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游儀

安徽安慶市出台黃梅戲保護傳承條例——

立法破難題 黃梅唱新聲(地方立法新實踐)

本報記者 游 儀
2022年06月23日07: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3日   第 18 版)

劇團裡,舞台上,黃梅戲演員們凝神、提腕、身移,眼隨手動,唱詞不斷,好戲連台。從走步到眼神,從情緒到唱腔,大伙一遍一遍地過,輪番上場。

  “這陣子正在加緊排練,得為送戲進萬村、戲曲進校園做准備啊!”指著台上的演員,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黃梅戲研究中心主任陳立說,黃梅戲保護傳承於法有據,大家排練起來干勁更足了。

  為保護和傳承黃梅戲藝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今年6月1日,安慶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安慶市黃梅戲保護傳承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

  “《條例》從計劃到實施,用了3年左右時間,歷經3次審議,改了將近10稿。”安慶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徐炳芳介紹,近年來,與其他地方戲曲劇種一樣,黃梅戲在傳承發展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黃梅戲人才斷層嚴重、經典傳統劇目流失、演出場地缺乏、觀眾逐步老齡化等問題層出不窮。為此,必須從體制、機制入手,以立法形式對黃梅戲進行保護傳承。”

  《條例》制定過程中,走劇團、進院校,在與相關部門、戲曲院校、演出團體等機構人員進行座談時,徐炳芳發現,許多黃梅戲從業者希望能夠加強黃梅戲人才的培養和保護。“在立法調研過程中,大家提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留不住人。黃梅戲人才本身培養就難,學成后出了師,又不願意留在本地。”徐炳芳說。

  於是,“設立‘黃梅戲英才庫’,並制定相關政策予以激勵和保障”“加大對黃梅戲編劇、作曲、導演、舞台、舞美、演奏等緊缺人才培養力度”“鼓勵黃梅戲表演團體、戲曲院校等機構採用‘師帶徒’的方式培養黃梅戲人才”等內容被寫入了《條例》之中。

  在安慶市文化和旅游局總工程師王勇看來,除了對黃梅戲聲腔音樂、劇本劇目等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保護傳承外,鼓勵開展黃梅戲創作、教育、普及等活動也是《條例》的一大亮點。“要想發展傳承好黃梅戲,得從培養年輕受眾入手。”王勇是立法調研組的成員之一,全程參與了調研活動。經過前期走訪調研,王勇意識到,光組織黃梅戲表演團體進校園演出還不夠,要引導更多學生走進劇場現場觀看。經過多次討論,《條例》最終在第十四條中明確,支持中小學校將黃梅戲納入課堂教學內容,支持學校建立多種類型的黃梅戲興趣小組。

  “戲曲的傳承發展,離不開傳承人,更離不開受眾。《條例》有助於我們對黃梅戲更好地進行傳承與創新,進一步激發大家的創作熱情。”陳立說,對於黃梅戲劇團、職業院校和研究機構而言,《條例》的出台讓黃梅戲從業人員更有底氣。

  眼下,陳立所在的劇團正在創作新劇本、演繹新故事,充分利用校園、鄉村大舞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文化場地進行黃梅戲展演。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移風易俗到普法宣傳,黃梅戲越發貼近群眾生活。

  徐炳芳介紹,《條例》的出台是為了回應社會關切,也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對黃梅戲藝術形式的保護利用、傳承發展、創新融合。通過將一些成熟經驗上升到地方立法層面,既能為黃梅戲的傳承發展提供制度支撐,也有助於加強文化建設,讓地方戲曲煥發生機。

(責編:范曉琳、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