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游儀

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

2022年03月20日07: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安徽合肥劉鴻盛特色小吃技藝非遺傳承人胡偉偉:

  與城市的味覺記憶對話

  本報記者 游 儀

  揪住面團,揉成長條,握緊面刀,切成小塊。動作熟練的胡偉偉左手拿著面劑子,右手掌著擀面杖,邊轉邊擀,很快,一張中心厚兩邊薄的面皮展開在案板。緊接著,他一手托面皮,一手取餡料,兩指捏合邊緣向上微提,掐出褶子擠壓打圈。包子成了型,往秤上一擺,“正好80克。”

  作為劉鴻盛特色小吃技藝非遺傳承人,擀面條、烙大餅、做糕團,對34歲的胡偉偉來說全是基本功。可在10年前,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與白案結緣。“我家過去開大排檔。下雨天,擺著攤,父母就在灶台、桌椅間來回轉。”小小店鋪,喧囂不斷,爐膛裡的火苗直往上躥,家人忙著炒菜裝盤的場景,胡偉偉至今記憶猶新。在他看來,學廚累,不輕鬆,起初並不想走這條路。

  直到2012年,當得知劉鴻盛傳統小吃制作技藝快要失傳,自己又有機會跟著劉鴻盛的老師傅學習手藝時,懷著留住一代合肥人味覺記憶的念頭,胡偉偉下定決心拜師學廚。

  早上6點,天還未亮,胡偉偉就到了崗。先制餡,肉切條,去筋膜﹔再制皮,面粉堆,溫水和。冬菇雞餃這道招牌菜,他足足學了兩年半。“一開始手抖,刀都不敢碰。有時去筋膜時,片著片著刀鈍了,還得拿到磨刀石上磨。”胡偉偉回憶,師傅站在一旁,手把手教,哪個步驟稍不合格,就會被打回去重做。

  日復一日,持刀的虎口磨出了一層厚繭,心中對水和面的掌握卻更加有數。一碗湯餃,黃白分明。黃的是雞湯,濃香四溢﹔白的是餃皮,薄如蟬翼。勺子一舀,還能看見冬菇和雞肉。功夫不負有心人,冬菇雞餃在胡偉偉手中終於可以嫻熟而又完美地呈現。

  劉鴻盛是個老字號,胡偉偉卻是年輕人。在學習傳統小吃制作技藝的過程中,他也萌生了不少新點子。“有一回,聽到食客閑聊,鮮肉餛飩吃多了怕胖,要是有素菜餡的就好了,還健康。”這給了他啟發,他嘗試著將薺菜燙熟,菜稈細,容易切,再混合少許肉餡,素菜餛飩這才順利做出。從薺菜餛飩到蛋黃燒麥,胡偉偉這個青年廚師,給老字號注入了不少新活力。

  當地人喜咸,胡偉偉店裡不少小吃都注重以鹽提味。“一方小吃有一方特色,我們會根據大伙兒的口味,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不斷調整配料,以求健康又入味。”胡偉偉說,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小吃,是一方水土的歷史標記,裡面也承載著大家的鄉愁。通過制作小吃與這個城市的味覺記憶對話,胡偉偉樂在其中。

(責編:黃艷、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