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亮大山深處的幸福生活

——安徽太湖縣供電公司推動電網改造升級

2021年05月20日16:16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5月13日,安徽太湖縣供電公司組織17名施工人員全力推進彌陀鎮境內兩條10千伏線路改造升級,以保証移交后的原小水電供區居民夏季用電不受影響。從接手時北中、百裡、彌陀(含劉畈鄉4個村)等鄉鎮的3個小水電供區線路和台區的混亂不堪,到如今電網改造后的規范有序,太湖縣供電公司廣大參建員工不辭勞苦,用腳板踐行著責任擔當,用智慧和汗水“電”亮大山深處百姓的幸福生活。

可靠電讓美夢成真

5月5日,立夏。在太湖縣北中鎮玉嶺村茶葉加工廠內,成批的夏日粗茶已替代春季香茗,成為茶葉生產的“主角”。車間內機器運轉,工人忙碌。

3月24日,新茶剛吐嫩芽,太湖縣供電公司北中中心供電所開通綠色通道,專門為玉嶺村集體茶葉加工廠組立電杆6根,架通了400多米長的10千伏線路,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200千伏安茶廠專變的安裝,保証春茶制作上市。

5月7日清晨,北中鎮玉嶺村黨支部書記張禮國來到村集體茶廠,廠房內的繁忙景象,令他備感欣慰。一年前,一山之隔的湖北省英山縣的電網,曾讓多少玉嶺村村民羨慕不已。雖然村挨著村,戶連著戶,電網狀況卻是天差地別。以前,遇到惡劣天氣,倒杆斷線在玉嶺村時有發生,玉嶺村村民隻能眼巴巴地望著英山燈火通明而嘆息。

如今,電網堅強,美夢成真。張禮國給筆者算起了村集體增收賬。村集體茶廠正式交付使用兩個月內,加工各類茶草1萬余公斤,收取加工費近3萬元。茶葉加工收入加上村集體光伏發電站的發電收入,今年村集體收入有望突破30萬元。此外,村集體佔股60%的400畝茶園,正處於生長期,預計一年后每畝增收1000多元,不出兩年,村集體收入保守估算至少在50萬元以上。

“村集體的收入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而且開始謀劃自己的茶葉品牌。”張禮國笑著說。

新電網帶來全新生活

初夏的陽光照射在響水崖水庫的水面上,映照出碧綠的波光,近山陡嶺披綠,山花搖曳。

距離響水崖水庫不遠處,百裡鎮葉榜村響水組8戶人家22口人散居在鵝公包山腳下,全組一半村民外出務工。

58歲的薛長春一家2019年底順利脫貧,如今他依靠採茶、養牛不斷增收。

“組裡先是從響水崖電站接電,由於水庫庫容過小,小型發電機組也是有一搭沒一搭地發電。前幾年電站停發了,村民們用電沒了著落,隻得重新用油燈照明。”薛長春介紹說。

2020年,太湖縣供電公司為葉榜村新建10千伏線路1千米、低壓線路2.3千米,新立電杆47根,投入資金41.7萬元建成投運了響水2號台區,僅為響水組8戶人家提供電能。看著門前架設的新電網,薛長春不禁感嘆:“咱們組的用電真是沾了供電公司的光,還是黨的政策好啊!”

懸崖邊上的4處台變

劉畈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劉鄧大軍召開的高干會議舊址就坐落在這裡。

栗樹村位於劉畈鄉西南部,與湖北毗鄰,地處太、宿、蘄三縣交界的山坳裡。通往山頂人家的一條寬3.5米的水泥路蜿蜒盤旋,一側緊貼山崖,另一側是深澗險壑,令人生畏。

栗樹村栗樹組183戶村民散居在大山深處,小水電未改造之前,栗樹1號台區50千伏安變壓器供70戶人家用電,供電半徑達1.6千米,電壓質量低,連末端用電客戶家中的電燈都無法點亮。

山裡可耕作的土地資源稀缺,老百姓蓋房子都得炸山填凹,彌陀供電所在進行線路改造施工時,為了不佔用鄉親們的土地資源,將栗樹組4個台區台變位置選在懸崖邊上,施工環境異常惡劣。四周是陡山,水泥路寬度有限,大型機械無法開上山,供電員工隻能用鏟車一根根地運送電杆,一天最多時運送6根。開挖杆洞,全靠人力。供電員工在進行10千伏線路放線時,因處於峽谷山澗,隻得動用無人機牽引繩索,才能完成線路架設。歷時4個月,線路改造終於在2020年國慶節后順利完成。

當地老百姓連連稱贊:“群眾不出工不出力,供電員工沒佔用一分可耕種的山地,當年劉鄧大軍的好傳統、好作風,又回到了群眾中間……” (施鳳 胡曉延)

(責編:劉穎、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