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縣江河村:火了集體經濟 鼓了村民腰包

2021年04月15日16:45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太湖縣江河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分紅現場。銅陵有色供圖

4月14日,太湖縣北中鎮的江河村迎來“分紅日”,1300名村民領到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13萬元分紅。

“除了高興,還是高興。”村民吳普三咧嘴笑道,“連我90多歲的奶奶都有,全家七口人一起分到了七百元。”

其實,全體村民享受分紅,這在江河村已不是頭一回,早在2019年,該村就在太湖縣率先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全員分紅,讓全體村民切實嘗到了產業扶貧帶來的甜頭。

江河村坐落在太湖縣西北端,位於兩省三縣交界,這裡土地資源稀缺,曾是集體經濟薄弱的貧困村。

作為對口幫扶單位,多年來,銅陵有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60多萬元,先后建成江河村銅冠農業示范園、農產品加工廠、銅冠食用菌種植基地以及養殖基地等項目,並每年保証100萬的扶貧資金,用於支持當地扶貧產業和項目建設。

在銅陵有色的持續幫扶下,如今,江河村“一園一廠兩基地”的產業格局正在形成,並打造了以石斛、食用菌、茶葉、食用油為支柱產業的4個農特品牌,實現了“一村一品牌”的精准扶貧特色產業,帶動了132戶400多村民就地就業。

產業給力,村民受益。統計顯示,2020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了80萬元,年人均收入在1.4萬元以上。

曾經偏居一隅的邊陲小村,憑借“原生態”的特色產業,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農特產品牌村。

多年的庄稼漢也不再隻盯著一畝三分地,而是開始吃上產業飯,石斛、食用菌、食用油、茶葉等生產加工產業在村裡頭興起,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增收的源頭活水。

江河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彭長月告訴記者,以前村民收入主要源於外出務工,自從村裡有了產業,不僅村子環境好了、村民收入提高了,就連跟別人提起江河村時,自己也是臉上有光了。

“如今,江河村有產業、有項目、有集體收入,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來了,分紅的數額雖然不大,但能讓全村共享發展成果,村民的干勁更足了。”彭長月如是說。(汪瑞華 陳瀟)

(責編:吳西露、宮禮)

推薦閱讀