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㘰村的“新江湖”

晌午,頂著太陽,樊勝和小伙伴們靜坐在村裡的池塘邊,享受著垂釣的閑趣,即便晒得是滿頭大汗,也樂在其中。“趁假期結束前,約上朋友一起再釣兩杆,過過癮。”
要知道,這放在幾年前,樊勝釣魚的水塘,是村裡頭出了名的爛塘,別說是垂釣,路過也都躲著走。
一池水的變化,看似是塘口的改觀,實則是村居環境的治理。
㘰村位於蕪湖市鏡湖區方村街道西南面,傍依青安江和石板湖,因四面環水,被當地村民戲稱為“江湖之地”。
俯瞰㘰村生態園。人民網 王銳攝
步入村口的斗拱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寬敞整潔的道路,隨即是錯落有致的房屋農舍,離村委會不遠處,一座集休閑、觀光、運動於一體的生態公園,讓這裡頗具幾分城市氣息。
來到池塘邊,抓住花期尾聲的荷花仍舊盡情綻放,清澈透亮的河水穿村而過。坐在整潔的庭院裡,㘰村黨總支委員王凱向記者講述往日光景:泥巴路、土坯房、臭水塘……這是當年的標配,逢到雨天,自行車都騎不了,去趟城裡得先徒步走到集鎮,然后搭乘三輪車。
改變,源自2006年啟動新農村建設。
頗具江南水鄉特色的㘰村。人民網 王銳攝
“村庄整治、道路硬化、農村廁改、污水處理……從外到內、由表及裡地改,用改頭換面來形容一點不為過。”王凱說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這個總面積4.2平方公裡的小村庄,重新敞開懷抱,用整潔、平坦、寬敞的街道迎接著每一位向往田園生活的城市居民。
值得一提的是,村裡頭還建起了自己的污水處理站,利用多個生態降解池逐級淨化水質,日淨水量達到150t/d,除20戶以下自然村和計劃拆並村外,自然村及小區污水收集率已達70%以上。
到生態園遛遛彎兒,看看清澈的河水,賞賞塘裡的荷花,已經成為村民打發暑氣消遣時光的日常。說起自建的污水處理站,王凱很是自豪:“現在咱這兒跟城裡的條件一樣,污水不出村,自己就能搞定。”
常住戶改廁率達94.64%、自然村道路硬化率達100%、“戶戶通”完成率達100%、村庄綠化覆蓋率達95%以上……一組組百分比的背后,是㘰村人居環境變化的真實寫照。2019年,㘰村先后被評為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蕪湖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
㘰村一隅。人民網 王銳攝
環境衛生帶來實實在在收益,讓村民更加珍惜環境。
這幾年,家裡靚了、環境美了,也讓㘰村的名氣不脛而走,游客紛至沓來。2021年,作為鄉村游的首選,全村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被列入蕪湖市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及重點景區村庄。
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了生產方式的升級,㘰村村民也由過去外出務工、地裡刨食,變成現在的旅游奔小康,2020年人均年收入就超3萬元,村集體收入也突破50萬元,今年有望達到100萬。
作為土生土長的㘰村人,王凱對村子的變化最有感觸:“過去大家住的是土坯房,后來改住紅磚房,現在家家戶戶住進的是小洋房,貼瓷磚、鋪地板,這在以前想都沒想過。”
村裡建起的標准化足球場。人民網 王銳攝
“環境好了、游客來了,家家戶戶都跟著受益。”王凱說,不僅讓村民“住上好房子”,更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這兩年,村裡還有了農家書屋、健身廣場、籃球場,甚至建起了5000平米大小的足球場。
鄉村換新顏,百姓笑開顏。“我們將立足於已有建設成果,再接再厲,在鄉村振興中走在前、做示范。”對於㘰村的“新江湖”,王凱信心滿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