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走好趕考路 奮進新征程

馬鞍山慈湖高新區奮力下好制造業倍增先手棋

2022年02月14日10:1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1: 隻爭朝夕 提交高質量成績單

每一滴長江之水,都涌動著奔騰的力量﹔每一個奮斗夢想,都映照著時代的足跡。

回首2021,馬鞍山慈湖高新區一體化發展如火如荼,對接融入有了新成效﹔項目招引建設扎實推進,經濟發展添了新動能﹔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聚智賦能實現新突破﹔要素保障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再上新台階……

2021年,慈湖高新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各項指標穩步增長,規模實力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成績的背后,是高新區上下一盤棋,凝心聚力、創新創業最真實的寫照。

對接融入持續發力

慈湖高新區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積極對接滬蘇浙,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與長三角共繪經濟發展“同心圓”。

緊盯規劃發展一體化。在保証“多規合一”前提下,主動與南京開展對接交流,實現毗鄰地區規劃的補缺和銜接,實現區域發展規劃“一張圖”。與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正式簽署《推進跨界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共建框架協議》,共同推進省際合作園區建設。

緊盯區域交通一體化。全力以赴推進寧馬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征遷保障工作,扎實推進南京飛地、資產處置、企業搬遷等重點任務,確保S105(慈湖犁尖灣—聯合西路)、寧馬高速“四改八”改擴建項目(慈湖段)、寧馬軌道交通項目(慈湖段)順利開工建設。

緊盯產業協同一體化。結合高新區“3+1”主導產業方向,加大長三角地區特別是南京地區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開展精准招商活動50余批次,新簽約蘇州世名科技、科思新材料等億元以上項目中,85%來自長三角地區,電子通信和智能制造產業項目佔比70%。

緊盯共創共贏一體化。與南京江寧區聯合開展生態環保整治、跨區渣土車、城市“牛皮癬”非法小廣告異地源頭管控及兩省交界的違建拆除等城市管理執法協作,改善兩區交界環境面貌。與長三角先進園區建立定期互訪機制,選派干部赴滬蘇浙挂職交流、跟班學習,借鑒園區建設、產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和創新舉措。

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推進跨界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簽約儀式。邱雪供圖

項目攻堅扎實推進

項目是撐起經濟發展的“脊梁”。2021年,高新區扎實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制定印發《慈湖高新區2021年“項目攻堅年”活動實施方案》,設定重點項目、城鄉建設、招商引資、有效投資、企業培育、創新主體、土地供應、上市融資8項年度目標任務,實施項目謀劃、招大引強、項目建設、項目服務、要素保障五大攻堅,緊盯項目建設“七未”關鍵環節,完善領導包保重點項目機制,實行分級調度,在征遷拆遷、土地報批、招投標、水電氣路等方面持續發力,2021年,高新區完成重點項目投資93.6億元,投資完成率135.3%,瑞斯康達光通信制造基地、亞遙三期等32個項目開工建設,開工率123.1%,金桐四期、雲佳智能等19個項目竣工投產,竣工率135.7%。

科技引領產業轉型

堅持以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生態鏈“多鏈協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集聚發展,鼓勵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向高端邁進。2021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3 家,總數114家,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35.25萬元,位居全市第一,新增1家百億級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51家,新登記科技成果283個,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58家,3家企業獲批省高技術產業化項目資金支持,2家企業上榜2021年度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2個產品上榜“安徽工業精品”,銳生工貿研發的“一種高效的橡膠V帶加工系統”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全力打好閑置用地、低效用地清理處置攻堅戰,全面完成2021年閑置用地、低效用地目標任務,清理閑置土地、低效用地 890.47 畝。扎實推動與大院大所的產學研用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和雙創人才的集聚。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馬鞍山)雙創基地項目、上海皓元醫藥研發平台、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雙基地項目分別開園和正式運行。

東南大學開園儀式——基地入駐項目簽約儀式現場。邱雪供圖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營商環境就是吸引力、競爭力。2021年,高新區深入開展“四送一服”工作,實行重點項目“領導包保+專員服務”和“四送一服”網格員全覆蓋,及時高效宣傳政策,協調解決問題﹔設立企業服務中心,構建“線上+線下”的企業訴求受理渠道。落實“放管服”改革,實行“一窗受理+統一代辦”、試行施工許可“容缺受理+承諾辦理”,全面實行企業全程電子化登記4小時辦結﹔“四送一服”企業訴求辦件回訪滿意度達100%。

