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蚌埠:“融媒問政”揚清風  群眾心聲徐徐來

呂歡歡
2022年09月06日15:1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9月3日早上七點半,蚌埠市廣播電視台政風行風熱線准點上線。隨后在演播室裡,市民來電此起彼伏,從學校改制、到電梯故障、再到企業安全生產,大大小小的問題多達幾十個,全程“辣味十足”。

電話這頭,蚌埠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險峰“來者不拒”,一一詳解,讓電話那頭“心滿意足”。這是蚌埠市主流媒體依托“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融媒問政平台,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的成果。

今年來,為貫徹落實安徽省委“一改、兩為、五做到”的決策部署,蚌埠市委宣傳部以民生問題為重點,搭建蚌埠日報、蚌埠廣播電視台和蚌埠論壇問政功能平台,把“鎂光燈”聚焦到不擔當、不作為、不負責和“庸懶散拖”之上,充分發揮媒體宣傳動員、輿論監督和跟蹤問效作用,“融媒問政”不斷問出實效。

一手牽多手  打好“融媒問政”組合拳

互聯網時代,幾乎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無事不網,如何既讓廣大網友合理表達訴求,又能妥善解決急難愁盼,一直是蚌埠市政府研究探索的課題。

融媒問政就是他們想到的一招解題思路。蚌埠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直言,融媒問政不是花拳繡腿喊口號,而是把網友的事當作自己的來辦,是動了真格的輿論監督。

比如,蚌埠日報社在微信“蚌埠發布”開辟“蚌埠發布·新媒問政”專區,逐步構建起民意訴求發布的新入口和輿論引導新陣地,實行統一受理、分級處置、歸口辦理、限時辦結、過錯問責,爭取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比如,蚌埠廣播電視台的黃金欄目《政風行風熱線》,定期組織政府職能部門領導和相關科室負責人上線,現場接聽市民熱線,進行回復、解答,同時督促成員單位對群眾反應的問題進行跟辦,並限期回復群眾訴求。

又比如,蚌埠論壇的“淮畔聽風”版塊運行,負責收集網民發布的投訴建議,並協調相關成員單位在工作日48小時內,用其部門認証賬號發帖回復,定期編發問政辦理情況通報。

以上是蚌埠市委宣傳部“一手牽多手”的成果。蚌埠市委宣傳部充分整合媒體資源,將辦實事“亮”在網上、“晒”在公眾面前,讓群眾成為評價實事辦得好不好的關鍵主體,確保實事真辦、實事辦好。

“老樹開新花”  下好提質增效先手棋

問題單變成績單,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

蚌埠日報社“新媒問政”開通以來,已收到的問政件達到45000件,累計轉辦有效問政件並收到回復達到近40000件﹔《政風行風熱線》節目開辦以來,已累計受理投訴和建議超過33000件,回復率達98%,辦結率90%以上,各縣區、各部門一把手上線率也都在50%以上﹔2021年全年,“淮畔聽風”共收集各類政務輿情帖文約3741條,相關責任單位已認領辦理回復約3650條,辦復率達到97.57%。

然而,蚌埠市委宣傳部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深知:老樹開新花,並非易事,融媒問政還需拿出“針尖對麥芒”的勇氣。

為確保媒體問政見效,防止流於形式,除了將錄制節目全媒體播出外,還由相關人員組成問效組強化督查跟蹤責任單位追責問效。派出蚌埠日報社記者通過深入問題現場、隨訪群眾、隨機拍攝等方式追蹤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確保通過“融媒問政”,讓“辦實事”見行見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其中,2022年3月,蚌埠日報社創新性做出變化,其蚌埠發布·新媒問政《碼上辦·馬上辦》視頻專欄應運而生。

據蚌埠日報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專欄實施“暗訪揭短”,倒逼職能部門直面問題。相較於非監督類的其他日常性報道而言,《碼上辦·馬上辦》往往要花更多的案頭功夫、更長的調查時間、更深入的思考對比,甚至有時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截至目前,《碼上辦·馬上辦》欄目已推出《靠山社區居民何時能用上自來水?》《淮河大壩能否增加一些體育設施?》《老舊小區停車難如何破解?》《企業缺乏技能型人才,人社部門推動校企合作》《來蚌工作新市民 住房如何保障?》《留抵退稅 讓利企業81萬》等28期內容,全網累計播放量超百萬。

群眾心聲有回音。一樁樁、一件件難題,在媒體監督下得到解決。

蚌埠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他們運用媒體平台推進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既是對全市各級各部門轉作風提效能的一次檢驗,也是對全市主流媒體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的一次考核。通過媒體對民生問題的“監督把脈”,帶來了陣陣輿論清風,滌蕩著淮河大地,加速全市工作推進、作風改進、效能提升。

(責編:關飛、宮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