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晨練效果好?適合運動的時間你選對了嗎?

2021年05月07日15:30  來源:新華網
 

  生命在於運動,人們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許多人天沒亮就起床鍛煉,認為活動筋骨后能行氣活血、強健體魄,為忙碌的一天做好准備。那麼這個時間鍛煉身體真的好嗎?

  太早運動對身體無益

  其實太早運動對身體無益。清晨太陽未升或剛升,植物光合作用不足,氧濃度相對較低,且經過一夜的城市廢氣積累,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建議還是在太陽升起后再進行運動鍛煉。

  此外,有專家指出,人體血壓在早晨6點至8點迎來第一個高峰期,運動會增加心臟負荷,升高血壓,尤其對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不宜太早進行體育鍛煉。

  若想早上鍛煉,建議以和緩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早操、太極拳等,不宜進行劇烈運動。

  中午運動易影響下午狀態

  若在這個本應養精蓄銳的時間運動,會使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變得活躍起來,毛細血管會擴張,心臟功能、心血管功能會處在較高的工作狀態,肌肉、內臟系統也都會處於高強度的運轉中。在運動完30至40分鐘后,運動帶來的效應會消失,身體也會處於相對疲乏的狀態,從而給下午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

  專家提醒,人體自我修復所需的時間是恆定的,隻有保持足夠的休息才能使人體的新陳代謝保持平衡,如果休息時間不夠,並長期過度透支自己的身體,也是對健康有害的。

  傍晚鍛煉效果較好

  在機體對運動的反應中,生物鐘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體體力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受機體“生物鐘”的控制,一般在傍晚達到高峰。比如,人體新陳代謝率在16:00到17:00達到高峰,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也達到最佳狀態﹔心臟跳動和血壓的調節在17:00到18:00間最平衡,而身體嗅覺、觸覺、視覺等也在17:00到19:00間最敏感。

  專家建議剛開始可以進行一些舒緩不流汗的運動,如拉伸為主的瑜伽、散步、太極等。熱身到達一定程度后可選跳舞、快走、慢跑、游泳等,在燈光好的廣場還可打乒乓球、羽毛球等。此外,晚上鍛煉與睡覺的時間間隔應在2小時左右,至少不低於1小時。

  什麼時候健身最科學?

  專家表示,人體的最佳運動時間段有兩個:一個是上午10點到11點,早上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汽車尾氣含量較高,陽光照射之后這些物質會逐漸消散,10點左右的空氣質量較佳,適宜戶外運動﹔一個是下午4點到6點,人體的體力一般在傍晚達到高峰,此時運動效果最佳。(郭童)

(責編:劉穎、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