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灣沚區:增進民生福祉 創造幸福生活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2023年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心系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蕪湖市灣沚區將聚焦百姓所需所盼,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轉化為黨委、政府的“履職清單”,逐步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及時掌握和解決事關民生的突出問題,不斷為民生“加碼”、為幸福“加速”、為生活“加溫”,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快樂健身”打造家門口的“健身房”
“沒事來打打球,帶孩子鍛煉身體,非常方便。”
“聽朋友說這個公園開放了,感覺變化好大,很漂亮!”
2023年新年伊始,蕪湖市灣沚區天氣晴好,陽光和煦。剛剛建成的青弋江人民公園不時傳來的陣陣歡笑聲,讓冬日的灣沚顯得十分“火熱”。嶄新的健身器材、繽紛的多功能兒童運動場、充滿激情的綠茵場,孩子們在跳繩游戲、少年們在打球,你追我趕嬉戲玩樂,體驗運動的樂趣。
孩子們在青弋江人民公園做游戲。陶臘梅攝
據了解,青弋江人民公園佔地面積約109000平方米,分為體育競技園和休閑游樂園兩大區域,除了常規的小型足球場、極限籃球場、活力網球場、排球場以外,還增添了多功能劇場、文化牆林蔭區等休憩空間,把休閑和運動相互穿插融合,滿足更多不同運動需求,配套有城市書房、公廁、停車場、綠化、附屬管理用房等。公園的建成投用,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火熱的綠茵場。陶臘梅攝
“公園自元旦開放以來,人氣爆棚,特別是現在寒假已經開始了,隻要天氣晴好,三五成群的居民結伴健身,絡繹不絕,”灣沚區文化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是我們區2022年‘快樂健身’暖民心行動一個重要項目,園區選址在位於蕪湖市灣沚區老城區內、青弋江邊,周邊居民也比較多,還有一個城市書房,集休閑娛樂、運動健身、游覽觀光功能於一體,真正做到了讓‘快樂健身’融入群眾生活。”
青弋江人民公園鳥瞰圖。朱代軍攝
2022年灣沚區在實施“快樂健身”行動過程中,全面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新建行政村和居住小區健身點位32個﹔建成青弋江人民公園,新建健身步道7.5公裡﹔開展各類體育健身技能培訓30余場次,服務群眾1.8萬余人﹔啟動中小學游泳教學行動,2106名中小學生學會游泳﹔舉辦各類體育活動50余場次,參與群眾6余萬人次。樂享健康運動,積極參與日常體育健身,已成為廣大城鄉居民的共識共為。
“文明菜市”讓“煙火氣”吹出幸福新風
“老板,這個年糕多少錢1斤?”
“大姐,幫我稱10斤粉絲!”
臨近年關,走進灣沚區城東農貿市場,隻見整個市場寬敞整潔、干淨舒適,蔬菜區、水果區、熟食區等不同區域劃分明確,各攤位上的商品種類齊全,前來採購年貨的群眾絡繹不絕,詢價、挑菜、買菜,交易聲此起彼伏,整個菜市場熱鬧非凡。
“現在買菜就像逛超市一樣,我們這生意也越來越好!”蔬菜攤的攤主趙女士興奮地說道。
城東農貿市場面積佔地1800余平方米,有60多個攤位,是新蕪經濟開發區內客流最大、場地最大的菜市場。2022年,針對群眾普遍反映市場內較暗、地面濕滑的問題,灣沚區商務局因地制宜,引入社會資本270萬元進行投資,全面進行軟硬件整體升級改造。從加強排風控源、實行分區管理、加強清洗亮化、推進規范管理四方面入手,打造“文明菜市升級版”,讓群眾買菜更“敞亮”、菜籃子更“有味”。
改造后的城東農貿市場。灣沚區商務局供圖
同樣存在類似問題的趙橋農貿市場,也於2022年初由灣沚鎮政府投資183萬元,將原先的大棚市場整體升級改造為室內菜市場,全面改造了排水排污設施、照明設施、監控設施、公平秤等。
建設“文明菜市”是落實暖民心行動的一項重要舉措。2022年以來,灣沚區結合“最干淨菜市場”行動,積極推進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共投入489萬完成了3個菜市場改造升級工作,同時還對主城區城南、菜利多等7個菜市場進行設施設備的零星維修,花費90萬元改善消防、下水、牆面、門口停車線及場內破損設施。
灣沚區商務局還探索建立了“管理+執法”聯合駐點管理模式,在設施設備、軟硬件改造提升的同時,市場管理者加強市場內外巡查,規范店招設置、整治亂擺亂堆、佔道經營行為、規范菜市場車輛停放﹔並推動商戶自治,規范市場管理,營造出良好市場環境,實現“顏值”和“氣質”雙提升,最終形成了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作業標准和長效管理體系。
“今年我區還打算對5個鎮的5個菜市場及城關2個菜市場進行改造。”灣沚區商務局的相關負責人說道,“我們計劃引入社會資本1600萬元,主要改造城區的荊龍菜市場與南湖印菜市場,目前已經和企業進行了初步對接。”
“菜市場關系著千家萬戶的‘菜籃子’‘油瓶子’和‘糧袋子’,”灣沚區商務局局長陳誠說,“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完善菜市硬件設施,主動會同市場監管、城管、公安等部門,抓好菜市場的管理規范,特別是經營戶的文明經營,讓群眾體驗到干淨整潔、清潔明亮、管理有序的菜市場,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幸福’。”
“便民停車”讓城市更美好
城市停車設施是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一直以來,學校周邊停車難長期困擾著學生家長,緩解停車難成為群眾的心聲。陶行知幼兒園位於城南,周邊擁有市政公園、居民小區以及正在新建的小區,居民出行頻繁,對停車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
了解這一情況后,灣沚區城市管理局結合實際,在2022年5月建設了陶行知停車場,工程投資約80萬,規劃停車位68個,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緩解市民與家長停車難問題。
同樣在灣沚鎮民主社區,由於學校周邊沒有像樣的停車場,家長們接送孩子時隻能把車輛停在學校門口的道路兩旁,使原本不寬敞的馬路變得更加狹窄,嚴重影響市民出行和城市面貌。
一到上下學時間段,不僅路兩邊停滿了車輛,連人行道上也見縫插針地停了不少車。“接娃5分鐘,停車半小時。”不少家長紛紛反映,這是他們的真實窘境。
為補齊實驗學校停車設施不足的短板,灣沚鎮結合老舊小區改造,聯合社區對附近的一塊閑置地塊進行改造,建成專用停車場,緩解家長們的停車需求。劃定的80多個車位的停車場已於2022年秋季開學投入使用。
2022年以來,灣沚區聚焦“便民停車”暖民心行動工作目標,把破解城區停車難題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持續擴大停車設施有效供給,新增建成區范圍城市停車泊位3931個,其中小區配套車位2924個,公共停車泊位488個,主次干道和背街巷增設路內動態停車泊位519個﹔持續推行公共單位共享車位,實施停車場免停延長、包月優惠等停車便民政策,切實提高停車周轉率,緩解停車壓力,真正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沙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