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安慶市公安局永安派出所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側記

 陳浩、王曉飛

2021年04月30日17:3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4月21日,安慶市民蘇杰來到該市宜秀區政務服務中心。他徑直走到宜秀公安窗口,從挎包中掏出遷移戶口所需的全部材料,一股腦地交到戶籍民警手中。“戶口終於能遷到新家了!”這一刻,他等了5年。

買房落戶,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對於蘇杰和安慶逸龍灣小區的其他800多戶居民而言,卻很棘手。原來,小區周邊尚在開發,道路還未命名,這意味著小區沒有標准地址。按照有關規定,這種情況下,居民無法將戶口落至家庭戶,隻能挂在社區的集體戶下。

永安派出所一角。人民網 王曉飛攝

落集體戶,雖然在子女就學等社會事務上與家庭戶沒有區別,但小區業主們紛紛表示:“拿出多年積蓄買一套房子,結果戶口暫時隻能落在社區集體戶,心裡膈應得慌。”蘇杰說,不少業主和自己一樣,選擇把戶口留在老房子中,不遷到當地社區。

從2016年到現在,戶口遷移一事,一耽擱就是5年。期間,著急的不僅是逸龍灣小區的居民,還有宜秀公安分局永安派出所的民警們。

“問題的症結,在於這個事情需要多方聯手推動,單單依靠派出所,解決不了。”永安派出所民警告訴記者,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所裡注重知行合一,強調實效化。說白了,就是從“黨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為群眾解決戶口遷移一事,又一次被提上議程。

所裡解決不了,就協調相關單位。遇上困難,就求助上級部門。今年3月24日,宜秀公安分局聯合區民政、國土部門踏勘逸龍灣小區門前道路,並將其預命名為“樂業路”,落戶難題由此從根源上得以解決。

走出政務服務中心,蘇杰的臉上難掩笑容。

“群眾的事,就是我們的事。”記者了解到,永安派出所轄區面積大,流動人口多,大市場、醫院等糾紛高發業態密布,接警量位居城區前列。“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我們針對案件高發領域,圍繞群眾反映的痛點、難點發起攻堅,用實際行動為群眾辦實事。”

4月19日,安慶市民孫女士度過了一個揪心而漫長的下午。

她是安慶一家企業的會計。當天下午3點,她接到“老板”的QQ信息,往一個指定賬號轉了20萬元。2分鐘后,老板本人收到轉賬提示,打來電話詢問為何私自轉款。這時,孫女士才意識到,遇著電信詐騙了,遂報警。

在110接線員的指引下,她第一時間來到永安派出所,將相關材料、信息提供給駐所刑警中隊民警。隨即,接警民警聯系市局反電詐中心。沒多久,騙子的銀行卡就被凍結了。目前,20萬元的返還及案件偵辦工作正在進行。

“如果不是民警的迅速反應,這20萬塊錢可能就落入騙子口袋了。”孫女士感慨道。

派出所,是群眾的“平安港灣”,也是踐行“有困難找警察”的前沿陣地。永安派出所負責同志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下一步,在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中,全所將以提升學習成果轉化為目標,著力解決居民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為轄區安全和發展提供堅強保証。

為感激民警幫助找回走失的老父親,安慶市民齊衛華給永安派出所送來一幅錦旗。人民網 王曉飛攝

採訪當天,安慶市民齊衛華將一面錦旗送至永安派出所。就在4月中旬,他的老父親不慎走失,正是在永安派出所、楊橋派出所的通力合作下,才找了回來。“要不是他們,后果不敢想。”齊衛華一邊將錦旗遞到民警手中,一邊哽咽地說。錦旗上,“急人所急,盡職盡責”8個大字,閃閃發光。

(責編:吳西露、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