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全域旅游妙不可言

近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擬入選名單,含山縣名列其中。
含山歷史文化悠久、生態環境優美,具有得天獨厚的文旅發展優勢。距今5800-5300年的凌家灘遺址,被考古界稱為“中華遠古文明的曙光”﹔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過昭關”一人過關,幾國興亡的傳奇故事代代相傳﹔公元1054年,北宋名相王安石游覽含山,寫下千古勵志名篇《游褒禪山記》,褒禪山因文而名,回蕩著王安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千古吟唱。
含山縣立足自身文旅資源優勢,堅定不移實施文旅興縣戰略,先后榮獲中國最美人文休閑旅游名縣、安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等稱號。2021年3月,該縣印發《含山縣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邁出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堅實步伐,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研學游”常游常新
“我的生日正好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同一天,我已經連續三年在凌家灘遺址過生日了。”游客童心笑著說。6月11日,她帶著孩子參加了在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辦的“玉見文明 觸摸歷史”陶塑親子體驗活動。當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每年在凌家灘都會舉辦相關主題活動。童心已經連續參加了三年,每一年都有新的收獲。
凌家灘遺址位於含山縣銅閘鎮,南臨裕溪河,北靠太湖山,遺址總面積220萬平方米,是一處距今58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2021年,凌家灘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被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十四五”專項規劃》名單、凌家灘玉雙連璧元素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獎牌設計靈感來源之一。
為加快推進凌家灘遺址保護與利用,含山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積極推進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凌家灘考古研學小鎮建設,以保護凌家灘大遺址和遺址周邊生態環境為宗旨,以考古研學活動和文化創意體驗產業為主,主打凌家灘遺址文化的展示、考古研學及體驗休閑、文化創意產品生產、銷售、推廣等,形成考古研學旅游休閑產業鏈。目前,凌家灘已入選“安徽省六大主題研學旅游示范基地”,通過4A級景區的景觀價值評定,下一步將繼續爭創國家級研學旅行基地,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
“紅色游”游有所得
“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6月9日,含山縣姚廟中心學校組織高年級少先隊員開展“尋訪紅色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研學活動。少先隊員來到仙蹤鎮六衖村黃山游擊隊舊址,聆聽英雄故事、瞻仰先烈風採、重溫少先隊誓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六衖村曾是含山縣15個貧困村之一,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近年來,仙蹤鎮積極保護、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六衖紅色文化資源,走出一條紅色教育與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2021年,六衖“石頭部落”成功獲評3A級旅游景區。
含山縣立足紅色資源稟賦,打響“含山紅”品牌,建成了一批紅色展館和革命舊址遺址,依托褒禪山、太湖山、凌家灘、含山縣第一個黨支部事跡陳列室、黃山游擊隊舊址、含山縣黨建服務中心等旅游資源和紅色教育基地,針對市內游和周邊游,圍繞主題黨日、教育培訓、研學、工會等模式,推出不同主題紅色精品路線,開展各類紅色教育主題宣傳活動。
截至目前,含山縣已初步謀劃3條紅色教育路線,路線的規劃主要以傳播紅色文化為紐帶,以弘揚紅色精神為目標,以現有景區加紅色、紅色場館加配套、挖掘新點加布局為總體思路,有力完善配套設施,實現紅色體驗項目不斷豐富、參觀時長有效延伸。
“鄉村游”慢享生活
6月5日,位於含山縣銅閘鎮太湖村的青舍民宿老板任榮發了一條朋友圈:“100多名大學生寫生,我也不知道怎麼安排下的……”並附上一段短視頻,視頻中是一條長長的隊伍,年輕學子們撐著傘、拖著行李箱,在和風細雨中魚貫走入太湖村。
太湖村地處含山縣銅閘鎮西北部,坐落在含山縣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腳下,毗鄰凌家灘考古遺址公園,村內建有渡江戰役野戰醫院舊址、安徽省最大戶外綜合性拓展基地(“和平使命”綜合射擊拓展基地),旅游資源特色明顯,成功創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吸引了周邊游客紛至沓來。熱愛旅游、喜愛鄉村的任榮來到太湖村后,被這裡的美景、環境所吸引,扎根在此,成功創辦了青舍民宿與湯和諧院農家樂。在她的精心打理下,生意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目前,青舍民宿已申報成功市級療修養基地及安徽省丙級旅游民宿。
為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含山縣根據文化旅游資源稟賦,結合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民宿經濟,促進鄉村旅游提檔升級。運漕沿河客棧、陶廠潘村民宿建成對外經營,褒禪山枕水澗度假村完成主體建設。運漕老街風貌提升、福山紅色旅游基地、褒禪山精品民宿區等29個文旅項目,全域精品旅游風景道建設,正在加速同步規劃和建設,全域旅游發展呈現較好勢頭。(李佑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