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蚌埠扎實推進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2022年06月15日09:55 | 來源:蚌埠新聞網
小字號

近年來,蚌埠市高度重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從強化制度保障、深推“放管服”改革、規范行政執法、加大司法保護、完善法律服務、健全協調機制等方面入手,強化法治化引領,扎實推進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聚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添活力、增動力、聚合力。

建章立制

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今年2月,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出台《關於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意見》研究制定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舉措19項,發揮法治在營商環境建設中的規范、引領、保障作用,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有效增強涉企法律服務保障,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協調機制,為全市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市司法局牽頭起草《蚌埠市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分解依法推進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行動、促進市場公平競爭行動、維護市場主體權益行動等十大行動到相關責任單位,征求意見后印發各單位深入推動執行。

仲裁是我國法律規定的糾紛解決制度,也是國際通行的糾紛解決方式,具有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和便捷、高效等特點。仲裁委員會是“市政府依據仲裁法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組建,為解決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提供公益性服務的非營利法人”。2020年8月,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仲裁工作的意見》,是全省首個由市政府出台支持仲裁工作的意見,有力推動了蚌埠市民商事仲裁工作穩步發展。

多措並舉

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2021年6月,蚌埠市某銀行遇到一件難事,借款人孫某夫婦連本帶息80萬元房貸未能按期償還。該行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時發現,孫某夫婦另有其他六個被執行案件,總金額達260余萬元。法院一審判決拍賣抵押房產后,給銀行分配66萬元債權,剩余房屋拍賣款項由其他債權人分配,導致銀行有近20萬元債權落空。

安徽南山鬆律師事務所律師高晶晶了解此事后,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為一般抵押,他項權証上記載的債權金額僅代表銀行向借款人發放的貸款本金金額,而不能夠成為銀行優先受償的最高限額,因為一般抵押不同於最高額抵押,不存在優先受償最高限額。最終,法院二審撤銷了一審判決,全面支持了該行訴求,國有資產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這是結對律師為企業解決難題的例子之一。為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題和矛盾糾紛,蚌埠市開通企業法律服務“直通車”,律師與企業結對,開展“線上+線下”點對點精准法律服務,全市523名律師對接1025家企業,40家律所對接43家商會,每家律所簽署責任書、每個律師有安排表,確保落實到位。組織百名律師擔任405家小微企業和鄉村企業公益法律顧問,重點解決合同管理、勞動用工、對外擔保、糾紛解決四類問題。

為方便企業辦理公証業務,市眾信公証處推出預約服務、上門辦証,雙休日和節假日“不打烊”。實行証明事項告知承諾和申請材料“容缺受理制”,對知識產權証據保全類公証優先受理、優先出証,對困難企業融資類公証事項酌情減免公証費,減輕企業經濟壓力。市法援中心在市總工會、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落實法律援助咨詢、政策宣傳、申請轉交制度,保障困難職工獲得及時、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

市司法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不斷推動重點改革任務落地落實。今年一季度,蚌埠“一照通”系統成功上線運行,實現了“一窗受理、一次審批、一照准營、失信懲戒”的行政許可新模式。

部門合作

探索多元解紛新路徑

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某銀行開發設計了小微快貸產品,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某作為共同借款人向該銀行借款99.8萬元,王某以其不動產提供了最高額抵押擔保,並為銀行提供了最高額保証。但該公司和王某逾期未能償還借款,銀行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請求償還借款本金、利息、罰息、律師費等共計100余萬元。為快速解決糾紛,法院收案后將雙方糾紛移交仲裁委駐該法院仲裁庭解決,仲裁員隨即聯系雙方當事人積極進行調解,僅用六天即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並出具仲裁調解書。之后該銀行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仲裁調解書,現已執行到部分款項。

作為一種先進的民商事糾紛解決機制,仲裁及時結合市場特點,准確把握雙方利益訴求,可快速有效解決糾紛。近年來,蚌埠市大力推動部門合作,形成仲裁工作發展合力,民商事仲裁工作穩步發展。市仲裁委員會與蚌埠銀保監分局、蚌埠市銀行業協會合作,成立金融仲裁院,利用仲裁方式解決金融糾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助推金融行業安全高效穩健運行﹔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仲裁委與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一對一聯絡機制,聘任銀行業專業人士作為金融領域仲裁員,提升仲裁委處理金融糾紛的專業能力。2021年,市仲裁委共處理各類金融借款糾紛256件,標的額3.03億元。

2020年8月,市仲裁委與市中院出台《關於加強裁審對接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務實高效的組織協調、工作銜接、程序銜接及效力銜接機制,促進民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意見》明確,由市仲裁委在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駐法院仲裁庭,委派仲裁員協助訴訟服務中心開展調解及仲裁引導工作,此后市仲裁委分別向龍子湖區法院、蚌山區法院、禹會區法院派駐仲裁庭。

據了解,這也是全省首個由仲裁機構與法院合作分流訴訟案件的工作模式,今年,市委政法委將此項工作列入政法工作重點任務,市中院、市仲裁委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市訴裁對接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6月13日,懷遠縣挂牌成立蚌埠市首家訴裁對接中心,下一步,各駐法院仲裁庭將全面升級為訴裁對接中心。2020年10月以來,通過該合作模式共調解分流民商事訴訟案件750件。

“我們計劃在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大廳,屆時律師、公証、司法鑒定、法律援助、仲裁、行政復議等服務窗口全部進駐,讓企業拿証的同時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法律服務。”市司法局副局長陳飛表示,司法行政部門還將提供上門服務,一對一幫扶企業,研發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平台,企業可以隨時對法律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的服務進行點評,促進工作作風改進和服務質量提升。(吳媛媛 通訊員 余 勇)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