴角微微上揚,看起來仿佛是在微笑,因此被稱作“微笑天使”。

昔日的繁華盡管已隨江水流逝,但融入血脈中的那份氣質和厚重感卻歷久彌新、經久不衰。如今,依托獨特的地理區位,大通正成為八百裡皖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八方游客。據景區統計,2020年、2021年、2022年,大通鎮接待游客數量分別為35萬人次、45萬人次、55萬人次。

無人機視角下的和悅老街。景區供圖

無人機視角下的和悅老街。景區供圖

據了解,近年來,大通鎮已先后榮獲“聯合國迪拜人居環境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休閑集聚區”“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省級首批旅游休閑街區”等一系列榮譽,千年古鎮正煥發出新時代的風採。

(責編:吳西露、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