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郎溪:田頭裡面有甜頭

汪瑞華 王銳
2022年09月01日10:5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一大早,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郎川街道建橋村的種植大戶劉福平,載著新鮮採摘的滿車葡萄,給20公裡外的客戶送貨去了。

再見到老劉時,已近中午。

今年整40歲的劉福平,早在2009年就開始嘗試種葡萄,不同的是,那時候在老家,規模也隻有4畝地,但即便如此,也算得上是村裡頭敢“吃螃蟹”的人。

“一開始心裡犯過嘀咕,因為周邊十裡八鄉種植的少,但折騰之后,沒想到效果還不錯,平均下來,一畝收益趕上種十畝‘大田’。”嘗到葡萄種植甜頭的老劉坦言,也就是從那年開始,他和葡萄結下了不解之緣。

葡萄園裡喜豐收。人民網 王銳攝

葡萄園裡喜豐收。人民網 王銳攝

為了擴大種植規模,2013年,老劉來到郎川街道建橋村,一口氣流轉了30畝土地。在他看來,之所以沒有在老家繼續發展,一來是因為這裡離城區近,方便顧客採摘,二來也是想走出來,闖出點名堂。

從包地開始,開溝、栽苗、管理,再到后來的建大棚,都是老劉自己悶頭干,“主要是為了節省開支,挂果頭兩年,哪哪都是花銷。”老劉打趣道,就這樣,自己的葡萄事業漸漸有了起色,一年到頭的辛勞也開始有了收獲。

老劉(右一)種植的葡萄正值採摘期。人民網 王銳攝

老劉(右一)種植的葡萄正值採摘期。人民網 王銳攝

可好景不長,2016年7月份,就在葡萄成熟即將上市的時候,一場大水,把30畝葡萄淹得是看不到邊,“那年直接損失就有50萬元,等於是白白忙活了一場。”說起6年前的遭遇,老劉至今記憶猶新。

受災后,老劉猶豫過、徘徊過,也打過退堂鼓,家裡意見更是不統一,最終說服自己扛下來的,是政府興修的排澇站。“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排澇站讓我吃下了定心丸,心裡有了底,也給了自己繼續種下去的勇氣。”就這樣,老劉重整旗鼓。

過去種葡萄,都是露天種植,上市晚、價格低、產量少,採摘期也不比現在,畝均效益隻有四五千元。

老劉的父親如今也成了半個葡萄行家。人民網 王銳攝

老劉的父親如今也成了半個葡萄行家。人民網 王銳攝

2020年,老劉把設施大棚引入葡萄種植,實施錯季種植,開始走“品質路線”,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畝均效益,這讓他再次嘗到了甜頭。

眼下正值葡萄採摘中期,自7月中旬上市以來,可以一直摘到11月份,因為有了大棚,豐富了品種,延長了採摘期,自然效益也是跟著往上翻。

“葡萄剛開花坐果,就不斷有客戶打電話來預訂。”老劉笑道,咱家葡萄品質好,自然不愁銷,一季下來能產3萬斤左右,畝均收益提高到了2萬元。

對於老劉來說,種葡萄的這些年,吃過苦,也嘗過甜。但平日裡,隻顧埋頭干活的他,很少跟人提及其中的不易。

游客在葡萄園裡體驗採摘。人民網 王銳攝

游客在葡萄園裡體驗採摘。人民網 王銳攝

看到有顧客前來,簡單介紹過后,老劉又拎上籃子,一頭鑽進了的葡萄棚,跟在他身后,隻見葡萄爬滿藤蔓,拆開套袋,清甜的果香扑鼻而來,一串串紫色的、綠色的,掩映在綠葉之間,叫人垂涎欲滴。

在郎川街道,像老劉這樣的種植能手還有不少,有種草莓的,也有種西瓜的,他們用汗水澆灌甜蜜,通過種植小水果增加收入,拓寬產業渠道,注入發展活力,讓鄉村振興路也越走越寬。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