生態治理持續發力

2021年,高新區發揮環境監督長功能,完善“環保管家”機制,為園區及企業提供高水准的生態環境綜合管理服務。持續開展片區環境治理,完成西山、團旗山生態修復及G205(慈湖段)沿線整治提升一期工程順利完成。嚴格項目入區聯合預審制度,從源頭嚴控“兩高”項目。統籌推進三大污染防治工程,嚴格落實長江保護法,2021年長江國控斷面(三興村)水質全年均值達標,長江右岸皖蘇緩沖區水功能區全年達標﹔完成聯農水系整治二期工程,新建雨污水管網約3000米、疏通雨污水管網約6000米。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開展70余家重點企業危廢申報登記,危廢安全處置率100%。開展重點企業及港口碼頭單位大氣揚塵污染防治管控巡查檢查工作,爭取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補助資金1280萬元。

黨建引領保障民生

2021年,高新區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重要內容和突出抓手,區級公示的23個“辦實事”項目和市級9個項目全部辦結。始終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頭等大事,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責任措施落實﹔制定“兩高一場”周邊環境整治方案,扎實推進整治工作﹔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扎實推進民生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通過村居大管家區、村(居)、網格點三級平台和“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問題198件。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新增3個50萬元以上收入村,全年村經營性收入增幅超過50%。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社區)黨組織換屆工作,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輕干部當選村“兩委”成員,成為鄉村振興骨干力量。

2022: 踔厲奮發 走好新時代趕考路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全面落實省、市黨代會部署的重要一年。高新區將以堅如磐石的信心、時不我待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在攻堅克難中逐夢前行,奮力推動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為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設現代化“生態福地、智造名城”貢獻慈湖力量。

厚植綠色底蘊,爭創“綠色園區”

以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為目標,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打好碳達峰主動戰,加快鋼鐵、鑄造、化工等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加快構建綠色發展新體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持續強化污染防治,深入持續開展高新區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工作,全力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高新區大氣“1+10”管控方案,確保PM2.5等重點指標穩定達標。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開展土壤和地下水調查修復工程,推動園區土壤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加快生態修復,落實新一輪“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努力開創環境保護齊抓共管的新局面。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引導“環保管家”“智慧環保”“環境監督長”發揮積極作用。全面提升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新增綠化、造林面積400畝以上。

原市橡膠廠閑置低效用地爆破拆除現場。邱雪供圖

堅持項目驅動,助推產業倍增

2022年,高新區將以“制造業三年倍增突破年”活動為抓手,做強存量、做大增量,爭取2022年園區工業總產值突破650億,制造業增加值在2021年基礎上實現三年翻一番。

強化招大引強。以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細分領域“專精特新”企業為重點,持續開展招大引強。推進科思新材料、凌瑋科技、東集股份等簽約項目盡早開工建設,緊密跟蹤金星磷酸鐵、華旺三期、常州雙聯等優質大項目簽約落地。全年招引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30個,2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3個,爭取實現50億元以上項目的突破。

突出技改提升。積極鼓勵企業增資擴能,計劃3年實現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4個,新增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10個以上,培育1個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台,爭取用3年時間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

推進項目建設。堅持把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支撐,全面打響有效投資攻堅戰,持續深入開展“七未”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推進皓元醫藥、瑞斯康達、華旺二期等88個省市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爭取早日竣工投產。對投產企業開展摸排,積極幫助協調解決在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約因素,促進企業盡快達產增效。

夯實基礎要素,深化對接融入

2022年,一體化發展仍是“重頭戲”。高新區將進一步夯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寧馬城際鐵路項目征遷掃尾,實施慈湖河路北延工程,貫通慈湖河路與205國道,推進高鐵、高速、205國道和寧蕪鐵路沿線環境整治,全面提升省際主干道路整體環境形象。加速建設動界牌公交樞紐車站,努力實現寧馬兩城之間公交同站換乘、無縫對接。

