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碭山:地裡爬出了個“金疙瘩”【5】

在盛產水果的梨都碭山,蟬讓當地人是又愛又恨。
“知了,知了……”正值六月末,行走在安徽省碭山縣官庄壩鎮的林間小路上,樹影婆娑間,蟬鳴聲此起彼伏。
碭山百姓恨蟬既是林業害虫,啃吸果樹枝上皮層裡的汁液,導致果樹缺乏營養,輕則減產,重則枯萎﹔愛蟬又是餐桌上一味珍饈,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蟬的幼體從破土而出,到蛻殼羽化前,會順著樹木主干慢慢往樹梢上爬,因此碭山百姓將這個形態的蟬,形象地稱之為“爬拉猴”。
而走上當地人餐桌的美味,也正是它。
“以前一到夏天晚上,老老少少都出來抓‘爬拉猴’,放在鍋裡干炕一下,撒上一把鹽,別提多香了。”官庄壩鎮官庄村村民王爽,從小就好這一口。
隨著碭山縣果樹種植管理日漸科學,“爬拉猴”在野外越來越少見,眼看市場上的價格節節攀升,3年前,王爽利用家裡的幾畝地,搞起了“爬拉猴”養殖。
“從前家裡幾畝地種玉米小麥,每畝地能有個千兒八百的收入,前幾年決定搞養殖,兩年培育下來,去年畝均收入就超過4000元了。”想著今年客商收購價9毛一隻的“爬拉猴”,王爽笑得合不攏嘴。
“一晚上能抓上千隻,一季能抓一個半月,這‘爬拉猴’可不就是土裡鑽出的金疙瘩嗎?”王爽說。
這不,太陽還沒下山,王爽又急吼吼地跑去收購“爬拉猴”幼虫去了。
跟著王爽來到碭山縣萬眾金蟬養殖專業合作社,過百畝的土地裡,整齊栽種這柳樹和榆樹。“柳樹榆樹種植難度低,皮實好養活,最適合拿來養殖知了。”說話間,王爽已經找到了基地負責人吳建領,開始商討幼虫收購的相關事宜了。
據吳建領介紹,5年前他和朋友開始從事“爬拉猴”養殖。現如今,不僅基地內100畝土地,全部用於養殖“爬拉猴”,還建成了完善的幼虫培育體系,附近從事養殖的村民,都會來他們這裡收購幼虫。
“我們養殖的‘爬拉猴’很好賣,線上線下都有銷售渠道,當天捕捉,當天賣空,多的時候每天能銷售2到3萬隻。”吳建領如是說。(李希蒙)
(責編:吳西露、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