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加快打造“中國硅谷·無塑蚌埠”

據蚌埠新聞網消息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郵政局主辦的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証推進活動在北京舉行。蚌埠天成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雪郎生物基產業技術有限公司獲得全國首批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証,兩家企業申報的全生物可降解快遞包裝袋等產品受到業內專家和評委的一致好評。
“中國硅谷·無塑蚌埠”。近年來,蚌埠聚焦“減污降碳”總要求,積極謀劃推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加快構建綠色創新體系和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全力打造全面綠色轉型區。今年3月,《蚌埠市禁止、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施行,蚌埠市成為安徽省首個制訂禁塑規定的城市,全市推廣使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產品的力度進一步加大。
此次獲得全國首批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証的兩家企業,去年其生產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生物基可降解購物袋、垃圾袋等產品就已經入選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名單。據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綠色包裝領域,蚌埠市充分結合蚌埠市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地方特色,採取了一系列支持推廣舉措,不僅推動省郵政公司將蚌埠市環保快遞袋產品列入其全省集中採購目錄,促成韻達總部與蚌埠天成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250萬隻的環保快遞袋採購合同,還支持引導蚌埠市相關企業與交易平台對接合作,在浙江青浦快遞物流裝備物資集中採購交易中心推廣生物基可降解環保快遞袋和其他環保制品。如今,在蚌埠的各快遞點,全生物可降解快遞包裝袋的使用已日趨普及。“營業部每天出口件數約三四百件,除去寄件人自行包裝的快件以外,公司自己使用的100%是可降解快遞袋。”中國郵政蚌埠分公司龍子湖區營業部負責人介紹。
禁塑的背后,是蚌埠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的強力支撐。經過多年持續發展,蚌埠市在生物基新材料產業方面,已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打造了一批重要的國家和省技術創新平台,建有院士(博士后)工作站6個﹔攻克了高光學純乳酸制備、丙交酯純化、聚乳酸合成等技術難題,集聚了呋喃基材料、納米纖維素、MDA無醛添加劑等一批科技成果﹔累計制定國家標准17項、行業標准4項、地方和團體標准3項,累計授權發明專利436件、省級以上科技成果25項,形成了以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呋喃聚酯、聚氨基甲酸酯、納米纖維素等生物降解材料為核心,以吹膜、注塑、紡織、醫藥、板材等下游應用為方向的“四聚一素”產業發展體系。當前,蚌埠市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俞書宏院士項目團隊達成合作協議,加速重大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在實現技術突破的同時,蚌埠市還注重龍頭企業的引領。近年來,以安徽豐原集團為龍頭的行業骨干企業,全面打通了聚乳酸生產工藝,建成了聚乳酸全產業鏈,建設了全球最大聚乳酸生產基地,現已集聚規模以上企業316家。當前,安徽豐原集團正不斷拓展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終端應用場景,延長創新鏈條,已開發出服裝、包裝袋、餐飲具、農地膜等200余種下游應用產品,順利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唯一供應商。
如今,蚌埠市正大力實施生物基擴能提速行動,努力構建可降解替代塑料制品、紡織服裝、現代醫藥、生物化工、綠色食品等生物基全產業鏈發展體系。今年1至5月,蚌埠市聚焦硅基、生物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85個,同比增長39.3%,協議總投資627.5億元,PLA無紡布生產基地等重大項目成功落地,為打造“中國硅谷·無塑蚌埠”注入了新的更大動能。( 顧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