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安徽省阜南縣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對內推動醫療資源下沉,提升鄉鎮衛生院診療水平,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對外深化與三甲醫院合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切實提升縣級醫院治療大病的能力。患者看病更方便、更省錢,獲得感不斷增強。
今年53歲的周復喜,家住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店孜鄉周集村。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他,需要一周做3次血液透析。
“以前透析要去縣裡,雖然治療費大部分可以報銷,但來回乘車、吃飯一天也得100元。按每月4個星期算,一年額外支出也要花1萬多塊錢。”2019年10月,在阜南縣人民醫院醫生的建議下,周復喜來到阜南縣柴集鎮中心衛生院做透析,不但不用再奔波,額外支出也全部省了下來。像周復喜這樣,由縣醫院建議去鄉鎮做透析的病人,柴集鎮中心衛生院如今已接收30多人。
縣級醫院推薦病人去鄉鎮衛生院,既省錢又方便。這看起來簡單,但前提條件卻有很多,比如縣鄉醫療機構有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鄉鎮衛生院有相應的醫療水平等。
為什麼縣級醫院會放病人走?為什麼這些病人會留在鄉鎮衛生院治療?患者回流鄉鎮的背后,是阜南縣扎實推進醫改、打造縣域醫共體的不懈努力。
直面問題——
建設縣域醫共體
血液透析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治療方式,既要避免交叉感染,也要具備應對病人出現突發狀況的能力。鄉鎮衛生院開展這項治療,在擁有千萬人口的阜陽,柴集鎮是第一個。
“我們當時就想,能不能讓患者就近就醫?”說起開展血液透析的原因,柴集鎮中心衛生院院長萬斌說,2019年大年三十,衛生院去走訪貧困戶,其中一位老人患有尿毒症,每周3次到縣裡做透析,遇上雨雪天氣,還要包車前往。老人舟車勞頓,來回花費也多,家人跟著去陪護,也無法工作掙錢。
萬斌介紹,醫院隻要達到二級資質,就可以開展血液透析。柴集鎮中心衛生院雖然資質符合,但在以前,沒資金、沒設備、沒人才、沒技術,他們想都不敢想。
以前不敢想的事,現在為什麼敢想敢干了?萬斌說,是因為衛生院與阜南縣人民醫院結成了縣域醫共體。
2015年3月,阜南被批准為安徽省綜合醫療改革試點縣。彼時,作為貧困縣,擁有173萬人口的阜南,醫療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村醫診療能力有限,鄉鎮衛生院有的連小兒發熱都不敢收治。縣級醫院也無法滿足需要,很多病人隻得縣外就醫。改革勢在必行。
“當時阜南的縣外就診率是36%,除去外出打工的,還是有很多人專門外出就醫。我們就分析病人外出是看哪些病,這些病縣裡能不能看,鄉鎮衛生院、村醫能發揮什麼作用。”阜南縣醫共體服務中心主任張偉說。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阜南縣決定打造以縣級醫院為中心、鄉鎮衛生院為紐帶、村級衛生室為網底的縣域醫共體,重構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關系和基層健康服務網。
2015年,阜南啟動首批試點,由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等牽頭,分別與6家鄉鎮衛生院組成3個醫共體。2017年,3個醫共體實現所有鄉鎮全覆蓋。
理順機制——
醫療機構成一體
成立醫共體,怎麼更好發揮作用?醫共體的人、財、物誰說了算?問題涉及多個部門,遇到“九龍治水”怎麼辦?
“醫改要成功,就要打破原有利益機制,不拘一格選人、用人、放權。問題涉及多個部門時,我們的原則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阜南縣縣委書記崔黎說。
2016年,阜南縣開展緊密型醫共體試點,醫共體內機構、人事、財務、資產、業務實行“五統一”,由牽頭醫院負責。2019年6月,阜南縣的3個醫共體優化整合為兩個,全面開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所謂‘緊密型醫共體’,就是破解醫療機構各自為政的局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縣鄉村醫療機構在服務、責任、發展、利益4個方面形成一體,真正成為‘一家人’。”張偉介紹說。
記者從阜南縣了解到,在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過程中,該縣將基本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項經費打包,按人頭總額預付給醫共體,預付經費如有結余,可以留用分配。這不但讓醫共體利益共享、責任共擔,還讓醫院由原來的“要我控費”變成“我要控費”。
“給病人省錢,就是給自己省錢。診療費、檢查費、藥品費等,都變成了我們醫共體的成本。”阜南第一醫共體牽頭單位——縣人民醫院主要負責人屈開新說。
在綁定利益、責任的同時,阜南還推進群眾看病就醫6個關鍵環節的貫通,包括專家資源、醫療技術、藥品耗材保障、補償政策、雙向轉診、公共衛生服務等,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專家資源貫通,群眾在鄉鎮也可享受縣級醫療服務﹔醫療技術貫通,常見病、多發病以及Ⅰ、Ⅱ級手術和中醫藥服務等,在基層就能解決﹔補償政策貫通,適宜病種在鄉鎮衛生院補償標准更高,能夠更好實行分級診療。”屈開新說。
此外,阜南還建立了3個管理清單,即政府辦醫責任清單、醫共體內部運行管理清單、外部治理綜合監管清單,一方面明確醫共體責、權、利關系,一方面落實政府的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
患者受益——
縣裡看病少花錢
今年75歲的周金芳,是阜南縣柳溝鎮張大坡村村民。身患高血壓的她2016年出現過腦梗死,雖然當時沒有留下后遺症,但也是心有余悸,擔心腦梗死復發。
“這都四五年了,村裡醫生10天來一次,檢查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告訴我怎麼吃藥。血壓控制住了,身體一直感覺很好。”周金芳說。
村醫何春光在張大坡村工作已有20多年,以前村裡腦血管疾病高發,每年都有10多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腦梗死,但通過他和同事在健康宣教、慢病管理、縣鄉導診等方面的努力,如今發病率大大下降。即使有人發病,也能及時指明就醫方向,降低致殘、致死率。
“病人少了,我們的收入卻增加了,村民對我們也更加信任。”何春光說,以前村醫收入沒有保障,每月隻有千元左右。現在他們的社保由財政購買,收入來源既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藥品零差率補助,還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和醫共體轉診和獎勵,每月收入達到4000多元。數據顯示,目前阜南全縣村衛生室門診人次較改革前下降50%,而村醫收入則提高了80%。
小病就近看,大病縣內治,為實現這個目標,在推進醫改過程中,阜南還持續提升縣級醫療機構的能力和水平。“對內是醫共體,對外是醫聯體。我們與外面的優質三甲醫院深化合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切實提升縣級醫院治大病的能力。”張偉說。
2016年,阜南縣人民醫院成立卒中中心,派出35名醫護人員外出學習先進診療技術,同時通過醫共體提升鄉村醫生對腦梗死的認識度,並建立綠色通道,極大縮短了患者的救治時間,提高了急性腦梗死的靜脈溶栓治愈率。據統計,截至目前,阜南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已治療3000多名患者。
“當前,縣內住院率達到76.1%,縣級醫院50種疾病住院患者個人自付金額降低38%,縣鄉醫療機構職工年工資分別提高40%、70%以上,‘百姓得實惠、醫生有激情、醫院能發展’的改革初衷基本實現。”崔黎說。
(韓震震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16日 第 12 版)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