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勇當時代先鋒

2021年05月17日06: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安徽明光市明光街道志願者在“老牆根”下為學生講述紅色故事。王緒波攝

圖②:安徽合肥市廬江縣白湖鎮舉辦活動慶祝建黨100周年。夏必俊攝

圖③:2020年7月,安徽白湖防汛搶險現場。夏必俊攝

矗立在巢湖岸邊的渡江戰役紀念館和安徽創新館。資料圖片

淮北礦業集團高級工程師楊杰——

礦井下矢志創新創造

本報記者 田先進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首屆江淮十大杰出工匠……扎根煤海37年,淮北礦業集團高級工程師楊杰,從普通的礦業工人做起,逐漸成長為行業技術領軍人。

2002年,楊杰所在的礦井安裝一套高壓變頻提升電控系統后,變頻器的工作始終處於不穩定狀態。咨詢廠家后得知,採用傳統的安裝方法不能滿足新設備需求。針對問題,楊杰設計出一套新的連接裝置,避免了對設備的損傷,同時又方便拆裝、維修,每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百萬元。

“我一直認為,工作是創新的源泉,問題是創新的契機。”對楊杰來說,每一個問題的發現、排除,都啟發了一項新的發明創造。

2013年,楊杰牽頭組建黨員創新團隊,成功研制出煤礦風井DNZJGS—01型多功能智能靜壓供水控制裝置。該裝置在保証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實現設備自動化控制,直接減少4個用工,滿足企業減員提效的發展需要。

37年來,楊杰實施大小革新項目230多項,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過億元,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億元礦工”。

作為一名黨員,楊杰對自己的技術經驗毫無保留,利用業余時間編寫多部書籍,印發給工友學習。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勇於創新,甘於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發光發熱。

黟縣洪星鄉紅光村黨支部書記金玉琴——

大山裡帶領鄉親脫貧

本報記者 游 儀

從貴州福泉到安徽黃山,金玉琴花了一年時間,學會了黟縣方言。28年前,這個布依族姑娘遠嫁到黟縣洪星鄉紅光村。從外來媳婦到村黨支部書記,在她的帶領下,村子脫了貧,鄉親們也闖出了大山。

走進紅光村,茫茫竹海,滾滾茶山,小橋流水,粉牆黛瓦。而過去的村子,河面搭個小木板,水一淹村民組間就斷了路﹔山多林又密,上山採茶挖筍,得花一個多小時……

村民的難處,金玉琴看在眼裡,急在心裡。2011年剛上任,她就下定決心:修路建橋!四處奔走,籌措資金,親自上手,設計改道。終於,2014年,村裡修好了兩條路、一座橋。“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上山隻要十幾分鐘,進城採買也方便了不少。”村民湯建生笑著說。

要想錢袋鼓,還得產業旺。望著廣袤的林場,金玉琴在特色產業上動起了腦筋,“種黃精、栽香榧、開茶園,黨支部帶頭,領著老百姓一起干!”通過走“黨支部+企業+基地+貧困戶”的路子,村子在2016年脫貧,去年村集體經濟達到了近21萬元。

當上黨代表后的金玉琴,還在村裡設立了黨代表工作室,每月10日定期接訪村民。“老百姓遇著矛盾糾紛,都習慣來找我解決。”如今,工作室已解決村民各類生產生活問題240多件。

蚌埠市公安局特警張劼——

火海中淬煉為民情懷

本報記者 徐 靖

“砰!”

一聲巨響,火光沖天,強大的爆燃氣浪襲來。身上鑽心般疼痛,43秒鐘,張劼想了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想。

2016年1月5日18時許,已經下班的安徽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一大隊二中隊中隊長張劼接到指令:某地住戶呂某某在家中堆放了若干液化氣鋼瓶和汽油桶,揚言要引爆居民樓。

警情危急,張劼等5名特警精兵承擔現場突擊攻堅任務,在多次對門撞擊破拆后,張劼第一個沖入屋內,將嫌疑人扑倒在地。而此時,屋內的液化氣已經被點燃。

當消防戰士把火扑滅,把張劼救起時,他全身30%的面積已經深二度燒傷。而安然無恙的,是樓內48戶200多名居民。

歷經多次手術,張劼脫離了生命危險,並以鋼鐵般的意志,經歷了漫長的恢復期。如今,他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從警17年,張劼先后榮獲時代楷模、首期全國公安楷模、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中國好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榮立三等功兩次。張劼所帶的中隊,榮立集體三等功兩次。“如果以后遇到這種情況,我還會義無反顧沖上去。”張劼說。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7日 第 11 版)

(責編:關飛、李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