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經開區:汲取“紅色動力” 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年05月20日11:56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期,安慶經開區學黨史、開新局,汲取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動力,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抓項目、促發展,切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紅色動能”。一季度,實現GDP同比增長19.7%,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41.6%。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3個,總投資72.84億元,其中首位產業項目8個,10億元以上項目3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力學篤行 全力以赴抓招商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招商部門依托圖書角定期組織黨員開展讀書交流分享會,一起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做到深學深悟,常學常新,營造人人向學、人人思項目、人人議項目、人人為項目的良好氛圍。每一位招商工作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加強學習,補充“精神食糧”,從百年輝煌黨史中總結經驗、方法,汲取智慧力量,堅持為招商企業辦實事,真心誠意為招商企業解決用工、金融、政策兌現等各類難題。

“福萊克斯發動機項目鋼結構已經進場施工,網架在吊裝﹔豐格新材料二期主體完工,混凝土已澆筑﹔智租項目2號、6號、7號廠房正在鋼構外牆施工,3號廠房正在主體鋼構吊裝﹔朗賢項目已完成方案圖紙設計,正按照時序進度推進……”調度會上,安慶經開區招商部門各項目聯絡員匯報重點項目進展情況,明確下一步抓項目進度、項目服務工作方向。

安慶經開區牢固樹立“抓招商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今年以來,招商引資部門實行挂圖作戰方式,將2020年全區招商引資開工項目和2021年新簽約項目制作表格挂牆作戰,每周跟進項目進度及外出招商次數,並倒排招商計劃,挂圖作戰,精准招商。

跟蹤服務好在談項目庫中所有項目,將這些項目個個轉化為簽約落地項目,並不斷充實在談項目庫,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全力推進在建項目建設,是安慶經開區挂圖作戰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安慶經開區組建了15個招商小組40余人,精准出擊,到上海、杭州、常州、蘇州、無錫等長三角城市開展招商工作。建立專人對接項目工作台賬,實行“保姆式”服務,加大跟蹤對接力度,確保引資成功率。對於推進較慢的項目,實時跟進,了解企業存在問題,幫助推進解決,直至項目落地投產。

以學促干 優化營商環境跑在前

安慶經開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當好服務企業發展的“店小二”,靠前服務,以扎實的工作舉措為項目建設提供優質服務,推動新簽約的項目早日落地建設、投產達效,在優化營商環境行動中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做實。

在安慶經開區,從考察、洽談、簽約到落地投產,全程都有專人對接,協助辦理各類手續,主動靠前服務。在5月7日召開的招商引資集中簽約項目要素對接會上,經開區首批集中簽約14家招商引資項目負責人與政府職能部門齊聚一堂,面對面聽心聲、集建議、解難題,“店小二”與企業正式對接。

“這個項目要素對接會,讓我們充分地了解了企業入駐經開區的相關流程以及手續,明確了項目的對接聯系人,方便了我們后期項目的推動。”寧波創躍園林工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洪發表示。

為服務好剛簽約的項目,經開區還為每個項目制定了個性化的辦事清單,一次性告知項目需辦的主要手續,安排了行政審批局4名副局長為項目“店小二”。

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張曉勇介紹:“每人分別對接幾個項目,為項目提供從簽約到開辦、落地、建設、竣工、投產等全過程的幫辦代辦服務。比如說開辦審批手續、政策申報輔導、項目進場后的現場協調等等,凡是項目需要的,都是我們的工作內容。”

學做合一 深化“四送一服”

連日來,經開區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推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深化“四送一服”,點對點走訪企業,傾聽訴求,採取最及時、最有效的措施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5月13日下午,在安徽京安潤生物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廠房內,產線主設備已在調試,該公司董事長史佳林指著一旁嶄新的配電箱,高興地說:“經開區管委會很快為我們添設了電力增容線路和設備,新增電力供應,工作人員細致高效的服務也為公司下一步投產達效增添了信心。”

安徽京安潤生物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從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及其應用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技術公司。此前,經開區“四送一服”工作組在該公司走訪時,了解到廠房配電間供電容量嚴重不足。

“企業開工在即,電力增容問題,直接關系到公司是否能按照計劃投產。”項目服務專員田東升了解企業問題后,馬上與供電公司聯系,提交電力增容的報告,同時督促相關部門對配電設備、供電線路進行安裝。

通過走訪了解、高效對接、提交報告、督促施工的高效服務模式,僅10余天時間,公司電力增容圓滿完工並投入送電,項目用上電,各項工作按照時序推進,5月底將投入生產。

自推進“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經開區指派124名干部對接服務企業249家,對區內“四上”企業及高成長性企業實行全覆蓋走訪、多角度服務。組織召開政策宣講會9場次,參與企業54家,走訪對接服務企業和項目266次,答復和解決問題共計72個,精准服務實體經濟。(汪晶)

(責編:范曉琳、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