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蕪湖市鳩江區:村裡有“兩長” 事事有人忙

汪瑞華 王銳
2022年09月02日14:2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俯瞰鳩江區沈巷鎮螺百社區廟於村民組。人民網 王銳攝

俯瞰鳩江區沈巷鎮螺百社區廟於村民組。人民網 王銳攝

“為緩解旱情,引裕溪河水灌溉農田,我們挖了7公裡長的溝渠,老百姓一句怨言都沒有,一分補償都不要,讓村裡頭7000多畝庄稼喝上水止了渴。”說起前陣子的扒溝引水,蕪湖市鳩江區湯溝鎮前進村黨總支書記張秀龍,話裡話外都是感激。

說到底,這都是村“兩長”們的功勞。那麼,啥是“兩長”?

“兩長”是指“黨小組長”和“村民小組長”,他們是村“兩委”的“得力干將”、是干群關系的“堅實橋梁”、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是群眾百姓信得過的依靠……

走訪了鳩江區不同鄉鎮,村民們對“兩長”的理解,各有各的不同。他們當中,有的是農村致富能手,有的是大中專畢業生,有的是外出務工返鄉人員,也有的是退伍軍人和退休村干部,但大家伙都為這“兩長”豎起大拇指,“是個頂個的好!”

為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打通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最后一米”,蕪湖市鳩江區於今年年初順利完成“兩長”選配工作,共改選出“兩長”1595人,其中,黨小組長551人,村民小組長1546人,交叉任職502人。

生活困難找“兩長”,“兩長”為你來幫忙﹔基層治理抓“兩長”,“兩長”為你展形象﹔重大事項有“兩長”,“兩長”為你獻良方﹔鄉村建設又“兩長”,“兩長”為你樹榜樣……

在鳩江區沈巷鎮螺百社區廟於村民組,這幾句對仗工整且平仄押韻的順口溜,家喻戶曉,不單單是因為好記,更重要的是村民身在其中,感觸頗深。

今年整60歲的於昌寶,曾在呼郎村委會任職,對社區工作有經驗、有想法,也有情結。今年年初,已經到了退休年齡的他,經組織推薦被選任為村“兩長”。

對於新冠的頭銜,於昌寶更多的是清楚重擔在肩,要對得起鄉裡鄉親調侃地喊他一聲“村長”。他說:“在過去行政村的基礎上,合並之后的社區面積變大了、人口變多了,但村干部沒有增加,‘兩長’的加入,解決了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不夠的問題,既能拉近干群距離,也能增進干群感情。”

平日裡,不論是防汛抗旱、疫情防控,還是秸稈禁燒、政策宣傳,於昌寶總能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雖然事情多一些、壓力大一些,但要把壓力變成動力,好好把老百姓團結在一起,讓干部說好,讓群眾點贊。”於昌寶如是說。

在螺百社區黨委書記張瓊看來,基層治理有了“兩長”的參與,對村干部來說,迎來了“壓力減半、效果加倍”的新局面,更重要的是,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更高效、銜接起來更順暢。

為確保“兩長”專業性和責任感,在選優配強的基礎上,鳩江區靈活開展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兩長”綜合素質。同時把力量向基層下沉、向網格延伸,確保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在湯溝鎮前進村,因為“兩長”的出現,讓張秀龍感觸最深的,就是工作開展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前進村由三個村合並而成,共計人口5600多人,平均下來,每名村干部要服務800人左右,壓力不言而喻。去年換屆之后,23名“兩長”參與村級治理,大大減輕了村“兩委”的工作壓力。

“過去在村裡當會計,算是組織上挂了號的。這不,大家信得過,被推薦為村‘兩長’,咱可不能辜負了大家。”身為“兩長”的談大江打趣道,開溝引水,是挖機開到哪裡,百姓就支持到哪裡,沒有一人上前阻攔,無一戶因庄稼受損提出異議。

為啥工作進展如此順利?張秀龍的一番話給出了答案,“動工之前,村‘兩長’已經挨家挨戶上門與沿線村民溝通、協調,都是家門口的事,說起話來,也更有說服力。他們有熱心、有威望,又知根知底,哪家添丁進口了,哪家來個外地親戚了,‘兩長’們是門清。”

在鳩江區,廟於村和前進村的“兩長制”,只是鄉村振興治理有效的一個縮影。

“兩長”從群眾中來,最能感知群眾的冷暖﹔“兩長”到群眾中去,最能化解群眾的訴求,一來一去,發揮的是鄉村治理中“毛細血管”的作用。

小“兩長”,撬動基層治理大提升。在鳩江區委組織部部長孫安平看來,因為“兩長”,織牢織密了基層治理網格,用巧勁辦巧事,過去沒人干、不願干,現在爭著干、干得好,服務直達到戶,實現了工作的上下貫通和上下聯動。

(責編:吳西露、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