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永遠綻放的淮畔蓼花

追記霍邱縣城關鎮政協工委主任、黨政辦主任沙從濤

2022年11月09日11:1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2年9月26日晨7時許,秋寒露重。霍邱縣城關鎮辦公樓裡突然傳出緊急呼救聲,幾名工作人員聞訊趕到二樓,看見城關鎮黨政辦主任沙從濤倒在了自己的辦公室門口。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沙從濤將57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惋惜和緬懷。

“他經常天不亮就走,一整天不沾家,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沒想到這次他永遠回不來了!”妻子段紅失聲痛哭。她的這段話還原了沙從濤人生最后一個階段積勞成疾的軌跡。

作為黨員干部,沙從濤長期從事基層工作,再苦再累,毫無怨言。30多年來,他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一直用最細微的工作行動,努力踐行著黨的宗旨、為民的初心。

沙從濤的一生短暫而又平凡,就像淮河岸邊的蓼花一樣,將根深深地扎在泥土裡,質朴卻艷麗。

守初心,黨叫干啥就干啥

沙從濤,1988年參加工作,歷任霍邱縣陳埠職高教師,眾興集鄉科技副鄉長,眾興集鎮科技副鎮長,城關鎮城郊街道主任,城關鎮東湖社區、西壇社區主任、支部書記,城關鎮政協工委主任、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一級主任科員。

幾十年來,除了兩年教師經歷外,他一直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從事著最基層的工作,沒有擔任過多大的“官”,服務群眾的一線就是他的陣地。前些年,有朋友提醒他,要向領導爭取一下政治待遇,可他卻一臉坦然:“還有那麼多同學在家務農、在外打工呢,黨把我培養成基層干部已經很知足了!”他在鎮班子成員會上曾說過這樣的話:“作為黨員干部,應該公心為上,去私利少虛榮,黨叫干啥就干啥”。

他不是光靠嘴說,而是實實在在地去干。西壇社區10個居民組1115戶,5530人,基礎設施薄弱,環境差,居民年齡偏大,遺留問題多,工作難做,沒有人願意去干。2008年9月,組織上把這副重擔壓在了沙從濤的肩上——擔任西壇社區支部書記。他二話不說,走馬上任。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他從難處急處下手,逐戶摸排情況,特別對100多戶特困戶、低保戶和五保老人,都做到心中有數,借助政策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

曾擔任鄉鎮副鄉鎮長的他,調入城關鎮那會兒還不是黨委委員,一下子讓他去社區工作,在別人眼裡那是“降級”使用,但他毫不計較,不僅毫無條件地接受,而且都干得很出色。

在西壇社區,除從最急最難處下手外,抓班子、強黨建搞好自身建設則是他干就干好的另一個抓手。

西壇社區“兩委”干部和居民小組長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沙從濤有意識地培養年青后備力量,對“兩委”干部和居民小組長加強培訓,還經常找來小黑板,手把手教居民小組長做表、下通知。經過指導培訓,西壇社區的10位居民組長,小到報表、下通知,大到落實各項政策,了解民情,個個身手不凡。

“沙主任在工作中十分關心培養我們,沒有他培養也沒有我的今天!”西壇社區的殷紅動情地回憶,“開始上班時什麼都不懂,壓力大、待遇低,想辭職,他發現后做我思想工作,還鼓勵指導我練習公文寫作。”在沙主任的鼓勵培養下,殷紅從居民小組長干起,進步很快,入了黨,進了“兩委”班子,成為社區工作的“頂梁柱”,獲得了省三八紅旗手多項榮譽。

就這樣,社區的班子很快強了起來,僅三年時間,西壇社區由過去老大難社區一躍成為全鎮先進,黨建工作獲得鎮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獲先進獎,社區辦公條件也大大改善,為民服務功能大大提升,居民滿意度逐年提高。

在從事社區工作近十年間,沙從濤培養出入黨積極分子和中共黨員30多名,為黨組織輸入新鮮血液,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

何止是社區工作,作為鎮裡的黨委委員,他總是挑最重的擔子、最難干的活——脫貧攻堅、防汛救災、疫情防控個個扛在肩上,樣樣出色完成。

無論從事何種工作,沙從濤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居民眼裡他是好黨員、好干部,同事眼裡他是好班長、好搭檔、好助手,永遠扮演著“我是黨的一塊磚”角色。

守初心,使命在肩勇擔當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貫穿沙從濤工作的主線就是為群眾辦實事、敢擔當。

在街道和社區工作的十幾年裡,沙從濤一直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2004年9月,沙從濤任東湖社區任主任、支部書記時,了解到農機二廠居民組境內盡然沒有公共廁所,幾百人共用一個臨時茅坑,臭氣熏天,一遇陰雨天污水橫流,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居民怨聲載道。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多方奔走爭取支持,很快興建了一所規范化的公廁,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像這樣的公廁,他在社區工作的任上建了幾處,贏得居民交口稱贊。

“我們面對的都是群眾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有些事情盡管很復雜,但絕不能繞著走!”沙從濤正是憑著這種擔當一路前行的。

城北村89歲高齡的脫貧戶甘承露因待遇問題得不到落實,一直上訪,由於老人年齡大工作難做,一般人不願接手。2010年,駐點城北村后,沙從濤主動登門與老人談心,了解情況,盡其所能地幫助老人解決問題,還利用節假日帶著禮品上門慰問老人,用真情感動了老人。當得知沙從濤離世的消息后,老人堅決讓兒子開車從合肥把他送回霍邱老家見沙從濤最后一面,“俺要送送沙主任最后一程……”

