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旅

皖美好味道|走淮河兩岸 品故事裡的皖北美味

2022年03月31日09:55 | 來源:安徽網
小字號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安徽北方的空氣氤氳著厚重的文化氣息,這裡有老子庄子的故鄉,有著劉邦和項羽的糾纏,有著曹操與華佗的往事,更有著多則名人美食故事。皖美好味道,自然不可缺席皖北,走過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這6個城市,找尋菜肴背后的響亮名字,發掘那些有趣的美食典故。

油茶sa湯牛肉饃,喚醒清晨的心靈早餐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喚醒了臨渙茶館,這座因隋唐大運河而興的淮北市濉溪縣小鎮,迎來一天的熙熙攘攘時刻。悠悠運河,古色古香的茶水裡,搖曳著古城的閑散時光。要享受濉溪老城的早餐,必須去往王憨子茶樓,來一碗淮北石板街油茶,用新鮮老母雞、豬骨熬成高湯,放入各種原料,微火燒開,再加入油豆皮、手工面筋、花生米等,最后倒入豬骨髓油、黑芝麻攪拌均勻,一碗香噴噴的油茶,熨燙著每一個毛孔。

淮北石板街油茶

在皖北,還有其他類似的早餐品種,比如宿州sa湯。相傳乾隆下江南時,路過宿州喝了此湯,回京后時時想念,遂御封sa湯為“天下第一湯”,還提筆創造了這個復雜的字——sa。用雞湯加入調料熬煮,將生雞蛋打入碗裡,用沸雞湯直接沖成蛋花,再撒上香菜。碧綠和橙黃搭配,再滴入幾滴麻油,色澤可愛,香味扑鼻。

宿州sa湯

早餐想吃得熱乎乎,淮南的牛肉湯也必須排上打卡榜單,這道馳名全國的小吃四處都有門店,但最正宗的還是在大淮南田家庵區。牛骨頭熬制的湯底,放入粉絲、千張,還有皖北特有的綠豆豆餅,碼上幾層牛肉片,撒入青蒜。粉絲吸飽了高湯的美味,柔韌筋道,非常有嚼勁,入口時香味四溢。當地人喜歡一早出門,等著第一鍋的牛肉湯,就像等著一天初升的太陽,等著生活裡平淡的幸福。

淮南牛肉湯

亳州的早晨,離不開一份油香扑鼻的牛肉饃。面團攤薄之后,包入牛肉餡,層層擀制之后,用電餅鐺煎烤,幾次翻身后,色澤焦黃。亳州的美食故事,脫不開與曹操的關聯。據說,當年赤壁之戰失利之后,曹操飢腸轆轆回亳州,吃了一位老者制作的牛肉饃后贊不絕口。家鄉的美食,在某些時刻,是對口腹的滿足,更是對心靈的撫慰。

亳州牛肉饃

板面馓子格拉條,花樣繁多的面食巧思

北方人喜好面食,勤勞的皖北人讓單調的面粉經過各種創新,變成不同的吃食,讓人不得不感慨他們的美食巧思。

首先亮相的是阜陽枕頭饃,這是可以當枕頭的阜陽大饃,每個重2-6斤,簡直就是大饃中的“王者”。相傳,南宋初年的順昌之戰,阜陽百姓為了支持劉锜抗金,將新麥做成大饃,給宋軍每人發一個,餓時切一片填飽肚子,困時當作枕頭可以睡覺。這場以少勝多的戰爭,離不開枕頭饃的功勞,自此,枕頭饃聲名大噪,流傳甚廣。枕頭饃的口味其實更像是面包,也可以切片,蘸果醬或者咸醬。枕頭饃外形硬挺,入口卻異常香酥,嚼之鬆軟,存放數日不霉不硬,簡直是居家旅行的必備之物。

阜陽枕頭饃

阜陽的格拉條是將面粉揉團之后,拉成面條,沸水煮熟之后,再過涼水,配上豆芽、豆角、芝麻醬,拌勻即食。這裡有大文豪蘇軾的故事,據說他在颍州任知府時,嘗了好友白老先生做的面食,問名字,白先生隻說制作過程要先格拉格拉,就是攪拌的意思,蘇軾感慨:原來格拉條也。從此,“格拉條”這個名字開始流傳。

阜陽格拉條

阜陽的太和板面是一種兩厘米寬的面條,用秘料燒制,盛一碗出來,白的面,綠的葉,紅的湯,嫩的肉,顏色和諧,口味筋道。太和板面在外地的名頭相當大,這遍地開花的門店,大大擦亮了板面的品牌。

