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包干”到“加油干”

鳳陽縣小崗村奮力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2021年04月27日11:3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16年4月25日,農村改革座談會在小崗村召開。五年來,小崗村廣大干部群眾始終聚焦“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這條主線,牢牢抓住、緊緊抓好“三農”工作,加速推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小崗村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末的16169元躍升至2020年末的27600元,增幅達70.7%﹔村集體經濟收入從680萬元增長至1160萬元,增幅達70.6%。小崗村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並成功獲批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從“大包干、抓生產”到“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這片熾熱的土地上,“小崗村”正向著“小康村”的目標加速奮進,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黑土地”變“幸福田”,塑形高質高效新農業

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紅線,努力克服小崗村少雨缺水的劣勢短板,積極探索小崗村農業現代化的方法路徑,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小崗村的“黑土地”結出更多的“幸福果”。

基礎建設標准化。持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在先后完成4300畝高標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馬家壩水庫清淤擴容、“引水上崗”等工程的基礎上,2020年投資近3000萬元,完成9000畝田園綜合體高標准農田改造治理項目,通過對“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完善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格局,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實現“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全覆蓋,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一戶一塊田”目標,進一步釋放農業生產的“細胞活力”。

主體培育人性化。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更多農民能夠成為、樂意成為土地的“當家人”。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程夕兵於2017年12月成立了家庭農場,流轉土地590畝,后又建設了農機大院合作社。2020年初,程夕兵通過民間渠道籌資50余萬元,新建了1800多平方米的倉儲用房和工廠化育秧設施,可由於建材漲價、種糧收益慢,老程不得不背上了每月近2萬元的還款負擔。整天愁眉苦臉的程夕兵很快引起了村委會的注意,經過縣委、縣政府的協調,鳳陽縣小溪河鎮農村商業銀行通過“復工復產貸”及時為老程增加授信,辦理了70萬元的貸款,並給予貼息后4.55%的優惠利率,大大減輕了老程的還款壓力。

品質提升規模化。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擺在首位,一方面,小崗村與安徽農墾集團、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分別達成深度合作,建成佔地148畝的安徽農墾小崗生態業綜合服務中心和佔地515畝的北大荒安徽小崗村現代農業示范區﹔另一方面全面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模式和部頒二級米標准水稻新品種晶兩優華佔、晶兩優1212等糧食新品種,指導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嚴格執行農藥安全生產間隔制度,健全生產記錄檔案,採取深耕鬆土和秸稈還田技術,推動全村農藥和化肥使用量逐步實現負增長。以程夕兵家庭農場為龍頭,在全村逐漸推開在插秧機上加裝側深施肥裝置的新模式,肥料利用率提高20%,不僅使每畝節省成本25元,還能使畝均產量提高50斤以上。

價值賦能產業化。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先后引進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盼盼集團、國內唯一具有蒸谷米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安徽蒸谷米公司:盼盼集團在小崗村工廠投產了8條生產線,其中新開發的黑豆面包主打小崗本地黑豆品牌,2020年消化本地黑豆8萬多公斤﹔蒸谷米公司陸續將產品、設備、種業等相關研發中心遷至小崗村,建立起一條從研發、種植到生產、銷售的完整“小崗產業鏈”,2020年在小崗村黑土地上產出的水稻,一半以上都被蒸谷米公司定向收購,收購價格也高出市場價5%—8%。農民的收入增加了,更樂於高標准開展種植,企業產品品質也更有保障,形成了企業反哺種植、種植促進生產、生產帶動銷售、銷售提升品質的良性發展閉環。

“土包包”變“桃花源”,建設宜居宜業新鄉村

緊緊抓住生態宜居這個關鍵,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小崗村建設始終,積極對標國內先進地區,探索更加文明、更加高效、更加低碳的新路徑,全面改善和提升小崗人居環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公共基礎服務品質,讓小崗“鄉愁”不再“愁”。

建成和諧“居民區”。2020年以來,大力推進石馬小區3期住房、核心區生態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建設,99%的村民實現小區集中居住,開展“美麗庭院”創建行動,打造一戶一品、一戶一景、一戶一韻。將小崗村劃分為3個網格,全面推開“雪亮工程”,將村庄周邊的37個視頻監控聯網接入中心,實現治安防控“全覆蓋、無死角”。組建包含村干部、公安民警、老黨員、青年團員等在內的10余支群防群治隊伍,成立小崗村義務調解委員會,由老黨員、老村干、老退伍軍人等組成,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群眾有事“動動嘴”、干部主動“跑跑腿”,實現“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村”的鄉村治理新局面。

