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緊起來 跑起來 干起來

總投資8億元的精密電子、汽車、新能源專用材料項目簽約,年產21000噸革基布及家紡面料織造印染項目簽約……今年以來,五河縣緊緊圍繞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綠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開展雙招雙引工作,四大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縣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截至目前,全縣圍繞四大產業集群已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個,項目投資額達12.5億元。
摒棄大水漫灌 優化招引打法
2月下旬,五河縣專門召開全縣2023年重點項目暨招商引資推進會,以“開局就是沖刺,起步就是決戰”的姿態,以上下齊動全員參與的方式,頂格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據了解,該縣對標主攻產業對象、規模,縣領導頂格招商,親自謀劃、高位推動,每月不少於三分之一時間外出招商並調度目標責任單位外出,各鄉鎮、縣直各部門“一把手”為各單位招商引資第一責任人,把主要時間和精力聚焦在招商引資上,積極外出招商。“風裡雨裡,拎包就走”成了縣級領導和廣大招商干部的工作常態。
“自2月8號以來,18個招商分局50人共駐點招商1086天,平均每人駐點招商21天,拜訪企業342家,回訪企業72家,重點在談項目12個。”五河縣招商和園區發展中心副主任單晉文對記者說到。
2023年,五河縣還創優打法招引項目。持續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堅持傳統產業招全引鏈,制定招商圖譜,突出靶向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引進關鍵環節企業和配套企業,著力延鏈補鏈強鏈。堅持新興產業招新引優,瞄准新能源、新型顯示等新興產業賽道,搶抓趕超機遇,用活招商政策。
“近年來,我們逐步摒棄了‘大水漫灌’式招商思維,不再‘貪大求全’,依托市場化思維,創新開展了基金招商,不但提升了招商引資效果,更有利於形成產業集聚,促進園區“朋友圈”不斷擴大,產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單晉文說。
聚焦主導產業 激活發展動能
走進林洋光伏的生產車間,借助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僅需16秒就能完成一個組件層壓封裝前的疊層作業。“我們採用行業領先的雙面發電高效轉換太陽能技術、轉換率可達23%以上。現階段主要生產太陽能P型雙面雙玻組件,已通過3倍IEC新標測試,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適用於雪地、高濕度及強風沙等不利的項目環境中使用,產品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這家位於五河經濟開發區的企業是由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於21年10月投資新建的年產3.3GW高效雙面光伏組件工業智能制造項目,也是五河縣天井湖2GW多能互補風光儲一體化的工業配套項目。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9億元,投入4條高效太陽能光伏發電用雙面雙玻組件自動化生產線。目前,2條生產線設備已安裝完成開始生產,1條生產線的設計生產能力為4200片雙面電池組件/天,每片價值1080元,2022年產值約5億元,另外2條生產線將下月底前投產。預計年產值不低於40億元,2024年起,該項目預計將實現年產值不低於50億元,入庫稅收約1億元,同時引進高新技術人才120人。
林洋光伏的發展壯大是五河縣聚焦主導產業發展,全面激活發展動能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五河縣堅定不移抓工業、強支撐,奮力打造四大產業集群。該縣統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突破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綠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四大產業集群,撐起工業強縣“四梁八柱”。
2023年,五河縣還計劃全力攻堅產業集群。“將依托華芳等紡織印染重點企業,加大上下游產業引育力度,推動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產值突破40億元,打造全省最具競爭力的紡織基地。依托萬航軌道等骨干企業,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汽摩配、自行車等產業,推動機械制造年產值突破20億元。立足鮮奶、生豬、菌菇等資源優勢和綠色食品產業園平台優勢,推進希望食品、眾興菌業等企業發展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力爭產值突破25億元。發揮遠景能源等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力爭年引進培育太陽能電池片、光伏組件等新能源新材料企業5家以上,產值突破40億元,構建全鏈條集群式發展態勢,聚力打造安徽綠色能源發展新高地。”五河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五河縣圍繞“一區六園”的總體布局,重點打造特色園區。加快推進印染產業園、綠色食品產業園(二期)和高端裝備智造產業園建設,謀劃實施電子信息產業園、物流產業園等“六大工程”項目建設,推動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加大“雙停企業”處置力度,力爭處置“雙停企業”10家以上,盤活土地800畝、廠房6萬平方米。提高鄉鎮產業發展能力,建成投用東劉集、雙忠廟工業集中區,加快推進小圩、澮南等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積極爭取申建安徽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加強與寧波海曙區合作,謀劃建設五河-海曙省際產業合作園,不斷壯大主導產業。
優化營商環境 厚植發展沃土
數百台紡織機高速運轉,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工人們爭分奪秒地趕訂單,一批批成捆布料正在裝車等待外運……紅火的生產場面讓安徽美迪亞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自華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從浙江長興來到安徽五河后,無論是前期項目建設,還是現在生產經營都得到了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企業產銷兩旺,當初落戶這裡真是選對了!”張自華高興地說。
一花引來百花香。得益於五河縣良好的營商環境和貼心的惠企服務,張自華主動當起五河招商的“宣傳員”,越來越多和美迪亞一樣來自長興的紡織企業紛紛扎根五河,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
在眾多張自華“拉”來的浙江客商當中,自己的哥哥張利華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聽聞張自華的介紹,原本落戶外省的他毅然決定來五河投資,上馬了新生產線,成立了安徽美嘉達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第二年,公司便成功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今年以來,下游外貿企業對布料需求量增大,我們正加大馬力生產,力爭全年產值突破8000萬元。”看著眼前紅火的生產場面,企業負責人張利華感慨道,沒有政府貼心高效的幫扶,不可能有企業如今蒸蒸日上的好勢頭。
“為了讓我們盡快投產,政府沒少幫忙。”張利華說。由於美嘉達實地考察后看中的地塊是一家“僵尸企業”的用地,五河縣有關部門多次協調,達成了僵尸企業撤出、新企業盡快落地的共識。“政府為我們成立了服務專班,給我們配備了企業網格員,無論大事小事,找他們都能得到解決。”說起五河的營商環境,張利華贊不絕口。
“招商干部磨破了嘴皮,頂不上客商的一句話。”在單晉文看來,沒有這些客商的積極參與,單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有現在主導產業蓬勃發展的好勢頭。
項目簽約,只是一段賽程的起跑,項目注冊、開工、投產、見效、發展得好,才算是終點線。長期以來,五河縣牢固樹立以“軟環境”帶動“硬環境”的發展理念,努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后半篇文章,促進項目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我們建立了‘引薦單位+鏈長牽頭’和‘首席服務官+網格員’幫引幫扶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項目洽談、簽約落地、投產達效。直面企業‘政策’堵點、‘金融’痛點、‘人才’困境,通過精准施策、多措並舉,切實為企業優化環境,讓更多企業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單晉文說。(年福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