太和板面

阜陽的阜南縣方集馓子也是一道特別的面食。金黃色的馓子,一圈圈盤在一起,層層陳列,像一件工藝品,色澤誘人,香脆可口。可以當做零食,拿一根細細嚼,嘎嘣脆﹔還可以打入雞湯、菜湯裡,是主食也是菜肴。

阜南方集馓子

蒙城的油酥燒餅有150多年歷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豬肉和面粉層層糾纏,烤制出來,每一層都薄如蟬翼,焦香的外殼上裹著芝麻,入口后,油酥慢慢流淌,可以感受到每一層的融化層次。

蒙城油酥燒餅

而蚌埠人則用燒餅夾裡脊,燒餅筋道原香,裡脊鮮嫩多汁,別具風味。除了裡脊,蚌埠人還可以用燒餅夾萬物,葷的如香腸、雞肉、脆骨等,素的如土豆絲、面筋、韭菜等,這是美食的各種排列組合。

燒餅夾裡脊

羊肉燒雞十全湯,硬菜裡的好客皖北

與皖南的精致不一樣,安徽的北方人豪爽,招待客人時得上硬菜,大份的盆碟裡,盛著牛羊肉雞鴨魚,種種都不帶重樣,可以幸福地吃到“撐破”肚皮。

宿州的蕭縣,有著“無羊不成席”的說法。一鍋羊肉湯,湯汁乳白、醇厚,鮮而不膻,肥而不膩,四季皆可食用,冬日暖胃,夏天滋補。最熱的時候,蕭縣會舉行伏羊節,大宴四方賓客,手抓羊肉、紅燒羊排、秘制羊腿,無不讓人垂涎。

蕭縣羊肉湯

魚羊為鮮,蕭縣的魚咬羊是將羊肉和魚一起烹制,鮮味加倍。據說孔子周游列國時,行至皖北,宣揚政治主張碰壁,還面臨斷糧危機,學生四處搜羅也隻有一塊羊肉和幾條小魚,隻能燴成一鍋,味道卻意外鮮美,故取名為魚咬羊,流傳至今。

蕭縣魚咬羊

宿州的符離集燒雞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是南來北往的游客必選的文旅產品。符離集燒雞的造型獨特,以盤腿填腹,色澤焦黃,口感鮮嫩,肉爛絲連,嚼一嚼骨頭,還留有余香。宿州靈璧縣的“霸王別姬”,是為了紀念垓下之戰后霸王別姬的傳奇故事,將甲魚與老母雞燉煮成湯。宿州的皇藏峪蘑菇雞則取材於當年漢高祖劉邦藏身過的皇藏峪,散養土公雞配以野生蘑菇,文火慢燉而成。

符離集燒雞

靈璧霸王別姬

皇藏峪蘑菇雞

亳州是中藥之都,美食也同樣是藥膳。神醫華佗的十全湯是用牛鞭、雞腰和羊外腰,配以多種中藥慢燉。傳說赤壁之戰兵敗后的曹操身心俱損,食用后慢慢恢復健康,精神倍增。曹操雞,是曹操為了治療頭疼,用中藥和好酒,與仔雞一起烹制,食之有健體之功。亳州華祖燜鴨是人參等中藥與麻鴨一起燜制而成,軟若無骨,香酥益氣。

華佗十全湯

曹操雞

亳州華祖燜鴨

淮南是豆腐之鄉,“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醉心於煉丹的淮南王劉安沒有練成仙丹,鹵水點豆腐,卻是陰差陽錯鑄就了豆腐這道美食。淮南的豆腐宴給食客們呈現了豆腐的各種創意。“劉安點丹”這道美食,就是現場還原了豆汁變豆腐的過程。菊花豆腐盅是將豆腐雕刻成菊花形狀,和雞湯一起蒸熟。一品豆腐花是將豆腐壓干水分,再蒸熟,勾上“一品”二字。白玉豆腐餃則是以豆腐為皮,肉為餡,制成的豆腐餃子嫩白如玉。

劉安點丹

菊花豆腐盅

一品豆腐花

白玉豆腐餃

華燈初上,夜色闌珊,最后落腳於蚌埠的螞蝦一條街。這是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下,全國第一個燒賣螞蝦的露天市場,幾十年的打造,聚集眾多商家。小龍蝦在紅燒、蒜蓉、五香等各式烹制手法打理之下,張牙舞爪的姿態停了,慢慢披上了紅袍,與姜蔥蒜和八角、辣椒一起,成了一盤盤的美味。

(責編:吳西露、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