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吳焰

組織現場調研,反復修改方案,分門別類解決居民難題——

二裡社區動遷記(基層治理新實踐)

本報記者 吳 焰 游 儀
2021年12月20日07: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 2021年12月20日 第 11 版)

二裡社區居民有序選房。黃鶴鳴攝

天蒙蒙亮,鬧鐘剛響,夏娟娟一骨碌翻身起床,出門直奔安徽淮北市濉溪縣濉溪鎮二裡社區養老服務站。幾天前,她和同村組的代志啟約好,看誰能當“簽約第一人”。

隊伍很長,都是熟面孔。“都這麼積極?看來我這第一沒戲了!”一邊和熟人招呼,她一邊打聽:你打算選哪處房?

按照濉溪縣政府發布的公示,從12月6日起,二裡社區居民可以開始簽動遷選房草簽協議。截至12月18日晚,二裡社區680戶人家已經有648戶選好了房,其中560戶草簽了選房協議。

這段時間每天都緊盯簽約進度、現場調度的濉溪鎮黨委書記陸鬆平,忙得嗓子都啞了。看到簽約情況,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困 局

新老城區棚改政策有差異,方案懸而未決,改造計劃兩度擱淺

“這個安置簽約,我們盼了5年。”手握草簽協議,代志啟心情有些復雜。

二裡社區居民曾兩次與棚戶區改造計劃擦肩而過。

二裡社區由村改居而來,是典型的城中村,原轄4個村組。一條鐵路穿村而過,鐵道以西的彭庄是新城,許多年前就完成棚改。鐵道以東的二裡、三裡、馬圩是老城,足有250畝地,住著680戶人家1680人。這裡的房屋,多是上世紀90年代村民自建房,時間一久,牆體裂縫、牆面脫落,隱患不少。

2016年,二裡社區地塊納入棚戶區改造規劃。不過,因新老城區棚改政策有差異,不少居民心裡不平衡。

夏娟娟一家四口住在120平方米的自建房,兩個兒子,一個初中,一個小學。當父母的,誰不想孩子居住環境好些?但瞅瞅新城的棚改政策,心有不甘。“不合適!”

也有贊同的。老支書趙太山很積極。他自有盤算:早簽不就能早改善居住條件嗎?

贊成的群眾是少數。征求意見時,包括夏娟娟在內的約2/3居民,都要求按彭庄的征收補償標准。於是,棚改方案未再推行。

這些年,鎮裡也會安排一定經費,用於二裡社區基礎設施維護和衛生保潔。但幾年過去,周邊高樓拔地而起,馬路拉直、環境變美,二裡社區卻不見起色。

二裡社區6條干道還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用居民話說,買個雞蛋回家路上都能顛碎。沒有排水系統,1000多人隻能共用4個公廁,沒人打掃,環境堪憂。鎮裡計劃安裝供水系統,但每家3500元的入戶費,遭到大多數人反對,寧願用家裡自備井取水生活。碰上連續下雨,水質受污,打上來的水也變得混濁。

2020年,縣裡再次就棚改方案征求群眾意見。這次,贊成者明顯多了,但仍不過半數,棚改計劃再度擱淺。

經濟條件較好的代志啟一家,在外租了房子。夏娟娟和1000多名居民,則繼續留在二裡社區,喝著自家井裡打上的水,每天深一腳淺一腳地奔波在“水泥路”上。

破 局

召開會議、現場調研、專題調度,確定“長短結合”的動遷方案

“這事兒總不能這麼拖著吧。”二裡社區的問題,引起了一位老人的關注。

他叫劉吉啟,出生於1933年,參加過抗美援朝,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退休前在淮北煤礦企業工作,現在家住淮北市區。二裡社區是老人的原籍地,小女兒至今仍是二裡社區居民。

2019年7月中旬,老人提筆寫信,反映二裡社區環境臟亂,建議有關單位盡快採取消毒措施。信件通過信訪系統,一路批轉到市、縣,最后交辦到鎮裡。鎮裡對此高度重視,立即採取行動、組織開展環境整治。半個月后,受理情況就通過上門回訪反饋給了劉吉啟,老人在回執上寫下“滿意”。

但道路差、房屋危、如廁難、飲用水衛生等問題,並未得到根本改變。

鎮裡有苦難言。不動遷,難徹底解決。跑縣裡、上市裡,沒少呼吁:能考慮二裡社區實際,提高土地征收補償標准嗎?

