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肥西:思政一體化建設讓思政課“活”起來

2023年03月20日14:5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延喬路上,小小講解員把“延喬”故事娓娓道來﹔派河岸邊,“小演員”在雲端思政微課堂演繹著同伴的生活日常﹔家校社區,小志願者們擦著汗水積極參與勞動實踐……雖然形式各異,但大家其實都在同上一門課——思政課。

在肥西縣,思政課不是一門課,而是一種教育方法,一種教育理念。通過思政一體化建設,肥西縣讓思政課“活”了起來。校園內,紅色文化正向引領,讓思政課程少了長篇大論,多了故事分享﹔校園外,勞動實踐形式豐富、內容有趣,讓思政教育在體驗中少了空洞乏味,多了真情實感。

延喬路上,思政小故事用心說起來

在為紀念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而命名的“延喬路”上,有著一所同樣為紀念烈士而更名的延喬路小學。對延喬路小學而言,做好思政一體化工作無疑要充分利用好這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向學生們講好烈士故事,讓孩子們傳承好烈士精神,薪火相傳才能意志長存。

在思政一體化建設實踐中,延喬路小學逐漸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三小”隊伍,即小小講解員,小小勸導員和小小合唱團,學生們主動成為紅色文化和精神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在校園中形成濃厚的自育氛圍,潛移默化地引領著全體學生的成長。

延喬路小學少先大隊文明出行主題活動。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延喬路小學少先大隊文明出行主題活動。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學校裡現有20多位小小講解員,大家自願犧牲課余時間,苦下功夫磨煉講解能力,隻為更好地把烈士故事說給更多人聽。少先隊的入隊儀式上,小小講解員把“延喬”故事講給新入隊的少先隊員們,讓新隊員們接受先烈精神的洗禮,筑牢信念的根基。

受到烈士的引領和感召,延喬路的孩子們形成了高度的道德自律和行為自覺,主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規范個人行為舉止。小小勸導員們就是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僅在校內幫助同學一起成長,還作為橋梁影響著家長們。

“星火合唱”和“延喬戲劇”等學生社團讓孩子們有了更加多彩的方式,去演繹和紀念革命先烈,將延喬路的紅色文化更廣泛地傳播出去,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

延喬路小學“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紅色好少年”開學典禮。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延喬路小學“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紅色好少年”開學典禮。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每年9月的開學季,入學的新生們將接受“延喬路小學說延喬”開學第一課主題活動。學生們初入校園就了解到“延喬”事跡,從小種下紅色文化的種子。6月的畢業季,即將畢業的學生們接受的最后一堂課則是重走延喬路,邁向人生的新階段時不忘自己來時的路,才能行穩致遠。

派河兩岸,雲端思政課堂演起來

肥西縣上派學區中心學校持續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載體,從學生們的教育需求入手,不斷拓展著微課堂的表現內容和形式,讓雲端思政課更加貼近學生們的生活。2021年2月,雲端德育微課堂正式更名為雲端思政微課堂。

由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原創劇本,邀請少先隊員、家長、老師等共同參演,目前雲端思政微課堂已經實現了常態化運作,並形成了多個分模塊的專題微課堂,覆蓋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紅領巾微課堂、“雙減”微課堂,也有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的開學特輯、學習黨的二十大專欄等。

3年來,雲端思政微課充分串聯起了校園內外和線上線下的思政課建設各環節全要素,用上百期微視頻凝聚成了一個充滿活力、協同開放的“大思政課”系統。此外,上派學區中心學校還利用校園公眾號專欄實現微課資源共享,在縣、市域范圍內都起到了良好的輻射引領作用。

上派學區中心校錄制雲端思政微課堂。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上派學區中心校錄制雲端思政微課堂。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同樣坐落在派河之畔的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也在思考,如何讓思政課形式更豐富,內容更有趣?肥西二中從思政教育的廣度入手,引導各學科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實現傳授知識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

肥西二中七年級的學生們每周會有一節《旋律中的思政》校本課程,這門課程由思政組和音樂組兩個教研組教師協作開發。在課堂上,音樂老師用歌曲導入,以旋律解構歌曲的形,為孩子們帶來美育熏陶﹔思政教師介紹歌曲創作的背景,解讀歌詞寓意,構建起歌曲背后的精神世界,融入思政教育。動人旋律聲聲入耳,家國情懷句句入心,在潛移默化中既提升了學生們的審美品味,也筑牢了理想信念。

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開展旋律裡的思政教育。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開展旋律裡的思政教育。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思政一體化的理念指引下,各科老師紛紛轉變傳統教學方式,以學生關心的問題引入課程,形成了與思政課相配套的學科課程體系,讓思政教育更接地氣、更入人心。

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思政談心。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思政談心。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美術課上,學生們親手畫出國徽、校徽,深刻了解標志背后的創作背景、歷史和現實意義﹔英語課上,開展特色英語黨史介紹,不僅能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更增強了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自信……

校園內外,思政勞動實踐做起來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肥西二中認識到思政一體化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帶著問題走出校門,帶著情感叩開學生家門,肥西二中的老師們廣泛深入開展著“周末溫情家訪行”活動。

在促膝長談中,既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和在家表現,也讓家長全面了解到孩子的在校狀況和成長進步,增進家長對於學校教學的認可和信賴,家校攜手共育,為孩子的成長更好地保駕護航。

課堂雖然是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但在課堂之外思政教育也能大有作為,不少學校都構建了“移動”思政課堂,讓學生們在校園、家庭和社會的各種勞動時間和體驗活動中接受思政沁潤。

肥西二中開展思政勞動,定期開展“家務勞動好幫手”的家務勞動和“校園勞動小能手”的校園勞動。在勞動前,學校還會邀請校園保安、保潔和生活管理老師為學生們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勞動技能課,讓大家不僅掌握勞動的技能,更要理解勞動所體現的價值和意義。

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開展思政勞動課。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開展思政勞動課。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學生們還勇敢地走入社會,在圖書館裡當起志願者,參與圖書整理和讀者問卷調查﹔在社區參加義工活動貢獻志願服務力量。在社會層面的歷練中,孩子們對於勞動的形式和內涵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不斷強化著自己的責任意識和擔當能力。

延喬路小學和上派學區中心學校也不斷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思政實踐教育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以思政為橋梁連接校內和校外的育人陣地。延喬路在實踐活動結束后,還會以活動單位為載體,進行優秀社會社會實踐個人評選、家庭評選,以評促參與,以評促成長,鼓勵更廣大的學生群體投入實踐中,獲得自己的真切感悟。

在肥西縣少工委和《少年博覽》雜志的支持下,上派學區中心學校成立了肥西縣唯一的“紅領巾小記者站”,在日常生活中,小記者們的紙和筆記錄他們獨特視角下的生活日常。

上派學區中心校開展“紅領巾看兩會”活動。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上派學區中心校開展“紅領巾看兩會”活動。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勞動實踐活動讓思政教育走向出校園,走入家庭,走進社會,讓肥西縣實現了從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到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轉變。

在認真總結現有思政一體化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肥西縣將統籌推動年度思政工作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全方位提升思政工作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以思政微課堂、思政大講堂、思政故事會等“兩堂一會”為載體,肥西將打出更有活力的 “流動思政課”品牌。(朱汗翔 艾克發)

(責編:吳西露、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