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蕭縣:2023,我們這麼干

2023年02月03日11:1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也是深化“一改兩為”工作的提升年。

那麼,如何把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怎樣深化開展“一改兩為”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應該怎麼干?

2023年蕭縣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以“攀登者”“競跑者”姿態,闖出7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工作方向。

深耕產業、做強實體

——闖出一條集群倍增“ 裂變”之路

民營經濟壯筋骨。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強化規上企業培育,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力爭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左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零的突破。加快推進林平股份、新秀新材料、海尚變頻、華大化學4家企業上市進度,確保林平股份主板上市成功。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5家,工業投資增長5%,技改投資增長9%。接續推進質量強縣建設,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將佔地5畝以上的規下工業企業納入評價。加快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產業發展,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強力招引延集群。持續充實駐外機構招商力量,發揮“十大產業”推進組和“鏈長”作用,用好政府產業基金,圍繞機械制造、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有針對性招引一批產業關聯大、拉動作用強、產業層次高的基地型、補鏈型項目,招大引強、招高引新、招群引鏈,做深做實產業轉移承接。力爭全年引進項目80個,其中億元以上40個、十億元以上5個。力爭落地實施拱墅區及周邊地區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5個以上。

撬動消費活血絡。堅持恢復和擴大消費優先,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支持傳統商貿主體電商化、數字化改造,完善“兩中心一站點”服務功能,力爭新增省級超千萬企業1家、電商經營主體500個以上,20家重點服務業企業達標入庫。實施文旅市場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加快皇藏峪5A、岱湖3A創建,加速蔡窪4A提檔升級,重點開發皇藏峪彭林桃時代樂園、官橋沈峪村、白土張村、庄裡尠溝千年銀杏古村落等精品鄉村旅游示范點。持續做好外貿、外資企業跟蹤幫扶,力爭進出口額增長 10%。

攻堅項目、擴大投資

——闖出一條動能積蓄“ 聚變”之路

大抓項目擴投資。牢固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鮮明導向,大力實施有效投資攻堅行動,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前瞻性謀劃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99個、總投資1351億元。力爭國晟新能源產業園、閘河產城融合示范園、中廣核風光儲新能源等13個超十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開發區標准化廠房四期、漢工機械等18個項目建成運營,華企雲谷淮海工業智造園、水墨聖泉古鎮等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

集聚要素強保障。健全“接洽-簽約-落地-投產-達效”全程跟蹤服務機制,壓縮企業開辦時限,提高用地、規劃、可研、環評等前期手續審批效率。加強項目要素保障和資本要素對接,以財政撬動金融,發揮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乘數效應”,打好貼息、獎補、分險、增信“組合拳”,以最快速度集聚最優要素資源,實現投資量、實物量、工作量的共進齊增。

筑優平台增后勁。立足海螺綠色建材產業園、功能性新材料產業園、綠色合成革產業園等園區,依托院士工作站、省級智能裝備科技特派團、中科大先研院-蕭縣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安徽先進建筑材料研究院、耐火材料制造業研究院等載體,推動產學研合作,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推進產業集聚。做優做強國家火炬蕭縣防腐蝕涂料特色產業基地、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    

深化改革、創優環境

——闖出一條開放融合“ 革 變”之路

改革創新更快一步。扎實推進與拱墅區結對合作幫扶,加快建設銅山-埇橋(蕭縣)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大力推進吳集、皇藏峪、官橋片區建設,主動對接長三角優質醫療、教育資源,推進政務服務一體化。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持續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重點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投融資平台公司整合轉型發展,新增貸款超85億元、新型政銀擔貸款超18.5億元。全力辦好第五屆安徽縣域經濟創新發展峰會,積極創建省級創新型縣,最大限度釋放創新創造潛能。

園區發展更勝一籌 。以爭創國家級高新區為目標,科學規劃功能布局,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園區配套功能,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持續推進“標准地”改革,加速“騰籠換鳥”步伐,啟動“工業上樓”計劃,支持企業開展“零增地”技改、擴建,打造創新型智慧園區。試行“管委會+平台公司”新體制,依托蕭縣張江科創投公司,全力延伸“孵化+加速+萬畝轉化基地產業”發展鏈條。加快推進張江蕭縣高科技園擴容升級,重點建設科技服務業集聚區。

營商環境更優一等。大力拓展“線上辦”“碼上辦”“一次辦”服務范圍,建立窗口動態調整機制。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對“四新經濟”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常態化開展“企業家沙龍下午茶”“企業家接待日”等活動,“一企一策”指導服務,確保政策紅利精准便捷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權益,做到服務企業“零距離”、辦事效率“零延誤”、項目落地“零障礙”、生產經營“零干擾”。

