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6月3日電 (韓震震、王銳)充滿現代感的玻璃建筑,看著很像城市高端寫字樓,裡面卻是科技感十足的蔬菜無土栽培﹔佔地1000畝的循環農業示范園,不但解決了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還持續向外輸出黑臭水體治理的“生態秘方”……走進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智慧農業、循環農業令人大開眼界,而這也不斷引領著當地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現代化玻璃溫室內,工人正在採摘黃瓜。人民網 王銳攝
蔬菜住進“高端房”,無土栽培門道多
玻璃建筑高大明亮,地面干淨整潔,雖然外面夏日炎炎,但裡面還是舒適宜人,走進安徽鳳台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產業園,蔬菜無土栽培正展示著無處不在的高科技。
一說起種菜,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泥土中綠油油的蔬菜,可在這個產業園裡,卻一點土都看不見。
生菜種在架子上,既美觀又實用,可以根據蔬菜大小調節間距,下面也有管道隨時輸送水肥。串收小番茄像葡萄一樣垂下枝頭,蜜蜂會根據室溫情況,自動飛出授粉,讓果實好看又好吃。
玻璃溫室內正在生長的串收小番茄。人民網 王銳攝
“這裡的蔬菜種植是椰糠當作土,水肥一體化,同時通過全天候氣候控制系統,為蔬菜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負責產業園承建及運營管理的,是安徽州來綠港智慧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生產管理負責人賈旭東介紹說。
安徽州來綠港智慧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慶榮介紹,產業園的玻璃溫室生產面積是28萬平方米,目前在亞洲是最大的,每畝產量6萬斤,是傳統種植的十倍左右。
“這種種植方式節省了水、肥、農藥,還可以達到高產、高效、高品質,做到了綠色環保、無公害。”蔣慶榮介紹,下一步,公司將以園區為依托,採用綠港的“1+X”產業發展模式,為地方政府、企業、農民面臨的困境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皖北及周邊地區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
正在進行循環農業測試的中山杉。人民網 王銳攝
畜禽污染全化解,循環農業有“秘方”
5月初,桑葚熟了,位於鳳台縣鳳凰鎮崗胡村的潤航生態循環農業科技示范園內,不少游客帶著孩子前來採摘。
新鮮的桑葚甜美多汁,令人印象深刻,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這片土地下面布滿了管道,物聯網也是隨處可見,“豬—沼—水生蔬菜—無公害果蔬”的生態循環每時每刻都在進行。
“我們種桑樹,一方面是沼渣可以再利用,一方面桑葉很適合做豬飼料,桑葚採摘只是順帶做一下。”安徽潤航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杰介紹,公司2011年開始養豬,為解決好養殖中的污染問題,重點研發養殖場糞污的資源化利用。
走進潤航生態循環農業科技示范園,能發現這裡的上千畝地被分成很多小地塊,除了桑樹外,大部分都是水田,裡面種植著水芹、中山杉、荷花等十幾種水生植物,水中還養了黑魚、泥鰍、黃鱔、龍蝦等。
循環農業帶動桑葚採摘。人民網 王銳攝
“這些都是正在進行的各種實驗,我們要驗証水生植物的吸污能力,並分析每塊地的經濟效益。”安徽潤航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孫春介紹,豬糞經過黑膜發酵后,會產生沼氣、沼液、沼渣,其中沼氣可以自用,沼渣可以肥田,但沼液利用一直是個難點。
如何解決沼液的綜合利用問題?該公司先后與中國科學院亞熱帶生態農業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研發利用水生高效經濟植物及處理模式,申報發明專利20余項,並獲得了成功。
王杰介紹,通過園區的管道和物聯網系統,公司可以實時監測水田營養成分,並通過自動化控制,將經過配比的沼液送到水田,在解決沼液問題的同時,也促進水生植物生長,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不往外排一滴污水,實現了養殖場糞污的資源化利用。目前,這項技術已經被不少城市選擇,在城鄉黑臭水體,以及湖泊、河道生態治理中發揮作用。”王杰說。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