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廬陽區打造合肥首個共享單車停放示范路段

隨著氣溫回暖,越來越多市民選擇騎共享單車出行。3月13日,合肥市廬陽區在合肥率先打造共享單車停放示范路段,通過“一企一路口”“一點一編號”“垂直停車技術”等舉措優化停車點位,同時通過“定點抽查+隨機巡查”制度、“0530響應機制”、共建共享機制,提升共享單車精細化管理水平,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騎行服務。
示范引領,引導文明用車、規范停放成為自覺行動
13日上午,在臨泉路海棠站西北角、東北角、東南角地鐵口換乘接駁點,市民發現共享單車有了“專屬停車位”,以黃、綠、藍三色區分美團、青桔、哈啰三家單車停放區域,點位上還設有醒目的指示牌、編碼,現場身穿工作馬甲的引導員及時提醒、勸導不文明騎行和亂停亂放的行為,幾十輛整齊停放的共享單車成為街頭一道靚麗的文明風景線。
據廬陽區城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吳俊介紹,地鐵三號線依臨泉路而建,同時臨泉路還坐擁宜家家居、萬象匯、美好薈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共享單車換乘接駁成為很多市民到此逛街、通勤的首選,可隨意停放的單車也給臨泉路地鐵口周邊停放秩序帶來管理難題。為此,廬陽區城管執法大隊在臨泉路打造共享單車停放示范路段,致力於讓“文明看得見”,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引領,引導文明用車、規范停車成為自覺行動,共同提升共享單車停放秩序。
“臨泉路沿線上各地鐵口示范停車點,按照‘分路口管理、統一維保’管理,即推行‘一企認領一路口’,美團、青桔、哈啰3家共享單車企業各認領1處路口作為運營點,均配備2名車輛維保管理員,引導市民按照‘同色規整、線內停放、朝向一致’原則規范停放。同時,我們還督促企業在示范路段上應用新科技、新技術,推動落實‘誰放置誰管理’。”吳俊介紹道,例如目前,哈啰單車企業使用垂直停車管理技術規范共享車輛豎向停放,用戶還車過程中通過后台上報車輛航向角,判斷車輛在還車區域內停放的方向,智能提醒用戶車輛傾斜15度以上無法還車,保証停放區域內車輛朝向統一,整潔美觀。
與此同時,示范路段還根據市民的實際停放需求與道路基本情況,統一編碼停放點信息,制作醒目三色地面點位編號牌和引導標牌,形成“一點一編號、一處一檔案”,引導市民規范停放,打通“點”來串成“鏈”,打造“規模合理、投放有序、停放規范”的管理秩序。“目前在臨泉路沿線的杏花村站、四泉橋站、鄭河站、海棠站、一裡井站5個地鐵口共設置了14處停車示范點,可停放共享單車780余輛。”
共管共治,發揮“市場”優勢助力城市管理精細化
“隨意停放、淤積佔道……共享單車治理難題的破解,除了依賴市民文明用車意識,還得需要管理方、單車企業共同發力。”吳俊說道,為此,除了“上崗”專屬的單車示范點,臨泉路共享單車示范路段還建立了共管共治機制,並通過考核、獎罰的管理制度,激發單車企業管理活力,讓共享單車形成共管共享的良性局面。
據悉,廬陽區城管執法大隊推行“0530”響應機制,全面落實城管執法隊員“定點抽查+隨機巡查”制度,將路面停放亂象通過微信工作群反饋各單車企業,要求單車企業接到問題后5分鐘內回應、30分鐘內處理完畢,確保點位內停放秩序良好、城市道路暢通、市民出行無阻。
“此外,我們還不斷優化對單車企業管理的考核方案,根據3家單車企業考核成績,優先考慮表現優異運營企業共享單車停車點位數量、停車點位設置、車輛投放總量等情況,並進行動態調整。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激勵共享單車企業,助力城市精細化管理。”吳俊說。
下一步,廬陽區城管執法大隊在創建臨泉路示范路段工作過程中將持續總結經驗、不斷細化舉措,逐步在北一環路、長江路等全區其他路段進行推廣,並深入開展學校周邊50米內和交叉路口圓弧角的停放點位清理行動,更好地優化慢行出行環境,為市民營造安全、舒適、便捷的騎行氛圍。(張琪琪 肖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