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別樣“暑期課堂”讓留守兒童快樂成長

“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朗朗誦讀聲中,37名來自東至縣堯渡鎮梅城村的4至6年級的孩子們,在位於堯渡鎮周村的宏毅學館上了一堂充滿鄉土氣息的文化課。
為了讓留守兒童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收獲的暑假,2021年7月,東至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讓學習更加快樂”暑期田園課堂托管志願服務活動,各鄉鎮累計開設18個田園課堂,招收806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742名。
留守兒童在宏毅學館上課。東至縣委宣傳部供圖
而開設在周村周馥接官廳中的宏毅學館,以東至周氏文化為核心,讓田園課堂托管班具有了新的意涵。
一堂內容獨特的田園托管課
書香廊、周氏文化、吟誦調、歷史典故……這樣的課堂,引人遐想,令人神往。
作為東至縣開展的服務農村留守兒童的一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田園課堂除了為學生輔導作業外,還普遍開設了唱歌、跳舞、繪畫、下棋、游戲、呼啦圈、跳繩和乒乓球等趣味課程。
“田園課堂的課程設置沒有硬性規定,主要以‘快樂學習’為原則,由各鄉鎮根據自身的條件而定。”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李發根介紹,宏毅學館精心設計了一張特色鮮明的課表,把東至周氏文化融入田園課堂,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一次春風化雨的家風教育
東至周氏從蓬門小戶,迅速發展成為給近代中國留下深刻影響的文商並舉的大家族,秘訣就在周氏家風:崇儒尚德、培心正業、清慎開明、勤儉樂濟。
在古色古香、青磚黛瓦、檐牙高啄的周馥接官廳中,孩子們認真地學習、盡情地玩耍。“沒有想到村裡還有這樣的名人和深厚的文化,我非常喜歡這裡……”學生們紛紛表達了對宏毅學館的喜愛之情。
“通過主題研學游,讓孩子們置身於歷史遺存景觀中,每一處景觀的背后都有故事、有主題,這讓孩子們在寫作文時言之有物,寫作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主題研學游授課教師謝忠惠說。
一種矢志不渝的傳承之旅
堯舜文化、周氏文化、陶公文化……東至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中又以周氏文化因譜系完整、文化典籍豐富、建筑遺存狀態良好、歷史名人及學術大家層出不窮而最為系統,具有極大的挖掘與傳播價值。
“家風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至周氏‘百年家風’是東至本土特色文化的瑰寶。精心打造周氏家風系列文化品牌,大力弘揚周氏家風精髓,我們這些周氏文化研究工作者可謂念茲在茲、矢志不渝。”周勝良表示。
據了解,1922年,周氏二代、民族實業家周學熙稟承先人遺願,回到家鄉創辦“宏毅學舍”,以振興家鄉教育,培養人才,造福鄉梓。“創辦宏毅學館,旨在傳承‘宏毅學舍’辦學精神和造福鄉梓的偉大情懷,同時也是為素質教育盡一份力量。”周勝良說:“在新時代,應該教給孩子們一些什麼,讓他們站得正、走得穩?周氏家風早已給出了答案。”(方樹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