全域統籌、精細建管

——闖出一條煥顏提質 “蝶變”之路 

統籌規劃優布局。編制完善《蕭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啟動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庄規劃 50 個。以爭創國家級文明城市為目標,聚焦“精致老城、品質鳳城”建設核心,謀劃重點城建項目 37 個,完成投資 58.85 億元,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快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城建設,穩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業人口合理有序轉移。

內外兼修提能級。實施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行動,落實市政道路基礎設施工程7項,整治主次干道27條,開工建設老岱河景觀帶綠化、水墨聖泉古鎮街角公園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停車場、充電樁、公廁、休閑健身設施等惠民項目。繼續推進主城區污水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扎實開展城區地下管線普查,系統推進採暖供熱、防洪排澇、城市生命線安全等工程。啟動“智慧城管”建設,完善小區物業管理制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創建,加強街巷硬化、綠化、亮化,做好國家園林縣城復驗准備,培育打造集約高效、宜居適度、風景秀美的現代化城市。

城鄉共建促協調。統籌推進南區(梁庄)成片開發、葡萄酒廠地塊城市更新、康養服務中心等項目。持續完善鳳城新區城市路網交通體系,加快推進高鐵北站停保場、公園路和體育路公交首末站以及 18 個鄉鎮的綜合服務站,扎實做好徐州-蕭縣市域(郊)鐵路、徐碭商高速公路宿州段、通用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實施國省干線和縣鄉道路危橋改造、村道安防及養護提升等項目。

聚焦三農、振興鄉村

——闖出一條富民強村“ 巨變”之路

揚優勢,讓農業強起來。實施種業強縣、農產品加工業強縣工程,新建高標准農田3萬畝、改造提升6萬畝,建立病虫害綠色防控體系,大力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全面守牢耕地紅線、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著力打造百畝以上基層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加快推進畜牧水產業轉型升級,力爭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80%。聚焦“五彩”特色農業布局,加快農產品食品化、預制化進程,主動承接長三角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力爭培育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50億元。加快數字農業示范園、好七智慧農業等項目建設進度,全力爭創糧食全產業鏈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園。

抓整治,讓農村美起來。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探索“村庄規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模式,高質量打造美麗鄉村中心村6個。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不斷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和鄉村治理體系。提升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規模化、科技化水平,確保秸稈綜合利用率98.5%以上。健全完善“一約四會”,積極打造紅色家風、先賢家風等各具特色的家風文化傳播基地,持續激發鄉村治理內生動力。

促增收,讓農民富起來 。鞏固拓展“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計劃投入銜接資金5.5億元,實施項目350個,打造鄉村振興生態文化百裡長廊。深入探索開展“大托管”和鎮級聯社、多村聯合、抱團發展等模式,加大承接小型公益項目、村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力度,優化規范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市場化、專業化運營,力爭實現土地集約規模經營 50 萬畝,村集體、參社農戶分別增收1.75億元、1.25億元,把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精管善治、筑牢屏障

——闖出一條安全穩定“ 應變”之路

鐵腕治污優化生態。加強PM2.5和臭氧綜合治理,強化“五源”共治,確保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加強地表水、地下水協同防治與保護,確保國考、省考斷面水質持續改善。扎實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鳳山片區生態環境治理EOD項目進度,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生態修復,打造省級森林城鎮、村庄3個。強化規劃環評引領作用,嚴控“兩高”項目,培育壯大循環經濟、清潔能源等綠色新產業新業態,鼓勵綠色消費,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穩妥防范化解風險。持續筑牢總體國家安全觀,建立健全“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全面落實“1+9+N”方案體系,嚴密防范系統性安全風險。加快縣級應急指揮中心和鄉鎮專職消防站建設,全面建成消防物聯網監控系統,不斷提高應急處置保障能力。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決筑牢食品藥品安全防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領導干部接訪下訪、閱批群眾來信和初信初訪化解等制度,嚴格落實“三到位一處理”要求,推動重點領域信訪事項化解清零。強力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持續開展“1+N”專項整治,亮劍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

普惠共享、均衡供給

——闖出一條幸福暖心“ 遞變”之路 

健全保障兜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增強財政民生保障能力,兜住“三保”支出底線,接續辦好省20項民生實事、10項暖民心行動。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穩步提高醫保、低保、養老補助標准,擴大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覆蓋面,落實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強化糧食能源等重要民生產品的保供穩價,堅決打擊囤積居奇、肆意漲價等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保障好因疫因災遇困群眾和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精心打造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健全完善“三業一崗”就業幫扶模式,確保登記失業率穩定控制在4.5%以內。(侯顯華)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