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合肥包河:科技點亮少年“航天夢”

2021年07月12日10:2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青少年科技創新與勞動實踐基地。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日前,合肥市包河區“青少年科技創新與勞動實踐基地”項目一期迎來完工,預計今秋正式對外開放。屆時,“包河區青少年科技嘉年華”活動同步啟幕。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近日,筆者前往位於望湖小學洞庭湖路校區的項目基地探訪。

600平方米的開敞物理空間,循著指示標識,藍色背景的宇航員形象宣傳畫首先闖入眼帘。穿越象征星空的“宇宙長廊”,走進展廳,不同型號的中國航天運載火箭一字排開,探月車模型、“飛天”艙外航天服樣品等陳列擺放。再往裡走,各具特色的航天科技實驗室、創客空間開放實驗室、科技創新探究實驗室、科技藝術體驗室連成一排……

“在這裡,中小學生可以了解航天知識和航天文化,並通過沉浸式的科普體驗,喚起科學探索的興趣。”包河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地打出“航天”主題牌,一方面,濃縮前沿尖端科技的綜合性創新,可以為孩子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另一方面,當今國家航天科技人才需求量大,讓更多學生走近航天,有利於后備人才的培養。

科技教育如何能夠具備吸引力、趣味度,同時還不失嚴謹性、知識性?據悉,基地採取PBL項目教學,以《衛星應用與實驗》《火箭應用與發展》《火星上的旅客》等普適性課程為切入點,用“問題”引導孩子們對衛星、火箭、火星探測、月球基地以及3D打印、開源硬件等科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學習,並在寓教於樂中,增強孩子們對航天事業的認同感、使命感。

根據安排,基地開放后,每周一至周五將為全區中小學提供公益性科技課程﹔周末將面向有科學興趣的孩子開展公益性培訓。

不同型號的中國航天運載火箭。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院士專家領銜“顧問團”

“通過老一輩航天科技工作者身體力行、深入淺出的科普教育,更能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大家’務實求真、嚴謹治學、無私奉獻的人格魅力和風范,體會到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背后的艱辛與不易。”據了解,2020年,包河區多所中小學創新德育教育,邀請老院士、老專家與師生“面對面”,鼓勵青少年傳承航天精神,接續航天夢想。

為繼續給孩子們提供更多叩開科學殿堂的機會,此次,基地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國航天科技教育聯盟秘書長周岫彬等6名頂尖專家加盟。同時,基地與十多所重量級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未來,還將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前來授課。

科技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指導能力直接影響青少年科學活動的質量。值得一提的是,該基地同時承載區屬中小學科技教育教師、科技輔導員培訓任務。“下一步,我們計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結對子等方法,與國內科技教育發達的中小學展開交流互動,並以航天為核心實施教研創新,推動校本課學科和航天實踐場景深度融合。”包河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主題教室。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

成立青少年科學研究院、開展品牌科技競賽活動、推廣青少年編程普及工作、推進STEAM與創客教育深入研究、“百名科學家”進校園、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評選……近年來,包河區青少年科普教育蓬勃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成績斐然。

榮譽榜上,第五屆全國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中,包河選手獲獎作品數量佔安徽省獲獎作品總數超過1/4。“科大國創杯”2021年安徽省信息學科普日活動中,包河學子榮獲一等獎13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40項。合肥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包河師生共獲得一等獎39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25項,其中在含金量最高的學生科技創新成果項目中榮獲一等獎20項,居各縣區之首。

據悉,以基地為平台載體,未來,包河區將大力集成高端科普資源進校園,廣泛開展普適性科技創新實踐課程服務,同時成立競賽服務中心,聚焦包括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ansat衛星設計大賽、北斗杯等在內的各類重量級比賽,預計每年春秋學期服務學生不少於14400人次。(王嫣然 蔡茜)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