加大與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合作力度,與江寧濱江開發區、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加強產業協作園區建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制造等產業領域開展合作招商,主動對接滬蘇浙知名高校院所、商會協會,引進一批創業團隊、科技成果中試熟化項目和行業龍頭企業,依托長三角技術轉移聯盟強化“雙招雙引”。

進一步加強與毗鄰地區的合作力度,加強慈湖高新區-江寧濱江開發區產業協作園區建設,與南京江寧區聯合開展生態環保整治、跨區渣土車、城市“牛皮癬”非法小廣告異地源頭管控及兩省交界的違建拆除等城市管理執法協作,改善兩區交界處的環境面貌。

完善創新體系,加大成果轉化

不斷探尋科技創新帶來的無窮力量,2022年,高新區將繼續加快壯大創新創業主體,大力扶持科技創新型企業和瞪羚企業發展,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幫助降低融資成本,支持開拓產品市場,培養一批行業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建立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以上,新增入孵企業30家以上。進一步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研發經費投入協調機制,力爭完成研發經費8.27億元。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高能級新型研發機構,指導企業開展重大項目、人才團隊、創新平台等科技項目申報。2022年,計劃新增市級以上研發機構3家以上,力爭省級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50%以上。新登記科技成果220個以上,高新技術增加值增速在17%以上。

寧馬科創園。邱雪供圖

       強化基建管養,提升園區品質

2022年,高新區將進一步優化園區布局,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以“高效、安全”為前提,加速推進慈湖河東側排水設施完善工程、黑白塘水系、天然河上下游防汛工程、化工危險品專用停車場、界牌樞紐公交站、皓元及智慧小鎮外線等高新區重點基礎配套設施建設。2022年計劃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9個,總投資9.65億元。

堅持建管並重,提升園區內路燈及交通設施等公益性設施的養護和管理水平,持續改善園區環境面貌。鞏固市容市貌環境衛生整治提升成果,強化共建、督查和數字城管作用,持續推動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促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步入常態化長效化軌道。

持續深化改革,提高服務效率

為進一步創優發展環境,2022年,高新區將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常態化運行“皖事通辦”,進一步提升全程網辦事項佔比,提高辦件覆蓋率、“皖事通”注冊等各項數據指標。打造“安康碼+X”便民服務,努力實現“安康碼”在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場更多領域的便民應用。完善豐富企業服務中心功能,探索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加快智慧園區建設,提升服務效率,打造具有更強吸引力和承載力的營商生態。

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探索推行“管委會+公司”等多種形式改革,加快建立更加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更加靈活使用的開發運營機制、更加激勵競爭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系統集成的政策支持體系,切實增強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創優發展功能環境。常態化推進“重點項目專員化服務和“四送一服”網格員全覆蓋,創新實施“政策+中介”服務模式,進一步完善領導班子成員包保重點項目及重點企業機制,構建並完善“線上+線下”的企業訴求受理渠道,對接資源要素,扶持企業發展。

創新強化要素保障。有力有序推進閑置低效用地處置,提升高新區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拓展園區發展空間潛力,2022年計劃完成清理處置閑置低效用地1846.78畝。深化與在馬大專院校合作,在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基礎上,探索雙元制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為園區企業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持續開展“銀政企”對接活動和券商“把脈咨詢”活動,用好政策貸工具和上市挂牌政策,幫助轄區企業實現與銀行機構和資本市場的充分對接。

強化黨建引領,保障民生福祉

2022年,高新區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錘煉廣大黨員干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將對黨絕對忠誠作為黨員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夯實示范引領的黨建基礎,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做到明責、履責、盡責。鍛造擔當作為的干部隊伍,拉高標杆、奮勇爭先,既縱向比、更橫向比,拒絕“躺平”、走出“內卷”,力爭各項工作都能獲得高分、爭先進位。堅持廉潔從政的優良作風,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廉潔意識,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全力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2022年預計新增就業2500人次。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做好常態化預警監測、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等工作。持續深化安全生產“鑄安”行動,開展“打非治違”。大力提升文明程度。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高新區新時代(職工)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完善志願服務隊伍體系,全力推進園區精神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黃瑩 魏臻 褚玉良 王瑜)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