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徐靖

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2023年01月23日09: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大年初一,滑雪愛好者在新疆阿勒泰市將軍山滑雪場滑雪。

阿爾達克·拜斯汗攝(影像中國)

大年初一,游人在江蘇蘇州博物館山水庭園暢游。

王建中攝(影像中國)

天南地北、城市鄉村,濃郁的年味扑面而來。人們奔赴團圓、感受親情、分享歡樂,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歡度春節,新春氣息洋溢神州大地。

文化活動 精彩紛呈

“這幅遼代的《竹雀雙兔圖》上繪有雙鉤墨竹一叢,竹子上落有3隻麻雀,草地上的兩隻兔一隻在吃草,一隻在張望……”春節期間,遼寧省博物館舉辦的“玉兔迎春——生肖系列文化展”吸引了不少觀眾參觀。展覽遴選館藏精品兔文物39單件,包括陶瓷、書畫、雕刻、織繡等多個門類,既展示兔文物的精美、闡釋兔文化的內涵,也借吉瑞祥和之兔為觀眾送去新春祝福。

春節期間,圍繞“樂嗨過大年、皆得你所願”主題,上海組織了超過500項文旅假日活動,多家景區博物館結合上海本地民俗,推出兔年主題的特色項目。據統計,除夕當天上海共接待游客165.42萬人次,同比增長11.76%。金山區朱涇鎮“花開海上生態園”景區內,為新春預先種下的臘梅、茶梅等50多種梅花正迎寒開放,每天吸引上千人次參觀,景區應花期開展的特色文化活動“梅開五福慶新年”將從春節假期持續到3月上旬。

新春之際,重慶兩江新區燈火璀璨,迎春燈光焰火活動在兩江四岸舉行。璧山區古道灣公園舉辦了特色民俗活動。蒙古族群眾用呼麥、哈達迎接客人們的到來,沿途繡娘再現苗嶺風情,布依族群眾對唱山歌祈盼福壽安康。在這裡,市民們可以通過民俗文化演出,體驗少數民族風情。

西藏博物館中央大廳、兒童體驗館藝術工作坊舉辦了敲春鼓、寫春聯、剪窗花等親子互動項目。小小的紅紙變化出多姿多彩的圖案,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春節年俗文化走進高原千家萬戶。“今年年俗文化活動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觀眾們即興創作題寫春聯,我們會將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參加者可獲得博物館文創產品。”西藏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央金介紹。

團圓歡聚 分外溫暖

紅燒大蝦、四喜什錦菜……除夕夜,江蘇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街道敬老院裡,餐廳、走廊和房間門口,挂上一排紅燈籠、貼上了兔年福字,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大廚端出一盤盤冒著熱氣的飯菜,53名留院老人在區民政部門及街道負責人的陪伴下,歡聚一堂,一邊吃著團年飯,一邊觀看工作人員表演的節目。

“一周前,我們就征求老人和營養師意見,開始張羅這頓團年飯。”院長張海波介紹。75歲的徐應成說:“這裡就是我家,工作人員就是家人。團年飯吃得很開心,還收到了院裡送的棉衣、街道送的紅包。”

“大家聚在一起,年味更濃了。”浙江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華家墊村老人華子江說起村裡的新年會,豎起了大拇指。新年會邀請村裡高齡、獨居、困難老人共度新春佳節。改造一新的食堂內,搭起了舞台,挂上了火紅的燈籠,還依托當地的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統一採購和制作了豐盛大餐。相聲、小品、歌曲、舞蹈……志願者們精心編排了多種節目。陣陣掌聲中,新春喜樂的氣氛被推向高潮。

團圓歡聚,是最濃的年味。四川成都市春熙路附近,無論是麻辣鮮香的火鍋川菜,還是精致小巧的廣式早茶,或是獨具風味的西北菜,風格各異的飯店、餐館生意都很紅火,顧客排起長隊。飯店裡歡聲笑語,一派熱鬧喜慶。“快3年沒見了,我舅舅、舅媽從北京回來,我們全家一起出來吃火鍋、過大年,非常高興!”大年初一,羅女士和家人們圍坐在火鍋邊吃了一頓熱鬧的團圓飯,“吃火鍋也是想討個好彩頭,寓意來年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春節期間,多地開展促消費行動,發放餐飲消費券,很多餐飲企業推出豐富多彩的活動,銷售額增長。

鄉村振興 日子紅火

大年初一,站在山西臨汾市汾西縣僧念鎮段村南垣的制高點放眼望去,山坡上的一層積雪迎接著豐年,村子裡,家家戶戶貼著喜慶的對聯與福字,磚瓦房紅白相間、錯落有致,大棚有序排列……大山深處的小山村正煥發勃勃生機。

脫貧戶蔡文明早早起了床,將院子裡的鞭炮屑清掃干淨。沒過一會兒,村裡拜年的晚輩們挨家挨戶地“串門”,蔡文明拿出准備好的紅包,送出自己的心意。去年,他家養殖的絨山羊增加到120隻,純收入4萬元。村裡“煤改電”,鄉親們能舒舒服服地過“暖冬”。段村2019年12月整村脫貧,如今是臨汾市39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發展養牛、養羊等六大產業。段村黨支部書記李佳莉介紹,目前,有養殖農戶47家,養殖牲畜近2000頭。“去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5萬元,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

安徽宿州市泗縣網周村脫貧戶金家龍家,大門上貼著福字,屋裡年貨齊全。“新年得有個新氣象,咱們也討個好彩頭。”金家龍說。2021年,他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開始學習養羊。“我之前沒手藝,隻能靠政策補貼,后來駐村工作隊教我們如何養殖,還幫助我們一起賣。隻要肯干,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村裡結合實際,大力發展山芋、粉絲、牛羊肉等特色產品,統一包裝、管理、銷售。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42萬元,連續兩年增速50%以上,脫貧戶平均收入也較2020年增長了2000元。

“咚!咚!咚咚咚……”大年初一上午10點,貴州銅仁市鬆桃縣正大鎮清水村的廣場上,龍華興身著盛裝,手持鼓槌,轉身跳躍,飄帶翻飛間,鼓聲抑揚頓挫,贏得群眾連連喝彩。這是當地一年一度的花鼓藝術節,龍華興在這個近百人的隊伍裡,表演苗族花鼓舞。“春節期間,表演隊伍會到不同村子巡演,隻要有空,我也會參加,辛苦忙碌一年,好好過個春節。”龍華興是清水村的脫貧戶,也是小有名氣的種植大戶,2022年憑著種植吊瓜,收入超過10萬元。“村裡幫忙協調低息貸款,政府派來技術人員指導,產業發展有希望。”畝產年年攀升,腰包越來越鼓,龍華興今年想擴大種植規模,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貴州持續選派3.2萬名駐村干部,組建1萬支工作隊開展駐村幫扶。去年貴州選派2035名科技特派員,為農服務。

(本報記者胡婧怡、黃曉慧、常碧羅、袁泉、姚雪青、竇皓、王明峰、喬棟、徐靖、蘇濱)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23日   第 01 版)

(責編:吳西露、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