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蕪湖繁昌區:市民樂享公共文化空間

2023年01月04日10:3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蕪湖市繁昌區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全區共開展全民閱讀推廣活動191場,共8萬余人次參與,其中線上活動102場,共4.9萬人次參與、各類群眾文化活動59場,到館活動的群眾達67,593人次,活動線上轉播、直播點擊率達66.24萬次,公眾號閱讀量達45萬余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建有2個公共圖書館(含一個少年兒童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7個鎮級綜合文化站、95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公共文化網絡體系全覆蓋,實現了‘區有館、鎮有站、村有室’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該區文旅體局工作人員朱萍介紹說,全區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取得新突破,並積極地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新的發展方向,不斷滿足民眾對公共文化服務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繁昌區已建成城市書房3座。城南區域的峨山書舍、城西區域的龍亭書苑和城北區域的繁昌書院,配合城東區域的繁昌區圖書館,基本形成了環城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城市書房向公眾免費開放,滿足了讀者的閱讀自習、文化活動、文化休閑等不同需求。自2021年6月29日第一個城市書房開放以來,截至2022年8月31日,已開放的城市書房累計接待讀者96934人次,辦理借還圖書38156冊(次),舉辦閱讀推廣活動394場(次)。根據建設工作計劃,到2025年將建成10個城市書房、22個蕪湖書吧,將城市書房向鄉村發展,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范圍,建設完成“15分鐘城市閱讀圈、60分鐘鄉村文化圈”,實現城市書房、書吧在繁昌區的全覆蓋,構建全民閱讀服務體系,惠及更多的基層群眾。

繁昌還著力推動“步行15分鐘閱讀圈”建設。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一標准、分級負責,公益普惠、多能合一〞的原則,採取“城市書房”與“城市書吧”相結合的方式,在“十四五”期間,逐年新建、改擴建一批城市閱讀空間,到2025年,實現每個社區至少建成1個城市閱讀空間,高標准建設“步行15分鐘閱讀圈”。今年,該區統籌考慮本轄區內所有社區的實際情況,對照建設要求和建設任務,提前謀劃,從26個社區中選出了7個社區,作為首批15分鐘閱讀圈建設項目,分別是繁陽鎮新光社區、繁陽鎮龍亭社區、繁陽鎮新建社區、荻港鎮南橋社區、新港鎮新荷社區、孫村鎮橋西社區、平鋪鎮平鋪社區。目前7個閱讀空間已全部新建、改擴建完成。對已建設完成的閱讀書吧嚴格按照平等、開放、共享和便利的原則向社會公眾提供免費閱讀服務。

“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包括公共空間設施場地的免費開放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的免費提供。其中,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隨社會發展、政府財力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增長而發展變化。”朱萍介紹。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一般閱覽室、少兒閱覽室、多媒體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報告廳(培訓室、綜合活動室)、自修室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文獻資源借閱、檢索與咨詢、公益性講座和展覽、基層輔導、數字文化服務、流動服務等基本文化服務項目健全並免費提供﹔為保障基本職能實現的一些輔助性服務如驗証及存包等全部免費。

文化館免費開放。多功能廳、展覽廳(陳列廳)、宣傳廊、輔導培訓教室、計算機與網絡教室、舞蹈(綜合)排練室、獨立學習室(音樂、書法、美術、曲藝等)、娛樂活動室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普及性的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時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公益性展覽展示、培訓基層隊伍和業余文藝骨干、指導民間文化傳承和群眾文藝作品創作等基本文化服務項目健全並免費提供﹔為保障基本職能實現的一些輔助性服務如辦証、存包等全部免費。

博物館免費開放。常設展廳、臨時展廳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開展免費講解以及講座、宣講、青少年教育、志願者服務等活動﹔免費提供包裹寄存櫃、參觀路線圖、宣傳資料等。

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工作開展以來,區、鎮公共文化場館(站)的服務設施得到加強,服務項目日益健全,每周免費開放時長48小時以上,每月免費開放時間均達到22個工作日以上。區文化館創新服務形式,邀請回鄉大學生參與輔導工作,同時走進基層,輔導基層文藝隊伍,不斷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圖書館、博物館廣泛開展主題演講比賽、書畫藝術作品展、“全民閱讀月”“陽光周末”等系列活動。各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每年舉辦非遺文化展演、桃花節、採摘節等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繁昌精心做好公共文化建設。持續推進城市書房、閱讀書吧等新型公共文化閱讀空間的建設,目前已建成3個城市書房、7個閱讀書吧。全區綜合文化站均配備了專兼職工作人員,設備設施達標率100%。其中,繁陽鎮對龍亭社區閑置的房屋進行改建,把綜合文化站與龍亭社區、城市書房全面融合﹔繁昌經濟開發區將自建文化站與養老服務中心結合,引入社會資本進行運營,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該區每年將包括鎮綜合文化站5萬元免費開放經費在內的文化惠民工程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鎮政府、繁昌經開區管委會每年均為屬地綜合文化站安排必要的財政經費,保障各項文化活動開展。

全區鄉村公共文化建設除保証設施免費開放外,還著力推廣傳統民俗文化,基層群眾常見的打鈴蕭、旱地行舟和繁昌民歌等節目,在民俗踩街、非遺文化展演中常演常新。荻港鎮“登寨山”活動、平鋪鎮“桃花節”、廣場舞大賽,孫村鎮“馬仁奇峰歐亞人祖山祈福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已持續開展多年,在文化活動上增加了旅游要素,受眾人群增多,品牌效應日益顯現。

在傳統陣地服務基礎上統籌共享文化資源,各鎮、繁昌經開區綜合文化站與區圖書館、文化館結成總分館體系,區圖書館通過APP、網站、微信公眾號、數字資源設備等方式為綜合文化站提供服務,對接開放數字圖書資源,提高其館藏能力。區文化館組織館內文藝小分隊,“點對點”強化業務人員、文藝愛好者培訓,初步形成了基層文化輔導網絡。(全冰)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