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五河縣:用心辦實事 用情暖民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剛剛過去的2022年,要問蚌埠五河人民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是車更好停了,就業渠道更多了,孩子入園更方便了……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2022年,蚌埠市五河縣全力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加快推進民生事業發展。結合全縣實際情況,該縣把推進暖民心行動作為民生工程的主攻重點,傾聽群眾呼聲,心系萬家燈火,在群眾關注的就業、醫療、養老、托育等關鍵領域持續發力,大力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成效明顯,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五河縣10項暖民心行動31項細分指標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標。在全省四季度10項暖民心行動社情民意調查中,五河縣10項暖民心行動整體滿意度得分95.6分,在全省104個縣區中位列第一。
端牢“飯碗”勁頭足
前不久,家住五河縣新集鎮王場村的村民王愛瑩,通過手機掃一掃“三公裡就業圈”小程序二維碼,不一會兒功夫就找到位於她家附近一家制衣廠招工信息。她對王場村黨支部書記說:“很方便!我查到了求職信息。雖然我左腿有點不靈便,但我很擅長裁縫活,這項工作我能勝任,非常適合,離家又近。”
打造“三公裡”就業圈,是實施“暖民心”行動就業促進中一項重要舉措。新集鎮首先以王場村、馬橋村、李八村等六個村開展試點,並開展廣泛宣傳活動。鎮村工作人員上門為群眾發放勞動就業保障的各類就業信息宣傳單與手冊,並熱情耐心地講解有關就業、創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就業惠民政策,手把手幫助群眾注冊賬號和上傳個人簡歷。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五河,得益於“三公裡”就業圈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為扎實、高效做好企業發展和穩就業工作,五河縣大力實施“三公裡”就業圈建設,以社區為主體,搭建就業服務平台,促進個人求職和企業用工精准對接,為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暖心服務,幫助越來越多的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2022年,全縣注冊 “三公裡”就業圈用戶10045人,經濟實體激活687個,組織招聘會107場次。保障高效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累計開發青年見習崗位373個,公益性崗位400個,開發短期見習160個,臨時性專項崗位220個。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五河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試點基礎上,深化推進“三公裡”就業圈進社區,把送崗位進家門和開展“三公裡就業服務平台”小程序注冊相結合,搭建靈活多樣的就業服務平台,讓更多群眾實現在家門口找到工作的美好願望。
一老一小更幸福
陳式太極拳、雙人太極傘、三十六式太極扇、雙人太極拳等太極拳法,一個個動作圓柔連貫,一招一式綿綿不斷……日前,在五河縣城關鎮順河社區老年學校太極拳培訓班上,五河縣武術協會會長陳復強正在教授太極拳法,引來不少“拳”友學習,現場氣氛熱烈。
“太極拳這項運動是一種比較高雅的運動,我特別喜歡。現在學校開到了家門口,我肯定樂於參與,要好好學習。”城關鎮順河社區老年學校學員劉敏高興地說。
“今后我們武術協會把太極拳普及推廣到各個小區,弘揚武術、健康中國,讓老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陳復強介紹。
據悉,順河社區共有三千多名老年人,截至目前社區老年學校線上加線下共有學員670人。老年學校每周開展一次教學活動,聘請專業老師進行教學,除太極拳,還開設了音樂、舞蹈等特色課程。此外,為了更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學習需求,學校利用縣老年大學網絡學習子平台和資源分中心遠程教育優勢,開展老年遠程教育,推進老年學校智慧校園建設。
順河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恆表示:“舉辦培訓班旨在提升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培養老年人的興趣愛好,讓老年大學的作用真正發揮到實處,也豐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五河縣創新發展老年教育,讓公共文化服務下沉到社區,讓老年人能夠享受到家門口的學習樂趣,以老有所學實現老有所樂。截至目前,全縣老年學校達232所,老年學校覆蓋率100%,完成縣老年大學、鄉鎮(社區)老年學校、行政村老年學習點全覆蓋目標任務,2022年新增老年人學習人數2.74萬人,全縣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數達4.04萬人。
“我們創新活動開展方式,安排一所小學和一所老年學校結成‘一對一’幫扶隊伍,協助老年學校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開展授課活動。目前,各老年學校已做到制度上牆、花名冊和統計表清楚、課程表及簽到表齊全,組織老年人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具體課程上,開設識字朗誦、康復理療、免費體檢及糕點制作、養生、太極、古箏或電子琴、書法、手工、合唱團等豐富多彩的課程,所有課程均採用自助菜單模式,供老年人自行選擇參與,讓老年教育更接地氣。”五河縣教體局負責人說。
小飯碗裡“盛”著大民生。隻有吃得好,才能安享晚年。
