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灣沚區多點發力建設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蕪湖市灣沚區現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6.51萬人,佔比達18.94%,其中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10783人,近年來,灣沚區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嘗試了一系列創新舉措,逐步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規劃先行,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初步形成。將居家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提升改造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和鄉村振興規劃。截至目前,已建成1個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5個鎮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和85個社區(村)養老服務中心(站),實現了區、鎮、村三級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以區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台為載體,鏈接各鎮養老服務資源,推動居家上門服務向農村老年家庭延伸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多元供給,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先后出台了《農村養老服務試點實施方案》《關於印發社區(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鼓勵社會力量運營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實現6家敬老院公建民營全覆蓋,引導運營方按照三星級敬老院建設標准,一次性提升改造完成,成果獲批三星敬老院4家,二星敬老院2家。持續開展農村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300戶,探索開展農村家庭養老床位試點30張,將機構服務延伸至老人家庭。每年定期開展養老護理員培訓及職業技能大賽,今年1—8月已累計完成培訓188人次,護理員持証上崗率再提高6個百分點,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質過硬、規模適度的農村助老員隊伍。為全區60周歲及以上特困、低保老人和80周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群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三年來,社會力量投入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直接拉動社會資本投入超7000萬元,今年底,全區養老機構將達18家,床位總數達1837張。
創新模式,農村養老服務市場日趨規范。近幾年,區民政局注重發揮地方養老機構專業力量,試點探索“機構+村居站點運營+居家上門服務”的農村養老服務模式。通過對服務對象進行分類,為高齡、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償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由養老機構組建專業團隊,承接2—3個村(社區)服務站點,為低齡且健康老年人提供活動場地,滿足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制定居家上門服務清單,覆蓋助潔、助餐、助浴、助殘、助醫、助急等“六助”和換季項目,明確項目的服務內容、服務要求和服務時長,對照政府兜底的農村養老服務老人名冊,深入調研、評估服務對象,制定個性化服務清單。通過“一戶一檔”留存居家養老服務項目資料,確保服務效果有見証。通過多部門聯動,持續問效、評價、分析居家上門服務效果,不斷提高服務質效。截至今年8月,已有5家養老機構拓展農村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至13個村居,累計服務324人,服務時長達1.5萬余工時。
不斷探索,老年助餐服務初見成效。為讓老人享受到便捷、優惠的助餐服務,區民政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養老機構+”“中央廚房+”“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物業+”等8種助餐服務模式,引導鎮村探索建設。針對灣沚區敬老院“公建民營”全覆蓋的有利優勢,積極引導六郎慢城頤養中心(原六郎鎮中心敬老院)打造的“養老機構+”模式,充分發揮養老機構人員綜合配置、菜品優化設置、服務拓展前置等優勢,探索推廣、創新優化,目前全區已有12家“養老機構+”助餐模式正常運營,參與老年助餐服務的養老機構佔比達80%。積極與灣沚區唯一一家大型配餐企業 “學仕家”深度合作,探索“中央廚房+”助餐模式,引導6個社區結合實際開展運營,取得“0”的突破。除此之外,灣沚區“公司食堂+”“物業+”“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等助餐模式也在建設運營,將進一步形成能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灣沚區在注重模式打造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區、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站點覆蓋率70%以上的優勢,做好養老服務站包括助餐在內的“六助”服務,提高老人到助餐點就餐的積極性。目前灣沚區經過探索建設,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點)32家,投入運營20家,服務助餐老人1900余人,助餐服務達9700余餐次。(林垂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