奏響能源“智慧曲”。投資5261萬元,實施小崗村美麗鄉村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第一階段工程目前已全面開工,預計2021年5月完成建設。建成后,項目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1187萬千瓦時,農光互補等項目將實現年均發電量1310.14萬千瓦時,社區、大包干紀念館、沈浩紀念館、景點車站等處全部配置智慧路燈和智慧座椅系統,沈浩紀念館、養老院等全部採用地源熱泵系統供冷供熱,農光互補種植區域建設集裝箱式光伏植物工廠,其空調系統、LED燈照明系統、水系統等全部採用清潔能源,項目全部完工后,小崗村將實現100%清潔能源消費和供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將達到100%。

辦好文明“紅白事”。召開小崗村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小崗村移風易俗村規民約(試行)》等制度,村委會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小崗村“美德銀行”,嚴崗、石馬、小崗3個片區分別成立紅白理事會,對“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簡辦”的家庭,在“美德銀行”每次積100到200分,並視情由村委會委托紅白理事會贈送花籃,“美德銀行”積分可在指定超市兌換商品﹔對違反村規民約的家庭,扣發年度分紅和村集體相關福利待遇,並取消參加村集體年度各類評優資格。自2020年4月1日正式執行以來,全村已有53戶家庭按規定標准辦理紅白事,並通過“美德銀行”積分兌換價值8000元的生活用品,真正樹立起了婚喪嫁娶新風、孝悌和睦家風、文明和諧鄉風。

架起民生“連心橋”。在小崗衛生院同步開展“廁所革命”,抽水馬桶全面替代了過去臟亂差的旱廁﹔加快綜合醫改,為小崗衛生院安裝遠程診療服務系統,引進科大訊飛智醫助理技術,落實落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師持一體機常態化走村入戶,為群眾免費檢查血壓血糖血氧及心電圖﹔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每2個月在小崗衛生院開展一次健康講座,將愛國衛生運動推廣到家家戶戶。完成小崗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創成國家足球特色學校,在學校少年宮開設鳳陽花鼓等多個興趣小組,縣級花鼓傳承人親自授課,機器人興趣小組在第19屆安徽省中小學機器人競賽中獲得全省第2名的好成績。

“紅手印”變“金票票”,培育富裕富足新農民

時時盯住生活富裕這個根本,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為主線,進一步繼承和發揚“大包干精神”,努力在深化農村改革中發揮示范作用,推動小崗人從“好起來”到“富起來”,切切實實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滿意度,推動小崗人從“富起來”到“樂起來”。

改革之路不停步。高擎敢為人先的改革大旗,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成2.13萬畝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頒証,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証書1021戶4361人。有序推進土地流轉,全村共流轉土地8885.6畝,佔小崗可耕土地面積的61.2%。啟動黨建引領信用村創建試點工作,成功獲評3A級信用村,同步完成890戶村民評級授信,A級以上780戶、佔比87.6%。持續探索宅基地改革,已為首批符合登記條件的小崗村635戶村民頒發了房地一體的不動產權証書。成立小崗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入股小崗創發公司,連續4年實現分紅,2020年底每位村民獲得分紅600元。

文旅發展加速度。串珠成鏈、以旅富農,加快小崗村5A級景區創建工作,投資2億元,完成小崗干部學院一期、二期項目建設,學院入選中組部《全國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年接待學員110批10萬人次﹔投資3000萬元,實施當年農家景點二期項目,新增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建設“大包干”時期小崗村農民生產生活場景、茅草房精品民宿、農趣體驗園及農業大地景觀等四大功能區﹔建成小崗村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基地,自開放以來,已有省內外近百所學校上萬名學生參學。

2020年8月,在全方位落實防疫舉措的前提下,小崗村舉辦了為期一周的葡萄文化旅游節,燈光秀、農民趣味運動會、葡萄採摘游、鄉村美食啤酒節、篝火狂歡夜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省內外近10萬游客,葡萄種植戶每天銷售葡萄萬斤以上,活動攤點每天營業額均超3000元。2020年,小崗村共接待游客45萬人次,5年來實現旅游總收入4.6億元。

脫貧振興再出發。5年來,小崗村陸續精准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211人,在生活保障方面,為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安裝自來水、免費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達到年齡標准的貧困戶免費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幫助15戶35人解決低保財政兜底,將12戶12人納入特困供養。就業創業方面,為30戶貧困戶集中建設90千伏光伏扶貧電站,幫助發展特色養殖等項目的貧困群眾申請了20.5萬元的小額扶貧貸款,幫助60名貧困人員在省內外就業。截至2020年9月,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狀態,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實現穩定脫貧。

2021年以來,小崗村堅持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結合起來,開展“學黨史·憶初心·辦實事”主題黨日活動,謀劃“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106名黨員干部帶頭開展垃圾分類、關愛留守兒童、遵守紅白喜事公約等群眾關心的實事,努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持續深化黨建引領,打造“小崗經驗”。(張靖鳴)

(責編:黃艷、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