在老年助餐行動中,該縣精准對接居家養老。採取“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志願做一點”的多方支持方式,拓寬多元籌資渠道。截至目前,五河縣1個老年食堂、18個社區助餐點、17個依托特困供養機構改造的鄉鎮老年食堂和7個村級助餐點(農村幸福院)全部建成運營。
“老年人及其家庭可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自主選擇個性化、專業化的居家養老服務,最大化地將便民工程與暖民心工作相結合。”五河縣民政局副局長王莉莉說。
一個家庭,一老一小,兩頭牽挂的都是民生。
五河縣用更貼心的社會服務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努力交出溫暖的民生答卷。
五河縣縣直機關幼兒園西凌分園是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的幼兒園,硬件設施一流,公辦學位360個,極大緩解了周邊群眾托育難、入園難、接娃難。
據悉,從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學后,五河縣各幼兒園“一園一案”全覆蓋式開展幼兒園延時服務。同時,根據實際設置多個離園時間點供家長選擇,有效解決“接娃難”問題。延時服務內容豐富,安排幼兒游戲繪本閱讀、體能訓練、科學探究、創意美術等看護活動,健全服務期間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
五河縣將“安心托幼”作為“暖民心行動”重點部署推進,聚焦群眾所盼所需,多措並舉開展民生實事行動,堅持政策引導、普及普惠原則,讓“幼有所托”成為惠民常態,更讓“安心托幼”真正溫暖民心。
“我們多渠道宣傳‘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動,進一步提高群眾知曉率,向社會公布縣直機關幼教集團七所分園的《招生簡章》,真正做到把優質的學前教育送到老百姓家門口,讓老百姓不出遠門就能有園上、上好園,進一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比例和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五河縣教體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去年,該縣全年新建幼兒園2所、新增公辦園學位720個、新增幼兒托位400個,全縣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99.22%,建立起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學體系。各幼兒園“一園一案”,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
用心用情解民憂
農貿市場關系著千家萬戶的“菜籃子”,同時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元旦假期,在谷豐園農貿市場,進進出出的顧客絡繹不絕。整個菜市場寬敞明亮、整潔大氣。嬌嫩的蔬菜、誘人的水果、新鮮的肉食整齊地排列在各自的區域內,買菜的居民左挑右選,攤主們稱重打包忙得不亦樂乎。逛累了,還可以在休息區小憩。谷豐園農貿市場項目經理王慧說:“為了讓廣大市民能吃上放心菜,我們市場現在內設的食品安全工作站就是檢查所有蔬菜的農藥殘留等。”
讓“煙火氣”氤氳“文明風”,是五河縣用心用情解決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五河縣積極抓好農貿市場文明創建工作,通過改造硬件設施、提升管理服務、強化市場監管等舉措,打造“干淨衛生、清潔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先后投入財政獎補資金103萬元,整治改造城區菜市1家、鄉鎮文明菜市11家。
聚焦身體健康,提升幸福指數。保障口腔健康。擴大全縣口腔醫療資源供給和口腔專業人員隊伍,提升人群口腔素養水平。全縣二級綜合醫院(含中醫院)單獨設置口腔科比例達100%,全年增設牙椅15張,較去年增加122%。推廣適宜技術4項、完成6—9歲兒童窩溝封閉5525人。開展大型口腔義診宣傳活動3次。選派培訓專業口腔醫務人員8名、集中招聘口腔專業人員7名。推廣快樂健身。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提升全縣健身設施覆蓋水平。結合15分鐘健身圈項目,完成居住小區健身設施維修改造提升和配建數量完成30個、行政村健身設施維修改造提升100個。強化健身培訓、豐富賽事活動,提升群眾健身普及水平。全年開展體育項目培訓1.21萬人次,組織參加賽事活動5.78萬人次。
完善公共服務,提升生活品質。開展便民停車。增加停車設施供給,著力構建新建配建停車泊位為主、盤活存量停車泊位為輔、路內停車泊位為補充的城市停車供給體系,化解停車難題。全年新建小型車輛停車位2285個,其中公共停車位474個,“停車難”問題明顯緩解。培育放心家政。引育市場主體,新增家政服務員工制企業1家,全縣登記注冊家政服務企業達28家。提升服務質量。培訓家政人員4500人,培育新增家政服務人員1200人。賽籌劃成立五河縣家政服務業協會,已備案成員單位30家。打造“新徽菜”、培育“新徽廚”。加強徽菜制作職業技能培訓、打造徽菜飲食文化品牌五河“名片”。舉辦“新徽菜•名徽廚”專項職業技能競賽和餐飲網絡招聘活動,提供崗位246個。通過五河全悅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等8家知名餐飲企業和培訓機構開展徽菜制作技能培訓185人次。
做好民生大文章
五河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用心用情用力推進暖民心行動,確保“干的事”能夠精准對接群眾“盼的事”,讓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不斷為群眾幸福“加碼”,讓大家實實在在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
新的一年,該縣預計將完成9個三公裡充分就業社區建設,開發就業見習崗位200個,培養各類技能人才1000人,新增城市停車泊位3800個。全面完成現有配城市小區、行政村健身改造工作,開展適齡兒童口腔健康維護5800人。開展家政服務人員培訓人次、徽菜師傅培訓4500人次,改造提升文明菜市14家。新增老年食堂4個、助餐點38個、公辦幼兒園學位900個,托位300個,老年學習人數達到2.565萬人。(年福燁 李向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