在一路前行的擔當中,沙從濤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西壇社區順河居民組一處居民點位於沿崗河邊的“小島”上,2020年8月連日暴雨,河水迅速上漲,“小島”居民面臨威脅。於是,沙從濤身披雨衣帶領社區工作人員挨家逐戶動員,把“小島”上的幾十位居民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轉移中,年近八十的吳奶奶說什麼也舍不得離開,哪知當天半夜,洪水來勢洶洶。早有預料並提前守候的沙從濤及時將老人從洪水中搶了出來,他的臨危不亂救了吳奶奶一命。

2022年4月份,全縣實行靜態管理,作為黨政辦主任的沙從濤負責籌備防控物資,並要一一分配到各個卡點和核酸採樣點。全鎮38個採樣點,他僅用一天時間,就把帳篷、一米線、警戒線和標牌等全部落實到位,為全鎮11萬多人順利採樣付出了艱辛。哪裡最困難,哪裡最艱苦,他的身影就出現在那裡,哪怕眼睛熬得紅了,嘴上起了燎疱。剛剛退休的鎮干屠新民深有感觸地說:“沙主任每天第一個到辦公室,也是最后一個離開,沒看過他有雙休日、節假日。”

守初心,永保信念不變色

根植於人民群眾,煉就了沙從濤忠誠於黨、立命為民的不變信念。

東湖社區牌坊組殘疾人老穆,老伴患精神病,還有一個患病的孩子,沙從濤把這家人當作親戚,經常上門了解情況,逢年過節都上門看望慰問。調離東湖社區后,還一直關心這戶生活情況,不時掏錢給予救濟。東湖社區師范組朱元芳和丁紅都是困難戶,前者丈夫離世,全家5口人擠在2間危房裡,后者父母都患癌症,也居住危房。沙從濤得知情況后多次上門看望慰問,積極幫助他們申請危房改造、辦理低保,直到他們住房和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西順組77歲的王祥家中5口人,擠在2間土牆草頂的危房裡,僅靠在集市上販點蔬菜為生,日子過得十分艱難。沙從濤來到西壇社區不久,就很快為他申報興建了2間40多平方米的新房,又幫其辦了低保,同時鼓勵王祥自力更生。在沙從濤的幫助下,王祥一家人現在的生活逐步變得好了起來。“沙主任對俺們做的好事,一天也說不完!”王祥至今感慨道。

一枝一葉總關情。沙從濤經常對同事們說,這些特殊群體,無依無靠,如果做社區工作的人不把他們放在心上,誰還能把他們放在心上?就這樣,黨的政策通過他被一個個及時送到了困難群眾的心坎上,讓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

沙從濤為群眾辦好事的故事有許許多多,雖然他沒說過豪言壯語,也沒有特別亮眼的“政績”,但正是這些個小故事彰顯了他為黨和政府分憂、為群眾解愁的信念與情懷。

共產黨人的崇高信念裡,還必須有拒腐防變的定力,沙從濤也做到了。“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淨做事、廉潔從政”是人們對沙從濤的一致評價。

在外人眼裡,黨政辦主任是全鎮的大管家,手裡握有一定權利,但在他離世時,人們發現他腳上穿的依然是一直舍不得扔掉的早已褪色的舊布鞋——那是妻子3天前上街剛為他修補過的。

“沙主任從來沒有接受過俺一次吃請。”殘疾人楊玉磊開了個電腦維修店,從2010年開始負責城關鎮機關電腦維修,每次報銷發票,隻要合理,沙主任從不刁難。楊玉磊回憶:“有一次,他岳父家裝個監控,我覺得也不值錢,就不打算收錢了,沒想到沙主任愛人幾次攆到店裡,硬是把500元錢給了,這事俺一輩子都忘不了!”

今年6月,城南片區拆遷,沙從濤的一位親戚也是拆遷戶。開始,工作人員上門宣傳,該戶就是不願拆,要多補30萬元才行。他知道后多次登門,告訴他不要搞特殊,多補一分都不行!該戶雖然最終被拆遷,但沙從濤還是把這位親戚得罪了。

“沙主任對自己要求很嚴,在東湖社區工作時從來沒有安排過工作餐、租過公車。當時東湖社區剛成立,每年隻有1萬元辦公經費,就是在這樣財務困難情況下,他離開前帳面上還留下5萬多元的節余款。

“沙主任在財務上是出了名的‘老摳’,財務管理很嚴,特別是在辦公開支上摳得讓我們搞財務的都感到緊,哪怕是領辦公用紙,都要當面點數,精確到張,絕不允許浪費!”同事這樣回憶他。

守初心,傾其一生講奉獻

與其他人一樣,沙從濤也是一位情感豐富的普通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子、女兒。對於家人,因為太忙,他總懷有深深的愧疚之情。

妻子段紅含淚說,沙從濤父母都年逾八旬,病體纏身,四個子女,隻有沙從濤離他們最近,其余均在外地。沙從濤因工作太忙,照顧父母的重任大多落在段紅身上。

“本來打算國慶假期等女兒回來后,一家三口帶父母到合肥看病,可由於他太忙沒有去成。“沙從濤離世的消息還沒敢讓他父母知道,今天老兩口自己租車去了合肥看病”,說到這裡妻子段紅早已哽咽。

打記憶時起,在女兒沙文景眼裡,爸爸一直都很忙。沙文景大學畢業后考到廈門工作已近四年,“爸爸每次打電話都說要到廈門看我,但每次說話都不算”,說到這沙文景已泣不成聲……

天不亮就起床,連飯也顧不上吃,深更半夜才回家,有時下半夜還被手機響鈴叫醒,這是沙從濤的生活常態。一個“忙”字,讓沙從濤欠親人們的太多太多,但他把時間和精力都獻給了群眾。

沙從濤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他用實際行動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無字的豐碑。

蓼花雖小雖普通,但它卻偏偏開出了牡丹的傾城艷麗!(祁濤 王興遠)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