市縣一臉為難:你看,照顧了二裡社區,對其他板塊是不是不公呢?

在淮北市相山區的老公寓樓裡,劉吉啟老人告訴記者,每次寫完信,他就忍不住想:我要是相關部門的干部,該怎麼解決?“老實說,我不知道。”他攤了攤手。

隨著“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安徽省委狠抓落實,力求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目光所至看到問題,耳聽范圍想到問題,所思所想直面問題,所作所為解決問題”“接訪不走過場,寫信真管用”……

這些話深深打動了劉吉啟。今年10月4日,他再次提筆給安徽省委主要領導寫信,反映二裡社區居住環境。這次,作為信訪積案,劉吉啟反映的二裡社區動遷問題被列入重點整改清單中。

10月10日,安徽省委督察室派出調查人員直奔二裡社區,探實情、訪居民、開座談。看到二裡社區群眾的實際困難,大家心裡都有些沉重。

10月11日起,淮北市、濉溪縣連續召開二裡社區整改工作會議,組織多場現場調研、專題調度,認真反省,全力整改。很快確定兩步走方案:先行解決排水、飲用水安全、道路改造、危房排查等問題﹔11月底前,爭取拿出整體改造方案。“長短結合”中,注意節儉節約,避免資金浪費。

擱置5年之久的二裡社區問題,迎來轉機。

解 局

免費供水、整修路面、修繕房屋、合理補償,充分尊重居民意願

去供水點接了兩小桶水回來,董秀芬老人開始和面、做饃,給即將放學的孫子准備晚餐。“通了自來水,饃都比以前甜許多。”老人樂呵呵地說。

二裡社區的問題,既有老百姓天天碰到的用水困難,又有根本性的動遷安置問題。按照“分門別類,長短結合,求實求效”的要求,當地市縣鎮黨委和政府指導推進整改。濉溪縣委書記郭海磊兩個月來把主要精力扑在整改上。

尊重大部分居民意願,設置4處集中固定供水點,組織3台流動供水車,實行免費供水﹔對破損路面,用碎石填補整修,避免資金浪費﹔群眾最煩心的旱廁改建成4座沖水式廁所﹔成立4個工作組,對680戶人家房屋狀況一一摸排,為24戶人家進行房屋修繕,在坍塌房屋周邊懸挂安全標識……二裡社區群眾的難事一一化解。

然而,最根本的還是土地征收的補償安置。既要確保依法依規符合政策,又要讓大部分二裡社區居民接受,難度不小。

濉溪鎮黨委副書記謝東升幾乎天天“駐”在二裡社區。天不亮,他就騎著電動車過來做工作。“除了老年人,二裡社區居民大多8點就去鎮上干活。得趁他們早上沒出門,或是晚上在家時去了解情況。”居民忙著做飯,謝東升一邊搭手一邊介紹。

夏娟娟對公示的征收補償安置草案比較滿意。這次,她早早地迎接工作組入戶測量面積。“早搬新家早享受唄。”7日正式簽約后,一家四口聊的話題全是對搬入新居后的各種憧憬。

12月14日,安徽省委主要領導到淮北調研,來到二裡社區了解整改情況。劉吉啟老人也從淮北市區的家中來到二裡社區,看到眼前的變化,他說:“滿意,我打心裡感到滿意。”

但謝東升不敢懈怠。雖然已有87%的居民簽了協議,但剩下未簽的居民或是自家內部有不同意見,或是一些老人舍不得離開住了一輩子的地方,“得多跑幾趟,多解釋解釋。”了解到有些居民還想在老房子過一個春節,有些居民想裝修新居后再搬,陸鬆平說:“盡管也想早點完成安置搬遷,但還是更多考慮老百姓的意願,給大家多一點時間。”

郭海磊更不敢鬆勁。“二裡社區問題久拖不決,對我們是個教訓。縱然有一些客觀因素,但我們面對群眾反映的困難,是不是真的找到了克難攻堅的辦法?”舉一反三,濉溪縣展開了“深研究、辦實事、強督查、真落實”專項行動,全面排查城中村人居環境,同時新設3個工作組,督辦群眾反映的問題。

(責編:范曉琳、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